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恋爱,你不可不知的备胎心理学

文 / KnowYourself
2017-07-14 21:10

收藏文章?不如顺便关注我们——头条号KnowYourself,最犀利的人性与心理分析、人际交往与恋爱技巧都在这里

无论是《海的女儿》中的小美人鱼,《倚天屠龙记》中的宋青书,还是《大鱼海棠》里的湫,古往今来,但凡与爱情相关的作品里,似乎都有一个备胎的角色。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备胎心理学”。

谈恋爱,你不可不知的备胎心理学

什么叫“备胎”?

为什么说《大鱼海棠》中的湫是一个典型的备胎角色?首先来看看备胎的定义。

心理学家在其研究中,将备胎定义为这样的人:尚未得到对方的承诺,但仍然维持一定程度上的交流,为的是将来有可能保持或建立浪漫关系和/或性关系。

比如,小明向喜欢的女生表白被拒绝了,但他依然每天在微信上向对方嘘寒问暖,对方也会给他回应。小明期待着有一天对方能接受自己。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说,小明是一个备胎。

谈恋爱,你不可不知的备胎心理学

备胎关系的双方都是怎么想的?

备胎现象的存在,被认为和一些竞争进化规律有关:喜欢留“备胎”的人,是在下意识地探寻所有可能的潜在配偶,确保找到最优选择。

而对于备胎而言,他们通常会在这段关系投入很多资源,期许这样能获取对方更高可能性的承诺,比如他们会期待对方这样想:“Ta对我这么好,不如我和ta在一起吧。”

经济学上的投入模型中存在着沉没成本效应,即人会在已经投资、但明显无效的东西上继续投资。这可能是由于人们存在自我申辩的倾向,不愿意承认自己以往的决策失误,因而总是希望与先前的选择保持一致

这也同样适用于备胎关系之中:备胎即使察觉到自己没有希望“转正”,仍然会继续保持这段关系,因为他们已经投入了太多,不愿承认自己“看错了人”。

只有单身的人喜欢存备胎吗?

恋爱中或已经结婚的人,会不会有更少的备胎呢?并非如此。心理学研究表明,备胎的数量在单身者与非单身者之间,并没有显著的不同。而网络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从前,非单身者寻找和维系备胎的成本显著高于单身者,但网络改变了这一点。

2013年,Adam Reddwest通过研究发现,与备胎保持联系的最常用方式是通过短消息和Facebook:45%的参与者会发短信给备胎,37%的参与者会在Facebook上与备胎聊天社交网络的相对私密性,使得和备胎维持最低程度的接触变得更容易。

谈恋爱,你不可不知的备胎心理学

哪些迹象表明,你可能被当成了“备胎”?

1.对方既不明确承诺,也不明确拒绝

对方想让你在Ta身边,但又不想让你太过靠近。你想要联系对方时,时机总是不合时宜,时常遭到婉拒。当你试图确定关系,对方会含含糊糊,比如说出类似“如果到xx岁我们都还单身,那我们就结婚”之类的话。

2.对方在和别人恋爱,但你觉得ta也在和你恋爱

你们可能没亲过吻、没牵过手,或没上过床,但是你们会一起看电影、坐在公园长凳上聊家庭、侃读书、谈人生。你虽然知道对方有恋人,但深信自己才是与对方有精神交流的人,你觉得对方也是这么想的

3.不定时地交流,很少共同做未来计划

对方联系你的时机是随机的,比如,突然问你一两个小时后有没有空一起吃饭。而且,Ta大多会在遇到问题时才联系你。当你们试图对要做的事进行计划时,对方总是表示不太情愿,最后也常被临时取消。

4.对方想和你保持联系,但不想在你身上花费精力

对方偶尔与你联系,交流的内容也无足轻重,仿佛只是提醒你不要忘记Ta的存在;对方想要从你这里获得帮助或其他资源,但不希望你从Ta那里得到更多。

当下的社会对于“备胎”的态度似乎已经发生了不小的转变,当一个人为了一份可能没有结果的爱情,甘愿长久地付出和牺牲而不计回报时,我们曾有的感动已经被冲淡,我们会嘲笑这样的人不聪明,被人“套路”和玩弄,甚至赋予他们“备胎”和“炮灰”这样的名字。这也许是社会价值观转变的一个缩影,并没有什么错。但我们想说,我们仍然会怀念那个能坦荡地说出,“我喜欢你,所以我可以为你付出一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