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听男友电话内容,她选择结婚当天“逃婚”,如何摆脱“恐婚”?

文 / 泰迪诉情感
2021-03-06 18:41

小暖与男友恋爱3年,有稳定的感情基础,眼看着年岁渐长,双方也有了结婚计划。确定婚期后,小暖的情绪就变得有些不稳定,经常一个人躲在角落发呆,起初男友以为小暖是紧张婚礼,所以安慰了几句也没放在心上。谁也想不到婚礼当天,小暖没有出现,她选择了逃婚。父母带同小暖向心理医生求助,问诊过程发现,小暖认为未来婆婆对婚礼诸多干涉,未来一定会过多干涉小两口的生活,婆媳矛盾在所难免,婚后日子肯定不好过。于是临门一脚,小暖内心打起退堂鼓,做出了逃婚的荒唐行为。这一现象,在心理学上又称之为“结婚恐惧症”。

结婚恐惧症的恐惧根源,并非是结婚仪式,因为准新人内心缺乏安全感,担心婚后存有变数。背负这样心理包袱的准新人,在婚前就容易出现情绪、行为反常。如:脾气暴躁、情绪焦虑、沉默寡言、心情低落、甚至还会萌生放弃的念头,做出逃婚、悔婚的行为。

结婚不同于恋爱,结婚代表了两个人要一起居家过日子,需要融入对方的家庭,接纳不同的生活习惯。受现代社会负面婚姻的报道影响,准新人们内心都充满了各种担忧,如:家庭经济谁来支配,婆媳关系如何和谐共处,如何保证个人独立空间等问题。因为不确定因素的存在,让患者爆发出焦虑情绪,从而对结婚产生恐惧心理。

林心如早年间也有几段公开的恋情,不幸的是都没有开花结果。根据媒体的报道,林心如就属于结婚恐惧症,因为受父母不幸福婚姻的影响,林心如一度对婚姻缺乏信心,不敢冒险去尝试。好在林心如遇到了对的人,克服了心理障碍,收获了今天的幸福。

结婚恐惧症是一把“双刃剑”,如果这一心理障碍在婚前得以克服,可增加准新人对彼此的了解,增进磨合。相反如果抱着抗拒心态而勉强结合,那么一开始就给婚姻生活安放了“定时炸弹”,对准新人身心皆有较大影响。

结婚恐惧症是典型的“心病”,要解除这一恐惧根源,唯有靠心理治疗的介入以及患者自我调节来达到理想效果。准新人不要急于否定双方的感情,把实际生活困难以及内心压力坦白告知伴侣,把一个人硬抗变为两个人分担,共同面对、解决,增进彼此的了解。自我调节若是不能达到理想效果,就需要接受认知行为治疗,纠正患者“婚后生活可怕”的错误认知,消除患者的恐惧,让准新人抛开心理包袱迈入婚姻殿堂。

专家介绍:陈玉婷 马鞍山市人民医院 精神心理科主治医师

昭德心理原创,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