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 脑科学日报|存在于肠道中的“第二大脑”
1,Nature背靠背 | 胚胎发育中期人类前额叶皮层加速扩张的分子机制
非人灵长类动物大脑前额叶皮层(PFC)覆盖额叶皮层的三分之二,且神经元连接性高度复杂。对PFC的分析比较发现,参与高级认知功能和复杂社会行为的大脑皮质存在人类特有的解剖结构和特定的分子表达。并且这些变化是由于基因的时空表达差异所介导,而这类表达差异在人类胎儿中期的大脑皮质尤为明显。近日,耶鲁大学医学院Nenad Sestan团队以背靠背的形式在Nature 杂志上发表两篇文章。两项研究共同揭示了在人类大脑发育过程中,胚胎发育中期前额皮层脑区神经元突触发生和轴突发生爆发式增加的神经生物学机制,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找到胚胎发育中期特异性促进树突发生的RA-CBLN2信号通路和促进轴突发生的RA-RARA/RARB信号通路,为理解人类胚胎发育提供了分子机制,也为治疗发育障碍相关的精神疾病提供了潜在的干预靶点。
Nature背靠背 | 胚胎发育中期人类前额叶皮层加速扩张的分子机制
2,【PNAS】研究发现了存在于肠道中的“第二大脑”,其神经胶质将为治疗肠道疾病开辟新途径!
结肠直肠癌是全球主要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微生物群在结肠直肠癌病发中起作用,激发了研究这些微生物的兴趣。然而,对癌前息肉相关的微生物群的组成和作用知之甚少。近日发表在PNAS 上的一项研究对人类肠道的肠道神经系统有了惊人的发现。在人的肠道中,特殊神经系统细胞,即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数量与猫的大脑中发现的数量大致相同。这就像在我们肠道里存在的第二个大脑。这是一个遍布我们肠道的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巨大网状系统。该研究揭示了神经胶质以一种非常精确的方式影响着神经元回路所携带的信号,这一发现可能有助于为肠道疾病的新疗法铺平道路。
阅读连接:
【PNAS】研究发现了存在于肠道中的“第二大脑”,其神经胶质将为治疗肠道疾病开辟新途径!
3,Stroke:脑出血幸存者的脑小血管病与抑郁症
脑出血(ICH)是脑小血管病(CSVD)的急性表现,通常为脑淀粉样血管病或高血压动脉病。CSVD相关的影像学检查结果与普通人群中抑郁症的发病率增加相关。因此,神经影像学检查可能有助于了解ICH幸存者的抑郁风险。近日,Stroke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文章,研究人员试图明确CSVD的CT和磁共振成像检查标志物是否与抑郁风险(ICH前后)、抑郁缓解和抗抑郁治疗疗效相关。研究人员分析了在马萨诸塞州总医院进行的单中心纵向ICH研究的数据。研究发现CSVD的严重程度与ICH前后的抑郁症诊断相关。与高血压动脉病相关的ICH患者相比,脑淀粉样血管病相关ICH幸存者更可能经历抑郁症,并且更有可能报告持续的抑郁症状,以及对抗抑郁药治疗发生抵抗。
Stroke:脑出血幸存者的脑小血管病与抑郁症
4,NEJM:抗抑郁药物治疗的时程
在初级医疗中,抗抑郁药通常是抑郁症的一线治疗方案。在高收入国家,过去几十年间这些药物的处方数量有所增加,主要原因是治疗时间的延长。一些研究的系统回顾显示,与持续接受抗抑郁药物治疗相比,停止抗抑郁药物治疗患者的复发率更高,但这些研究存在一些局限性。来自英国的Gemma Lewis等在NEJM上公布了ANTLER试验结果,目的在于评价服用抗抑郁药物>9个月的初级医疗患者采用维持抗抑郁治疗 vs 停止抗抑郁治疗的疗效。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接受初级医疗的患者,如果他们感觉足够好可以停止抗抑郁药物治疗,52周期间停止药物治疗的患者比维持目前治疗的患者有更高的抑郁复发风险。
NEJM:抗抑郁药物治疗的时程
5,失眠?抑郁?那你该多出去“晒晒”了!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情绪障碍,也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失眠加剧了焦虑和抑郁风险,而这种心理问题又会加重失眠问题,形成了恶性循环。降低抑郁风险是提高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前提。近日,发表在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上的一项研究中,来自莫纳什大学心理学家和睡眠研究员Sean Cain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将户外时间与更好的心情、更好的睡眠与更低的抑郁风险联系起来。该研究表明,多进行户外活动可以促进人的整体健康。户外活动时间越长,心情更好,睡眠更好,患抑郁症的风险更低。
阅读链接:
失眠?抑郁?那你该多出去“晒晒”了!
6,达则兼济天下?
古人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而在现代社会,再分配是“兼济天下”的某种具体体现,它对于减少贫富差距、缓解阶层冲突等社会问题具有重要作用。近日发表在《心理学报》上的研究探讨了社会阶层对再分配偏向的影响。研究发现我们对621位来自中国多个省市的城乡居民展开了调查,发现与主观阶层较低者相比,主观阶层较高者确实更倾向于对贫富差距进行内归因,进而更不支持再分配。在社会治理工作中,可以通过弘扬谦卑这一传统美德防止精英主义的过度膨胀,从而使再分配政策能够更多得到高阶层群体的支持。
阅读链接:
达则兼济天下?
7,鲁南姝教授AM:高灵敏柔性压力传感器
在诸如机器人、假肢、外科手术工具、生物传感器等新兴领域中,能够匹配曲面甚至表面可变形的软压力传感器的需求日益增加。目前压力传感器层面上,孔隙率和介电常数的改进几乎达到了极限,急需要一种全新的策略来实现在宽压力范围内具有高灵敏度的电容式压力传感器。近日,来自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鲁南姝教授团队报告了一种柔性复合响应压力传感器(HRPS),它利用高孔纳米复合材料(PNC)的压电电容和压电电阻响应,在较大的压力范围上获得高灵敏度。除了脉搏波形传感,本文的软HRPS还有望在假肢、触觉传感以及外科或软机器人的电子皮肤方面有许多其他潜在的应用。
鲁南姝教授AM:高灵敏柔性压力传感器
8,精神病院医护人员是如何看待新冠疫情的?
2020年3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新冠肺炎大流行。疫情也波及到了中国的精神病院,但目前尚没有研究对精神病院工作人员关于传染病的认知、态度,以及在新冠疫情期间的工作意愿进行调查。为此安徽医科大学巢湖医院精神科的刘寰忠博士、张凯博士团队在Brain, Behavior, & Immunity - Health上发文,考察和评估了新冠疫情期间中国精神病院医护工作者对于疫情的认知和态度。文章建议在新冠疫情期间,应加强对精神病院医护人员认知和态度的关注,并进一步强化对于精神病院医护工作者的相关培训,从而提升医护工作者在提供有效治疗和确保自身安全方面的技能与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