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们眼中的懂事,却成了孩子崩溃的开始?一定要了解4点
在很多人眼里,孩子乖、懂事是大大的优点。对呀,孩子听话难道不是因为教育得好吗?有些孩子确实很乖,他们在说着成年人的话:见了叔叔会问叔叔好,见了阿姨会跟阿姨打招呼,平时还会关心老师、关心妈妈……以成人的眼光来看,这样的孩子确实显得乖巧、讨人喜欢。
然而,正是由于从小被教育,要做一个懂事的乖孩子。无论是自己的想法,还是内心的情感,都不及父母的要求来得重要。殊不知,家长们眼中的懂事,却成了孩子崩溃的开始。
1、乖孩子的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心理专家说,很多小时候很乖的孩子,长大了心理问题较多,原因就是,他们以满足他人意愿、获得他人首肯为生活主导,失去表达自我的声音,忽略自己的真实需求,内心压抑十分痛苦。
有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乖孩子”像苹果,“熊孩子”像草莓。草莓出了问题在表面,容易及时发现,而苹果出了问题,外表依然可以很漂亮,藏在里面的问题不容易发现。
因为小小年纪就乖的孩子,并不是他从心理上就已经达到了某个认知,而是压抑自己的内心和情绪,尽力的去讨好大人,让大人满意,大人开心。
一个压抑自己情绪的孩子,往往容易积压成疾。比如抑郁症、狂躁症等。因为是"乖孩子",心理健康问题常常被大人忽视。
2、乖孩子,需要更多的爱和关心
很多懂事的乖孩子,就是这样长大的。他们唯有满足父母的要求,成长为父母期待的样子,才能获得更多父母的关注和关爱,换来更多的称赞和夸奖。
很多一味只知道学习的懂事的孩子,并非出于对学习的兴趣,而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期待。一旦他们进入大学,失去了来自“父母”的推动,就会失去继续学习的动力,找不到人生的方向感。这一点,也许恰是很多高考优秀的学生,为何后劲不足的原因。
所以,父母一定要在孩子小时候,多给孩子无条件的爱和情感上的回应。允许犯错,让孩子明白不论怎样爸妈都是爱他的,这样孩子内心才会充满安全感,从而卸下心理防备。
3、尊重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意见
教育的最终目的,从来不是培养出一个乖孩子。过度压抑内心需求、两面派、丧失自我的“乖孩子”,身心发展是不健康的。
日常生活中,给孩子做决定、或是给孩子表达自己的期望时,再到种种小事上,要鼓励孩子勇敢表达自己的感受、抒发自己的情绪。
告诉孩子他可以说“不”,他有拒绝的权利,只要是真实的情绪和想法,都可以表达出来。
让孩子自己为自己的事情做决定,父母需要清空自己内心的一切(情绪、期待、焦虑等)才能做到真正的放手,把孩子还给他自己,让他独立去行走属于他自己的人生路。
4、不过度控制,给孩子自主成长的空间
有很多父母,喜欢替孩子做主、事事包办、控制孩子,这个不行那个禁止,破坏了孩子身心发展规律。久而久之,孩子的天性被压抑,很容易变得胆小、懦弱、顺从。
孩子的成长需要自己的成长空间,家长学会在合适的时机偷懒,把一些事情推给孩子做,帮助他们锻炼各种能力。
我从来不曾“越界”,小到吃饭,收拾书包,大到选择自己的兴趣班,只要是她力所能及的事情,都交给她自己完成,绝不代劳。以至于先生都总是嫌我,“对女儿太过放养”。然而,这样的教育方式,的确是有效果的。
经营人生就像是烹饪一道美味佳肴,需要“有用”的主食材,也需要看似“无用”的辅料。这些看似“没用”的东西正是孩子成长中不可缺少的佐料,能给孩子带来无限乐趣,这对孩子的成长是弥足珍贵的。
我们要知道,每一个人都渴望得到爱,渴望得到安全感,渴望得到亲密关系。同样的,一个孩子越是在充满爱与安全感的环境下成长,心理越是成熟,人格越是健全。
我亲爱的小孩,你可以是生气的小孩,调皮的小孩,贪玩的小孩,偷懒的小孩,熊一点也没关系,只要你能做一个真实的小孩,而不是一个忽视自己去讨好别人的乖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