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世界证据:年龄是否影响电休克的抗抑郁疗效?| 研究速递

文 / 高手讲健康
2021-10-20 18:15

医脉通导读

本项纳入1,698名真实世界患者的研究显示,抑郁患者的年龄与10次电休克治疗后的自评抑郁症状改善显著相关性。这一结果与既往某些研究存在冲突,可能与样本来源及电休克类型的差异有关。

另一方面,患者年龄更大与电休克认知副作用更轻显著相关——年龄每增加10岁,MoCA总分下降幅度减少0.3分。考虑到临床中接受电休克治疗的患者年龄差异较大,这一发现可能具有临床意义。

此外,患者在接受10次电休克治疗后,MoCA总分较基线虽然出现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下降,但下降幅度仅为0.5分;一般认为,MoCA总分变化幅度至少达到1.22-2.15分才具有临床意义。

电休克治疗(ECT)是一种有效、安全、性价比高的抗抑郁治疗手段。有观点认为,老年患者对电休克治疗的反应显著优于年轻患者,但现有证据并不一致;至于电休克的认知副作用是否也受年龄影响,目前同样不明确。此外,电休克在真实世界临床中的有效性是否与前瞻性研究中一致,也有待进一步验证。

研究简介

在这一背景下,美国麻省总医院James Luccarelli博士及其合作者开展了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了2011年5月至2020年3月之间在一所精神科转诊医院接受电休克治疗的全部16岁及以上患者,旨在评估电休克治疗对抑郁症状及认知功能的影响,以及患者年龄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该研究10月18日在线发表于Acta Psychiatr Scand.。

研究中,抑郁症状使用16项抑郁症症状快速自评量表(QIDS)评估;该量表得分范围为0-27,得分越高提示抑郁越重。总体精神健康状况使用24项行为与症状识别量表(BASIS-24)评估;该自评量表得分范围为0-4分,得分越高提示精神健康状况越差。认知功能使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该量表得分范围为0-30分,得分越低提示认知功能越差。

具体测查时间点如下表所示:

研究结果

共有2,659名患者在上述时间段内开始接受电休克治疗,其中1,698名患者(63.9%)有第10±2次治疗时的QIDS评分数据,被纳入主要分析。

这些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5.7±16.9岁,男性占42.4%;主要诊断为抑郁症(MDD)的患者占74.9%,双相抑郁20.1%。值得注意的是,92.3%的患者接受的是超短脉冲右单侧电休克(RUL-UBP),接受双侧电休克治疗者仅3.3%。

自评抑郁症状

基线时,整个样本的抑郁症状总体较重,QIDS总分为17.1±4.9,5次电休克治疗后降至11.4±5.4,10次治疗后降至10.1±5.2(χ2=1312.6, df=2, p

纳入性别、诊断、治疗环境因素的线性模型分析显示,年龄(估值0.01; 95% CI -0.00-0.03; p=0.066)及性别(男性, -0.48; -1.02 – 0.06; p=0.079)与基线至第10次治疗的QIDS减分无显著相关性;抑郁症诊断与QIDS减分幅度更大显著相关(1.42; 0.18-2.66; p=0.025);在门诊开始接受电休克治疗与QIDS减分幅度更小显著相关(-1.51; -2.07 ~ -0.95; p

有第10次治疗后QIDS评分数据的患者中,21.0%达到临床治愈标准(QIDS总分

自评总体精神健康状况

基线时,整个样本的BASIS-24评分为1.92±0.55,5次电休克治疗后降至1.33±0.61,10次治疗后降至1.17±0.60(χ2=1222.7, df=2, p

纳入性别、诊断、治疗环境因素的线性模型分析显示,年龄(0; -0.00 – 0.00; p=0.16)与基线至第10次治疗的BASIS-24减分无显著相关性;男性(-0.07; -0.13 ~ -0.01; p=0.018)以及在门诊开始接受电休克治疗(-0.16; -0.22 ~-0.10; p

认知副作用

基线时,整个样本的MoCA评分为25.8±3.1,10次治疗后下降至25.4±3.1(χ2=21.3, df=1, p

纳入性别、诊断、治疗环境因素的线性模型分析显示,年龄增加与MoCA总分下降幅度更小显著相关(年龄每增加1岁, -0.03; -0.03 ~ -0.02; p

此外,基线MoCA总分更高、基线QIDS总分更高、抑郁症诊断、在门诊开始接受电休克治疗均与患者接受至少10次电休克治疗的可能性更高显著相关,而年龄与这一可能性无显著相关性。

讨论

本项针对真实世界患者的分析显示,抑郁患者的年龄与接受10次电休克治疗后的QIDS减分无显著相关性。这一发现与Socci、Birkenhäger等开展的研究一致,但与CORE研究存在冲突。

造成这种不一致的原因尚不明确,可能与研究使用的电休克类型不同有关;例如,本项研究中大部分患者接受的是超短脉冲右单侧电休克治疗,而CORE研究使用的是双侧电休克。此外,研究样本性质的差异也可能与之有关。

患者在接受10次电休克治疗后,MoCA评分较基线出现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下降(p

本项研究的优势包括样本量较大,患者来自真实世界,且考虑了多个临床转归指标;局限性包括患者来自单个研究中心、数据为回顾性、联用药物的效应无法评估、未纳入无自评量表结果的患者(导致一些病情极其严重的患者未被纳入)等。然而总体而言,本项研究为电休克在真实世界中的有效性提供了支持证据;尤其是考虑到在真实世界中,接受电休克治疗的患者往往病情较重,且相当一部分呈现出一定的难治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