凶手竟是我自己,一部动漫认识解离性身份障碍
是哪部电影让《黑天鹅》、《噩梦挽歌》导演戴伦艾洛诺夫斯(Darren Aronofsky)喜爱不已,亲口承认「致敬」呢?那就是一代动画大师今敏于1997年推出的经典之作《未麻的部屋》。
从流行歌手转型为演员,极度不适应的女主角未麻,在不情愿的演出过程中开始怀疑自我。雪上加霜的是,她疑似被狂粉跟踪,每天的言行作息都被披露在网站之上。而就在未麻感到焦虑与不安之时,身边竟发生了数起杀人事件,且被杀的都是未麻本身亲近的同事。在这里,观众试着跟着未麻一起找出真相,反而一同越陷越深……
今敏的作品以高超的叙事手法著名。在虚实交错下,我们直到最后才发现凶手的真实身分,但很快会发现,为何行动的虽是同一具身体,但其思考方式却像是完全不同的人?这就是大家所谓的「多重人格障碍」。
正式名称叫做「解离性身份障碍」(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 DID)的多重人格障碍,患有此病的人,身体里好像塞有不同的灵魂一样,不同的人格间有各自的记忆、个性、喜好等等。此病非常难以,又因为其不可思议的症状,让DID成为多部影剧的题材。但绝大多数自称患有DID的人其实是患有其他精神疾病、自我催眠或单纯幻想居多。
之所以会发生DID,大部分情况是年幼自我意识及人格尚未完全发展成熟时,遭遇严重心理创伤(例如性侵害、家暴、目睹家人自杀),若意识及潜意识无法启动适当心理防卫机制来调适压力,那患者为了保护自我意识,有可能会分裂产生其他人格。
罹患DID的患者,体内除了主要人格外,通常会有2个以上的次人格。次人格的出现通常是为了保护主人格,往往需要触碰到某个切换人格的「开关」,才会让不同人格出现。「开关」可能是一句话、一个特定场景、一种气味或颜色等……患者本人不一定知道「开关」是什么。像电影那样随时可以让不同人格现身的情况,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不太可能发生。
举例来说,《分裂》里的凯文(Kevin,主人格),3岁时因为不够整洁被母亲虐待,凯文分裂出丹尼斯(Dennis,次人格)来承受痛苦。假设丹尼斯出现的开关是「脏乱」,那么以后只要凯文看到脏乱的地方,丹尼斯就会出现。此处只是举例,实际还是要看凯文在当下决定制造新人格的契机是什么。
同样,假设若母亲虐待丹尼斯的过程中还施加暴力,丹尼斯无法承受身体上的痛,丹尼斯分裂出派翠西亚(Patricia,另一个次人格)。若派翠西亚出现的开关是「谴责暴力」,那么以后只要凯文/丹尼斯遇到暴力相关的场景,派翠西亚就会出现。
这些人格存在于同一个身体里,那为什么有些人切换人格后会突然懂外国语言?有些人会突然擅长从未显现过迹象的事情?目前认为,这是因为不同人格从潜意识里提取的东西不同。亦有认为是该人格自己认真学了相关知识,但其他人格和周遭的人不知道而已。
例如,小美看了几篇艰深困难的物理学论文,虽然小美完全看不懂,但那些文字已经进到小美的潜意识去。也许小美所创造出来的某个人格正好可以提取这部分的意识,因此「小美」就「突然」成为物理专家。当然也不排除是该人格自己认真研读了物理,但小美自己和其家人朋友不知道。
有些人可能会觉得「多重人格障碍好酷,我在考试的时候换成聪明的人格就好,想跑步时就换成跑得快的人格!」但前面提过,要切换人格时,需要触碰「开关」,并非你想换就换。再者,每一个人格的产生都有其功能,随着不同的次人格出现,主人格将越来越弱,完全无法成长。
举例来说,小美不擅长数学,年幼时因为数学考不好被打,受到难以自我调适的重大心理伤害, 因而出现了A人格。只要碰到跟数字有关的东西,小美就会切换成A。随着时间经过,A会对数字越来越敏感,越来越擅长计算,但小美不是。久了之后,A可能是微积分天才,但小美可能是个完全看不懂、不认识数字的人。因此,大多数的DID患者,他的次人格会越来越强大,主人格越来越没用,有些次人格甚至会开始鄙视主人格。
根据精神医学会DMS-5的诊断标准,罹患DID的患者,可能会出现下列症状:
目前在如何治疗DID这点有诸多讨论。有些认为应该要像《斗阵俱乐部》那样把其他人格「杀死」。但也有认为应该要像《三面夏娃》那样,将各人格整合在一起。但不管采哪一说,其主要目标都是「把DID带给主人格的困扰降到最小」。
人类的精神领域很难定义,罹患精神疾病后会出现什么样的症状,目前也只能给个通论,未来可能会出现其他新的看法。关于DID的研究还在进行,这篇文章所谈到的只是最粗浅的介绍。
以多重人格障碍DID做为题材的影剧作品偶有所见,有时候也的确能激发出前所未有的精彩故事;但若察觉现实生活中的自己,可能罹患DID或其他的精神疾病,请务必寻求精神科医师或心理谘商师给予进一步的专业评估。罹患精神疾病一点都不丢脸也不奇怪,也千万别将精神疾病污名化,懂得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才是正确方法。
作者/来源:牛哇看动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