睡不着、醒得早?8年重度失眠,中医治疗2个疗程后显著改善
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和城市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加,失眠已经成为困扰人们的重要问题之一:难以入睡、睡眠不深、多梦、早醒、醒后不易再睡、疲倦……
长期的失眠有可能诱发一系列,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脱发、焦躁、长斑等不适症状,甚至带来疾病。因此,面对本病,应积极治疗,避免情况恶化,给身体造成影响。
虢周科主任是国内较早开创中医脑病心理临床专科的专家之一,数十年的临床一线工作经历,提出临床状态医学模式,总结出一套特有的临床失眠诊疗方案,从中医辨证、疾病诊断、心身状态综合考量,诊治多种原因引起的失眠,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今天我们就通过两个病例来看看虢周科主任在失眠一病的治疗上有怎样的“妙招”!
病案
48岁的郑女士,失眠8-9年。入睡慢、早醒一直困扰着她,长期失眠还导致气色和精力大不如前,经常感到疲倦和情绪低落。
每当遇到孩子升学、考试等重要时期,紧张担心和失眠就会更加严重,有时更会彻夜不眠。
她曾多方求医,失眠仍未能根本改善。后经朋友介绍来找虢主任看诊。
临床症状可见情绪低落,心烦,入睡困难,易醒,多梦,疲倦,脱发,伴咽干少津,腰膝酸软,月经量少。舌淡红,少苔,脉细略数。
临床辨证属失眠-心肾不交证,拟六味地黄汤合交泰丸加减治疗。
2个疗程过后,郑女士反馈“终于可以睡个好觉了,整个人气色也好了很多。”
病案分析
郑女士平素做事要求完美、爱操心,加上长时间的工作和孩子教育压力,使得她一直神经高度紧张,不能放松,久而久之引发失眠,因此郑女士的失眠应从调整情绪入手。
从中医角度来看,郑女士的失眠主要是由于久病致使心肾阴液暗耗,不能上承于心,导致心火偏旺,出现失眠。
具体而言,生理状态下,心、肾之间水火既济、精血互生。心居上焦胸中,属阳,五行属火;肾在下焦腹中,属阴,五行属水,二者一升一降,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维持机体的正常运行。
而当肾阴不足,不能上承于心制约心火,进而心火不降,亢盛于上,则出现失眠、心烦、多梦、咽干少津、少苔、脉略细数等症状;肾藏精,主骨,心主血脉,二者均为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提供动力,且精血之间可相互滋生、相互转化,共同濡养四肢百骸。
当肾阴耗伤,心火不降,心肾失交导致精血生成不足,失于濡养,则症见腰膝酸软、疲倦、气色和精力不足、月经量少、脱发等。
因此,虢主任认为郑女士的失眠属于心肾不交证,遂予“六味地黄汤合交泰丸”加减治疗,共奏养阴泻火,益肾宁心之效。
当失眠发生的时候,不少人第一反应都是寻求西医西药治疗,但又担心是否会产生药物成瘾,无法戒断。
事实上,中医治疗失眠的优势相对来说更为明显,具有药物副作用小、不会形成药物依赖和戒断效应、可长期调理服用、改善体质等优点,同时可以根据每个人的体质采取个体化诊疗方案。
中医如何辨证应对失眠?
中医认为,失眠属“不寐”范畴,与心、脾、肝、肾阴血不足和脑髓失常关系密切,其病理变化以阳不入阴、阴阳失交为主。
因为血之生成来源于脾之水谷精微所化,血上奉于心,则心得其所养;受藏于肝,则肝体柔和而魂得安藏;统摄于脾,则生化不息,调节有度;血化为精,下藏于肾,上承于心,滋养脑髓,则心肾相交,神志安宁。
又因暴怒、思虑、忧郁、邪热、痰湿等伤及诸脏,精血内耗,彼此影响,则容易引发五脏功能失调而成顽疾。
所以失眠的证型虚实兼有,以虚者为多,治疗当以补虚泻实,调整脏腑阴阳为原则。在治疗手法上,主要有内治法和外治法。
内治法
- 肝火扰心:症见不寐多梦,甚至彻夜不眠,急躁易怒,伴头晕头胀,目赤耳鸣,口干而苦,不思饮食,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而数。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 痰热扰心:症见心烦不寐,胸闷脘痞,泛恶嗳气,伴口苦,头重,目眩,舌偏红,苔黄腻,脉滑数。方用黄连温胆汤加减。
- 心脾两虚:不易入睡,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神疲食少,伴头晕目眩,四肢倦怠,腹胀便溏,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无力。方用归脾汤加减。
- 心肾不交:心烦不寐,入睡困难,心悸多梦,伴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少津,男子遗精,女子月经不调,舌红少苔,脉细数。方用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加减。
- 心胆气虚:虚烦不寐,处事易惊,终日惕惕,胆怯心悸,伴气短自汗,倦怠乏力,舌淡,脉弦细。方用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加减。
其他治法
- 耳穴压豆:皮质下、心、肝、肾、神门、垂前、耳背心等穴以王不留行籽贴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