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与失眠恶性循环圈如何破?听潘集阳教授为您分析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这个故事出自《列子·天瑞》,是说杞国有一个人,害怕天会掉下来,地会崩裂,每天忧虑地茶不思饭不想,觉也睡不着。这就是后世耳熟能详的“杞人忧天”的故事。
杞人忧天的故事,看似夸张离奇,却并非个例,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跟“杞人”一样,在别人看来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在他们看来却是天塌的大事,过不去、顶不住,压在心里,被折磨地吃不香睡不着。据统计,中国有超过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无独有偶,7.6%的终身患病率,也让焦虑障碍在精神疾病中独占鳌头。焦虑与失眠互相影响,形成恶性循环圈,严重影响生活、工作及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必须引起重视。
3月28日,《医师报》联合西藏天晟泰丰药业主办的“郁证调理,改善睡眠:中西共话,关注郁证性失眠解决之道”直播的第二场中,有幸请到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潘集阳教授与我们谈谈焦虑性失眠的破解之道,告诉我们如何解郁除烦,更好地享受睡眠。
失眠与焦虑的诊断要点:
三个月三层次
失眠的重要诊断标准是病程,失眠障碍和相应的日间症状至少每周出现数次,并且至少持续3个月以上者,才能诊断为慢性失眠障碍。如果病程不足3个月的,应归为短期失眠障碍。
潘集阳教授表示,慢性失眠障碍的诊断,将失眠的持续状态从原来的6个月减少至3个月,一方面临床发现,慢性失眠年3个月,就已经可以导致人体各种功能紊乱,另一方面,治疗介入的时间越晚,发展成顽固性失眠的可能性越大,越难治疗。
焦虑是正常的情绪,如果过度焦虑,引起躯体不适,就成为疾病,按照严重程度,可分为焦虑情绪、焦虑状态和焦虑障碍三个层次。
焦虑情绪
指主观体验为紧张和担心,客观表现为运动性不安,如搓手、来回走动等,正常生理情绪过程,持续短,不需处理。如因学生考试而焦虑,考过之后消失,就属于焦虑情绪。
焦虑状态
指常伴有多种躯体症状的主诉,如肌肉紧张、头部不适、口干、出汗等,需要医学处理。
焦虑障碍
指焦虑症,表现为过度的害怕和焦虑,导致社会、家庭功能受损,需要积极进行临床处理。
“非专科医生需要有辨别焦虑状态的能力,而睡眠专科医生必须有鉴别诊断焦虑障碍的能力。”潘集阳教授强调。
常常被忽视
经常被误解
很多患者并不认为失眠是一种病,他在就医时的主诉往往是头痛、胃痛、月经不调……,殊不知这些症状都可能由失眠导致,而医生因为缺乏对睡眠障碍的培训与认知,无法辨别,所以很多失眠患者被漏诊,失眠症状长期得不到治疗。
“慢性失眠障碍患者的三个特征:心境不稳定、疲劳以及焦虑和抑郁症状。”潘集阳教授强调,这三个失眠障碍的主要特征需要非专科医生印在脑子中,提高警惕。
一位从5000元起家,发展到上亿资产的大老板,在被诊断为焦虑症时无法接受,他激动地辩解:“我纵横商场,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怎么会心理脆弱呢?”潘集阳教授表示,对于焦虑症、抑郁症等很多人都存在着误解,病耻感强烈,很多患者以失眠就诊,因此焦虑抑郁等被忽视而得不到救治,选择自杀等极端方式结束生命后,仍被误认为只是失眠所导致。
潘集阳教授表示,焦虑症、抑郁症等同高血压和糖尿病一样,起病都与社会心理因素等息息相关,焦虑症和抑郁症也跟高血压和糖尿病一样,是有病理基础的疾病,不是简单的心理问题,不需要有病耻感,它们同其他疾病一样,需要接受正规的治疗。
焦虑与失眠相互影响
“99%的的医生都不知道,长期失眠会带来情绪障碍,又何谈正规的诊疗。”
失眠与焦虑互为因果,慢性失眠导致烦燥、易激惹、疲劳、记忆力下降、认知功能下降,很多医生都意识不到两者的相关性。潘集阳教授认为,失眠对人的工作能力、家庭和睦、学习能力以及生活能力等,方方面面都会造成影响,焦虑导致失眠,失眠又导致焦虑障碍持续。
2019年发表在Narure genetics一篇失眠基因组学研究表明,失眠相关基因与抑郁焦虑等精神疾病相关基因具有较高的重合度。
另一篇发表在Psychiatry Research的文章,主要探讨慢性失眠障碍、重度抑郁伴失眠、焦虑障碍伴失眠之间的主客观失眠差异。研究表明,焦虑伴失眠患者与慢性失眠障碍患者出现相似的睡眠结构,这预示着焦虑伴失眠与慢性失眠障碍可能是一种疾病的连续体。
“对于顽固性的失眠,一定要筛查是否有焦虑或焦虑障碍。”潘集阳教授强调,应激事件会导致睡眠问题,从而影响免疫应答,免疫功能异常,身体机能出现问题,反之,良好的睡眠有利于提高人体免疫力。因此,在接种疫苗后,好好睡觉,有利于免疫应答,产生抗体。
中西医配合
提高依从性和疗效
临床将失眠障碍分成两个亚型,一种实际睡眠时间短的,另一种是主观感觉性失眠的。
实际睡眠时间短的患者,每天真正睡眠时间<6小时,研究发现这部分患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和抑郁发病率大大增加。值得一提的是,睡眠仅5个小时的跟6个小时的相比,其患其他疾病的危险度增加50%。
主观感觉性失眠患者,实际睡眠时间正常,但患者经常感觉自己整晚没睡觉。研究发现,虽然主观感觉性失眠患者自我感觉失眠,很痛苦,但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和抑郁症的发病率远远低于实际睡眠时间短者。
同时,真正无睡眠者药物治疗效果较好,而感觉无睡眠者药物治疗效果差,通常需要与心理治疗、物理治疗等其他方法联用,才能起效。
潘集阳教授表示,中医药治疗焦虑症,将会有广阔的前景,提倡中西医结合,即要用中药如解郁丸,也要用西药。
研究结果表明:解郁丸治疗失眠障碍有效,起效时间、显效率与苯二氮卓类药物相当,副反应发生率低于10%,明显优于苯二氮卓类药物,无戒断反应;解郁丸在治疗焦虑障碍同样有效,且抗焦虑的剂量下无镇静的副作用。
焦虑伴失眠就是郁证性失眠,中医治疗思路就是解郁治失眠,研究结果验证了解郁丸治疗焦虑性失眠有效。
“西药治疗虽然起效快,但其不良反应往往让患者无法坚持,依从性很差。使用中药,虽然起效慢,但其作用温和,不良反应少。”潘集阳教授建议,两者结合,快慢搭配,使用西药快速起效,慢慢重心转移至使用中药,对整体进行调理,两者配合,起到更好的依从性和治疗效果。
小结:
2019年中国医师协会颁布的专科医生培训中提到,要在中国培养睡眠医学的专科医师。潘集阳教授表示,未来中国的睡眠医学科,是会像疼痛科从麻醉科分出来一样,成为一个单独的学科,睡眠医学中心的建设同样迫在眉睫。他强调,无论是睡眠检查治疗还是抑郁焦虑等治疗,都还没有被纳入医保与社保,但这些疾病却困扰着3亿国人,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希望可以更加重视。编辑:黄晶
《医师报》
有奖调查
等你参与
《医师报》投稿公共邮箱:[email protected]
目前1130000+医生已关注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