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忙假,你吃了吗?餐桌文化”,浅谈80年代的家庭教育

文 / 二胎全职妈妈亲子
2018-09-22 17:32

从新增加的节日“中国农民丰收节”想起,与我们渐行渐远的农忙假。农忙假,这个暴露年龄的假期,应该是80年代的特色之一!在乡镇学校里,不论初中还是小学,每年除了国家规定的假期,另外还有两个农忙假,分别为春季插秧农忙假和秋季收割农忙假(区域不同,放假时间不同),每次放假一个星期,两个周末加在一起,共9天的假期。南方农村最忙的季节是夏季双抢,收割完成熟的水稻,又要打田重新插秧下去,这个时候正值暑假。


从“农忙假,你吃了吗?餐桌文化”,浅谈80年代的家庭教育

农忙假,事实上,更多的是缓解老师家里的农忙,老师们都是自己村里的或者隔壁村里的,基本上不会越过一个大队管辖范围。那时的老师工资低,他们唯有兼做农活,有课时放下裤腿给学生们上课,没有课时,挽起裤腿下地干农活。每当春种秋收时,老师们需要一个假期,完成他们的副业。农忙假里,大孩子是父母干农活的好帮手,无论是插秧还是割稻谷,他们个个都很娴熟,跟着父母一起下地完成春种秋收,体验“汗滴禾下土”的辛苦。而小小孩子,有的下地说是帮做农活,很多时候是在帮倒忙,而忙着农活的家长无暇顾及,只能任由他去;有的去放牛,只要孩子把牛牵出去又能牵回家,父母也不管了;有的帮家里做饭,只要做熟了,管好味道好不好,反正都是填饱肚子;还有的帮晒稻谷,不管孩子一天能翻晒几遍,只要把水晒干就可以了。当然,老师还要布置不少作业的,孩子们要么忙里偷闲地赶一赶作业,要么晚上在煤油灯下挑灯奋笔疾书。在这个忙得脚不点地的时候,每个人都得快速转起来。孩子们在帮忙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外,还不能落下自己的学习和作业。


从“农忙假,你吃了吗?餐桌文化”,浅谈80年代的家庭教育

一、农忙假,父母的示范教育

对于农忙新手的孩子,也就是如今说的菜鸟,父母会亲自示范一遍,然后让孩子自个儿在一边琢磨着有样学样,简单的事情重复做便熟练了。春季农忙假里的插秧,技术活不在插这个动作,而在于拔秧,所以父母为了避免孩子拔起的秧捆得乱七八糟影响插秧的速度,就会不着痕迹地支开孩子,让孩子把捆好的一把一把的秧挑到要插秧的田里去。孩子们挑着一担秧在窄窄的田埂上颤颤巍巍地来回奔跑着,稍有不慎,脚下一滑,连人带秧,栽倒在田里,浑身像个泥娃娃。大人看到了,一通捧腹大笑后自顾自个儿手上的活上去了。剩下小泥娃娃把脸上的泥巴一擦,重拾起东西继续赶路。抢种抢收就好比与时间赛跑,谁也顾不了谁,唯有奋力往前跑。80年代的家庭教育,父母交待要做的事情,只求结果,不问过程,至于孩子是怎么完成的,父母根本就没有时间去在乎。


从“农忙假,你吃了吗?餐桌文化”,浅谈80年代的家庭教育

而如今的家庭教育,就孩子写作业这一点,有的父母什么事情也不做,守在孩子的身旁,有操不完的心,生怕孩子把作业写错。稍有一个字写得不端正,便会忍不住去指点纠正。这种陪读的方式,不仅给孩子增加了心理压力,还为父母带来焦灼的心情。放手让孩子做吧,父母只当个领路人!

二、尊敬老师,从见面打招呼开始

孩子在学校犯错,受老师批评、罚站、抄作业、甚至挨打,都是敢怒不敢言,顶多就是在厕所的墙上,用粉笔写下诅咒老师的一段话。或是背着老师和家长,抄写被罚300遍的生字时,一边抄一边骂老师。被罚抄作业的孩子不敢把作业带回家,否则被父母发现了,肯定要挨一顿竹条抽。如果哪天父母与老师一个偶遇,老师反映孩子上课做小动作,孩子当天肯定要没有来由的被父母责骂。在父母的眼里心里,有错的永远是自己的孩子,孩子被教育和批评是老师负责。而如今,学校老师不敢碰学生,有时连批评也不行,说不定哪个孩子心理素质不好,承受不住,家长找老师要赔礼要尊严。

见到老师要问好,即便目不识丁的父母都知道这个道理。有时正碰上老师从厕所里往外走,家长都会极其热情地迎上去:老师,您吃过了吗?(吃过了吗?是当时见面的问候语,不管场所,无论时间,打招呼的开头语就是这一句,没错!)。在家长言传身教下,孩子们也不敢怠慢老师。有时在忙农活的田地里,孩子都要远远的朝老师打声招呼,正聚精会神忙活着的老师,还以为孩子找自己有事情(那时候,孩子很怕老师,见到老师不敢多言,只敢叫一声老师),孩子喊了一句后却低下头,只留老师一脸愕然。


从“农忙假,你吃了吗?餐桌文化”,浅谈80年代的家庭教育

80年代的农村孩子,见到老师打招呼的标准用语:老师!然后不好意思地低头走开。尊师重道,那是一种根深蒂固的传承!

三、餐桌文化,传统的礼让教育

80年代,不仅少穿,还缺吃,除了过年过节,要是家里不来客人时,一个月难得吃到几次荤。小孩子一年到头最盼望的是,过年过节来客人。每当饭菜飘香时,孩子们都挤进厨房,看着诱人的猪肉,只差口水横流,只能看不能吃的滋味太馋人。唯有闻着满屋里扑面而来的猪肉味,贪婪地猛吸几口,在未吃到肉前先过过肉香瘾。家里来了客人,当饭菜端上桌时,小孩子是不能上桌吃的,只有等到客人或长辈吃完饭后,孩子们才能上桌吃。孩子实在太饿了,妈妈给孩子盛好饭,到厨房灶台上夹点没有装完的余菜,或者上桌夹两片肉几根素。孩子打小开始,就懂得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从“农忙假,你吃了吗?餐桌文化”,浅谈80年代的家庭教育

而如今,只要孩子想吃能吃的,家长唯恐孩子吃得少长不高。长辈没吃,孩子先吃,孩子想吃,端到孩子面前尽着他吃。生怕委屈了孩子,家长父母把好吃的全让给孩子吃。日久天长,孩子根本不懂得礼让为何物!只懂得所有美好的东西全归其所有。

时代在进步,良好的家庭教育方式需要继续传承,放手让孩子成长,父母只做领路人;尊师重道,从父母做起;谦虚礼让,从生活小事中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