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饿也要吃,碰到问题更想吃,食物真能驾驭情绪吗?

文 / 关你健康
2021-04-08 18:43

俗话说,没有啥问题是吃饭解决不了的,吃1顿解决不了,就再吃几顿。对于咱们同胞而言,解决饥饿问题,早已不是吃饭的主要目的。结识新人,要吃;升职加薪,要吃;情人和别人私奔,更要吃;就算股市大跌,挥泪清仓,银行卡透支,还是要吃。食物,真能解决所有的情绪问题吗?会影响身心健康吗?为了解答这些问题,有1位叫泰兹的美国认知疗法专家,写了专著,书名是《驾驭情绪的力量》。咱们现在就来介绍其中的精彩观点。

大吃1顿,是许多人遇到情绪起伏时的第1反应。自己支持的球队取得胜利,马上召集朋友开吃;工作顺利,要吃饭庆祝;和同事闹矛盾,饭桌上解决;失恋后,许多人不是心情变差,而是身体变粗,那是吃出来的。为什么会这样?这是习惯行为,还是生理反应?饮食与情绪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咱们经常使用的词语,比如,苦乐参半,悲喜交加,哭笑不得,都表示情绪不是单纯的。如果情绪与饮食再纠缠在一块,就会变得更为复杂,因为,饮食不仅满足生理需求,还有心理功效,比如,带来愉快及安全感。因此,许多人会选择在饭桌上谈判,边吃边聊,这样有助于消除紧张和敌意,而吃1顿饭,庆祝开心的事情,则是锦上添花,会增强快乐的感觉。

饮食对心理的效用,在正常情况下,多数是正面的,但是,情绪变化却不是这样。有些情绪是正面的,比如,喜悦、自豪;还有一些情绪则是负面的,比如,害怕、内疚、紧张、羞愧、愤怒;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如果静下来清理情绪,可能很多人会发现,自己心底的负面东西较多,而摆脱负面情绪的有效途径是替换,情绪不佳的时候,就会尝试用饮食带来的正面情绪替换坏心情,但是,这样的情况长期反复地发生,便会坠入情绪化饮食的大坑。

情绪化饮食的确切定义是,1个人并非因为生理上的饥饿等需要而进食,而是受到情绪,特别是负面情绪的驱使而进食,想在短期内让自己获得舒适的感觉,而负面情绪可能是紧张、无聊、孤独、悲伤、焦虑、失落。情绪化饮食,通常具有的典型表现,包括在没有饥饿或已经吃饱的时候,仍然感到不满足,还要继续进食,或者吃零食;对某种特定的食物,感到热切的渴望,频繁或大量地吃这类食物;以及在经历压力的过程之中或之后吃东西。

情绪化饮食,并不能解决心理问题,还会带来负面作用。这是因为,人对某种刺激所带来的感觉,存在着强度递减的效应,这是心理学的脱敏现象。脱敏现象,也被用来治疗心理问题。比如,有人因为特别害怕狗,而患上恐惧症。可以通过逐渐接触的方法,进行心理脱敏。先在远处看狗,再到牵溜狗绳,最后过渡到给狗喂食,和狗亲近。引起恐惧的刺激源,最终就无法再带来紧张情绪。

同样的道理,情绪化饮食也会让人对吃脱敏。如果1个人反复通过饮食改变情绪,那么,同样的食物,所带来的满足感,就会不断减弱。想得到以前体验过的正面情绪,就需要吃得更频繁,吃得更多,而过量进食,会带来一系列的健康问题。因此,想靠吃来驾驭情绪,最终将引起身心健康状况的翻车。

有时候,人的理智也告诉自己,吃并不能解决问题。大吃1顿之后,会感到后悔,甚至还有人,坐在桌上猛吃几口,就跑到洗手间抠嗓子,吐出来,口也没漱,再折回桌上,坐下来接着吃。有些人,会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开始严格限制饮食,但是,当自己对抗不了情绪影响时,又会陷入情绪化饮食的怪圈。最终,演化为暴饮暴食症或者神经性厌食症。因此,真正地掌控情绪,才能解决问题。

情绪化饮食的根本,是使用不恰当的方式应对情绪变化。情绪不容易被控制,是因为太复杂而难以准确识别。因此,解决情绪问题,首先要进行拆解,找到核心,就迈出了控制情绪的第1步。拆解情绪的最佳方法,是运用正念。正念,是将思维固定在某个对象上,形成关注力,帮助自己保持思绪的稳定。这个概念,在80年代被引入到心理治疗中,称为正念疗法。

正念疗法强调3个要点。1是有意识、有目的觉察;2是关注于当下;3是先不做好与坏的价值判断。比如,应对情绪化饮食时,先注意吃的过程及感受,专注地吃东西,吃的时候,有情绪反应,不要批评自己。拆解情绪的步骤分为3个阶段。第1是抽离自我,感觉情绪反应时,就想象按下暂停键,把自己从情绪漩涡中剥离出来,尝试从客观的外部视角,与情绪保持一定距离,关注自己当下的真实情感,别走神,也不评价,全然接受当下。

第2是辨别和标识情绪,弄清楚是哪种情绪笼罩着自己,给情绪下定义,贴标签。比如,心情不好时,不要笼统地说感觉不爽,而是分清自己的确切感受,是感觉惊恐,还是被人冒犯?是焦虑,还是羞愧?第3是刻画情绪的流程,找出情绪的来龙去脉,是如何触发的?带来什么样的体验?会引起怎样的冲动,导致何种行为?最后分析,这些情绪对自己的短期及长期影响,并且找出对策。

情绪的产生,通常有3大根源。第1是不能驾驭欲望,欲望可能源自生理或心理,也可能兼而有之,欲望不能满足时,会产生焦躁或委屈,这种情绪又会反过来助涨欲望,越得不到,就越想要。解决之道,是必须认清,欲望的满足,并不能清除欲望,而是会加强欲望,而欲望并不都是绝对需要或可以满足的。越向欲望屈服,欲望就越强烈,因此,要淡定地抵抗欲望。

第2是思维陷阱,很多情绪实际是思维和观念问题,大家都可能将意识投向现实,比如,经历失败,就觉得是天经地意,自己绝不会成功;面对新的挑战时,就会产生无奈和无助,以及悲伤和痛苦等负面情绪。因此,需要不断检讨自己的思维倾向和价值体系,避免落入负面思维陷阱。第3是痛苦耐受力太低,让人更容易去做冒险的事。因此,要让自己身心强大。总之,彻底看清,才能放下,生活便有了新的出路。

爱谁,就把健康传给谁。

你的健康,我的关注。专业人员以科学与人文视角观察健康,包括快报、细节、提醒、释疑、观察、观点、史话、逸事等系列,内容为作者魏宏岭及团队原创作品。拒绝未经许可的一切形式的盗用、盗链及转载,否则将依据相关法律予以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