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女名医」孙莉医师:关注儿童青少年的睡眠问题

文 / 健客堂
2021-09-22 18:27

医生名片 孙莉医师

医学学士,副主任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普陀区卫生计生系统后备人才培养计划培养人才,荣获2016年普陀区优秀党员、2018年“十佳公共卫生医师”

擅长:难治性精神疾病、器质性精神障碍、焦虑症、抑郁症

学术职务:上海市女医师协会医学科普专业委员会委员

学术成果:承担普陀区科委自主创新科研项目、上海市残联科研项目,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篇、综述1篇),参编日语著作《精神医学和精神医疗-从临床到社区》的翻译出版。

睡眠障碍(Sleep disorder,SD)是指在睡眠过程中出现各种影响睡眠的异常表现。儿童青少年期常见睡眠障碍有入睡相关障碍、睡眠昼夜节律紊乱、睡眠摇头、失眠、梦魔等,直接影响儿童青少年的睡眠结构、质量以及睡眠后复原程度,在认知、情绪、社会发展和行为表现等方面造成损害[1]。

一、儿童青少年睡眠障碍的现状

学龄儿童睡眠不足非常普遍。一项美国的调查揭示:31.9%的家长认为孩子睡眠不足,且这一情况随着年龄增加有明显增多趋势[2]。根据我国学生健康和卫生工作条例规定,每天保证小学生10h睡眠时间为依据计算,城市学龄儿童睡眠不足发生率高达71.4%,白天嗜睡比例占75.3%[3]。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在睡眠时间建议共识中声明:学龄儿童(6~13岁)每天应接受9-11h的睡眠,可以通过快速入睡,增加夜间睡眠时长,提高睡眠效率,减少白天打盹次数来获得[4]。

二、儿童青少年睡眠障碍的表现

儿童睡眠障碍的发生率较高,除受生物学因素的影响外,还很大程度上受文化背景、喂养方式、家庭生活环境、社会文化和教育体制等方面的影响,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睡眠障碍的特点各不相同。

  1. 行为性失眠(由于行为问题导致入睡困难及夜醒)是儿童成长过程中最常见、发生率最高的睡眠障碍,也是儿童保健门诊家长咨询的焦点问题之一[5]。
  2. 青少年以睡眠时相延迟综合征较常见,表现为睡眠时间比常人晚2h以上,出现白天嗜睡、情绪问题、行为问题,最终影响学习。
  3. 失眠是儿科最常见的睡眠障碍,特别是青少年失眠,其症状与成人类似,同时伴有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困难、厌食等症状,通常与情绪问题、过度服用含有咖啡因物质以及学业压力有关,50%以上的失眠青少年同时伴有精神心理疾病[6]。过度使用智能手机与低质量睡眠有直接效应,甚至直接作用于抑郁和焦虑等负性情绪,间接引发各种睡眠问题[7]。

三、儿童青少年睡眠障碍的危害

充足和优质的睡眠对儿童体格生长、机体免疫、能量恢复、记忆巩固、情绪行为表现、认知发展、日间功能以及学习成绩等都至关重要。而睡眠障碍因影响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成为青少年突出的健康问题。

  1. 在学业上,睡眠不足干扰了青少年学生的注意力维持、记忆加工功能以及认知控制功能,加剧了学生学习倦怠。
  2. 在人际相处上,睡眠不足以及睡眠障碍也会激化青少年与同伴和家人的矛盾,让他们处在更加孤立的状态,削弱了社会支持。
  3. 在心理健康调适上,睡眠障碍会增加抑郁、焦虑和自杀意念的风险,长时间睡眠不足会严重破坏个体对情绪的调节。
  4. 睡眠问题(包括睡眠不规律和睡眠不足在内)还与儿童的多种损害性后果密切相关,如心脑血管疾病、情绪行为问题、神经发育问题、疲劳、学业不良以及意外受伤等[8]。不遵守正常的就寝时间和清醒时间,每晚睡眠量不同,可能会使人更容易患上肥胖、高胆固醇、高血压、高血糖等代谢疾病。

