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的岁月我对别人很好,却无法喜欢自己

文 / 麦田的梦想
2017-07-15 11:03

青春的岁月我对别人很好,却无法喜欢自己

关怀自己、善待自己是一种能力,并且它常常比关怀他人更加困难。今天,我们就来为大家导读自我关怀这一概念的提出者,同时也是该领域研究的领军人物——美国教育心理学家Kristin Neff的同名书《自我关怀》(Self-compassion)。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告诉你,如何像关怀他人一样关怀自己。

青春的岁月我对别人很好,却无法喜欢自己

1. 宽慰自己,而不是自我批判

东方文化中强调要宽以待人,严以律己。我们从小所受的教育也不断告诉我们要如何善待别人,理解别人,却鲜少教我们应当如何安慰犯错或失意的自己,甚至还鼓励自责。自我仁慈(self-kindness)意味着停止对自己的无休止的挑剔和批判,理解自己的瑕疵和错误,不一味地加以苛责。同时,自我仁慈不仅仅强调停止自我批判,更是应该积极主动地学习宽慰自己,就像宽慰一个失落的朋友那样。

2. “苦难没有将我与他人隔绝开”

事情不如想象中那样发展,或者自己不尽如人意时,身处低谷的人们会可能产生出一种“我是世界上唯一一个痛苦或者犯错的人“的孤立无援之感。但实际上,每个人都会经历痛苦,而脆弱和不完美,更是生而为人的一部分。因此,自我关怀也包括认识到痛苦和不完美是人的共性——这不是单独发生在我身上的,而是我们都会遇到的。

3. 静观当下

自我关怀还要求以一种平衡的方式去处理负面情绪,让它们既不被压抑也不被扩大。想要关怀自己,那就需要先以开放的、不带评判的态度去觉察自己的消极思维或情绪。同时,也不过度沉溺在自己的想法或情绪之中,否则就会被负面情绪所束缚。

相反的,自我关怀才是最有效的内在动机。这是因为,自我关怀包含了深层的、长期的对健康和快乐的渴望。如果你关怀自己,你就会做任何能让你学习和成长的事情。

青春的岁月我对别人很好,却无法喜欢自己

但在另一些时候,这种两极分化的态度甚至不存在任何规律。这就像是有些父母会在自己心情好时突然对孩子百般宠爱、包容,却在自己遇到了一些糟心事后将情绪全部转嫁到孩子身上。比如,家长当在外面和朋友开心地把酒言欢后回到家,和在工作上被数落了带着一肚子气回到家,对着在作业上遇到了困难的孩子可能会有截然不同的态度。在孩子看来,明明做的是同一件事,却受到了完全不同的对待,这让他们在困惑不解的同时,也产生了对自己的质疑。

最后,希望你能够明白,一个真正温柔的人,不仅仅能够共情他人的苦,更是能接纳自己的苦。

愿你的温柔也有留给自己的那一份。

青春的岁月我对别人很好,却无法喜欢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