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美学霸自杀:做好青少年自杀的“看门人”
一个人真正的凯旋,
在于他,
不断破坏他的凯旋门。
小游写在前面的话:
今天的文章有些长,但强烈推荐大家耐心读完。
前两周,我的朋友圈、家长群都在讨论留美学霸张一得的事,这是一则让人十分痛心的悲剧,网红大V一得爸爸的爱子在美自杀,常青藤名校作为无数学子梦想的起点,却成了一得生命的终点。
早在十几年前,一得爸爸离婚后辞掉高薪职务,带着儿子远赴深山,采菊东篱,全心陪伴孩子成长,温情感人的付出却等到了如此惊恸噩耗。
我看了很多文章,这篇是我认为写得最有深度也最有温度的一篇,它没有批判谁,我们都不是当事人,确实不应该在这个时候去指责已经失去孩子的一得爸爸。
但是这件事情留给我们的思考很多,青少年抑郁压力的根源在哪里?作为父母该怎样去爱孩子,最应该教给孩子的又是什么?

网上关于一得悲剧的讨论沸沸扬扬,有怒骂爸爸以“牺牲自我”的爱逼迫儿子的,有冷嘲热讽批判一得爸爸教育模式的,还有因为看不清事情的全貌对教育三缄其口:“教育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任何教育方式,都会无可避免地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所有的讨论中,网友似乎都迫切的希望在张一得的自杀和他爸爸的教育之间,建立起直接的因果关系。这里面,透露着大家的一种隐藏逻辑——孩子只要拥有正确的爱,获得很高的关注,原生家庭健康美好,就一定心理健康一生幸福成功,但事实并非如此,一个健康美好的原生家庭会让孩子未来心理疾病的几率大幅降低,却不构成完全直接的因果关系。 两件事情能建立起直接因果关系的,都是简单体系,比如上游做了改变,下游就立即做出反应,但是在孩子心理行为成熟的道路上,却是复杂体系,在孩子成长成熟的过程中,我们无法判断孩子受哪一件事、哪一个画面、哪一句话、那一段旅行和体验的影响,刷新和重构了他的价值观。当复杂问题出现了我们总是试图以简单的方法来应对是不负责任的。“一得的悲剧”有他的复杂性,复杂源于那些尚模糊的事实、那些我们还原不了的真实场景,包括一得进入青春期以后的心理变化和他进入异域世界的精神诉求,还有他最后自杀时的真实心理…… 美国国家精神健康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援引相关研究报告数据显示,青少年自杀90%源自于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至此,我们不得不走进一个我们并不想触碰的话题——青少年抑郁。

B站曾有一个关于“抑郁症患者”的短片特别火,片名叫做“灯火之下”,这个短片是由3个人大附中的00后制作完成,他们为了这部短片,做了一系列研究,走访抑郁患者、咨询心理专家、发放问卷、分析数据,将触角深入到学校中一个讳莫如深的话题。“灯火之下”的主角是一个高三学生,也是重度抑郁症患者,在阐述原因的时候,她其实说不出具体的节点或原因,一切都是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家庭氛围、学业压力、人际关系……”









“独立”的人格体系能化解成长中的很多挑战,帮助孩子重建内心的秩序,找到他们自己,当他们和真实生命中的自己相遇之后,才拥有了真实的盔甲。这也是芬兰教育一骑绝尘的原由,在纪录片《他乡的童年》中,可以看出芬兰教育强调让孩子成为他们自己。





自己知道自己不知道
直接或间接地表示想自杀
自杀遗书或计划
以往的自杀尝试
交代后事(如交代安葬,写遗书,或把珍贵的物品分发他人)
沉迷于死亡的幻想中

7.壹心理《2019中国抑郁症领域白皮书》,2020
8.书籍《Love,money and parenting》,20199.书籍《亲密关系》Christopher Moon,201110.《中国精神疾病防治指南(实用版)》2010年5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