四、儿童睡眠障碍的治疗

主要是针对诱因进行非药物干预为主,特别是对于继发性睡眠障碍,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因,予以认知行为治疗等都非常重要,是解决儿童睡眠问题的基础。

1、针对婴幼儿期心理因素引起的儿童睡眠障碍,先查明心理原因,去除失眠诱因和不利睡眠的因素,由父母给患儿支持性心理治疗,帮助其消除精神压力,同时采取有助睡眠的方法松弛身心,让患儿养成规律睡眠的习惯,诱导睡眠发生。

2、青春期儿童多采取认知行为疗法,包括睡眠卫生教育、刺激控制法及睡眠限制等。通过对父母睡眠知识教育干预改善儿童睡眠问题[11]。干预方法包括标准行为消退策略和逐渐行为消退策略。其中逐渐行为消退法推广更广,重点培养儿童健康良好的睡眠卫生,包括建立规律、持续的作息制度,安排合理的睡前活动内容,帮助儿童学会独立入睡。

另外,积极的日常活动方法(睡前常规活动和白天愉快活动)也是常用的干预策略之一,通常与其他睡眠卫生保健方法结合使用。

五、总结

儿童青少年睡眠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健康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加强对儿童有关合理睡眠的健康教育和政策制定,早期预防、识别、评估和干预儿童睡眠问题,使儿童青少年睡眠问题得到有效控制和改善。

参考文献:

[1] 朱月明,汤译博,厉瑛.儿童睡眠障碍的研究进展[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0,18(12):970-972

[2] Muto K. Understanding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 in Children [J]. Current Anesthesiology Reports, 2015, 5(2):125-139

[3]刘玺诚.儿童睡眠与睡眠障碍现状与进展[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2,20(9):773-775

[4] Ohayon M ,Wickwire EM,Hieshkowitz M ,et al .National Sleep Foundation′s sleep quality recommendations: first report [J] .Sleep Health ,2017, 3(1):6-19

[5]王惠珊.重视儿童睡眠障碍的评估与防治[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2,20(9):769-772

[6] Johnson EO, Roth T, Schultz L, et al. Epidemiology of DSM-IV insomnia in adolescence: life time prevalence, chronicity, and an emergent gender difference [J]. Pediatrics, 2006, 117(2):e247-e256

[7] Demirci K, Akgonul M, Akpinar A. Relationship of smart phone use severity with sleep quality, depression, and anxiety in university students [J]. Journal of Behavioral Addictions, 2015, 4(2):85-92

[8] Becker SP, Sidol CA, Van Dyk TR, et al. Intraindividual variability of sleep/wake patterns in relation to child and adolescent functioning: A systematic review [J]. Sleep Med Rev, 2017(34):94-121

[9] Ursavas A,Ilcol YO,Nalci N,et al. Ghrelin,leptin,adiponectin,and resistin levels in sleep apnea syndrome:Role of obesity[J]. Annals of Thoracic Medicine,2010,5(3):161.

[10] 杨连建,刁华,李婷. 重庆沙坪坝中小学生睡眠时间与超重肥胖的相关性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20,47(11):1980-1983

[11] 张琪然,,张小遥,黄柳. 儿童睡眠及睡眠障碍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临床护理,2018,10(6):461-466

文案:孙莉

排版:贺定贤

我们是上海市女医师协会医学科普专委会,一个聚集上海知名女专家,又热心公益事业的团体。委员来自上海瑞金医院、中山医院、华山医院、仁济医院等18家市级综合医院,以及肿瘤医院、妇产科医院、儿科医院等10家专科医院及5家市中医医院的所有专业的副主任医师以上知名女专家

投稿及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欢迎各单位来合作,一起为健康中国而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