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精神心理疾病到了春天,更容易发作?
春天是心理疾病的高发季。
据统计,每年3-5月份精神疾病复发率占全年的70%以上。尤其是患有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的患者,更容易受季节的影响。
最近几年以来,随着精神心理疾病不断被提及和科普,使得人们都渐渐接受了心理问题的存在。
但是,其中也不乏有很多人只是一知半解,甚至把部分疾病归类为性格标签:
“我强迫症可严重了,玩游戏有一点操作失误就想重新开始。”
“这有什么可焦虑的,你就是抗压能力太差。”
“这个人总是临时变卦,我怀疑他有精神分裂。”
“强迫”“精神分裂”这样的词最初来源于对心理疾病的描述。
事实上,真正意义上的心理疾病也并不是大家口中所说的那样简单。
在此,我们想向大家做个科普,看看大家有哪些对心理疾病的典型误读——当一种心理疾病被误解时,对真正的心理疾病患者就是个灾难。
今天,就先从大家最常听到的强迫症、焦虑症以及精神分裂说起吧。
强迫症
“我很爱收拾东西,肯定有强迫症”
强迫症曾一度被当做调侃的对象,用它开玩笑似乎总是特别有意思。
“我的强迫症特别严重,吃炸鸡的时候一定要配上可乐。”
强迫症就像一个有趣的自我介绍,给自己添了那么一点小个性,让人印象深刻。
因此,在真正的强迫症患者找人倾诉时,得到的回答可能是“我从小就有强迫症,哈哈,你也有强迫症啊?习惯就好。”
这种时候,强迫症患者内心一定是崩溃的。
因为这个被调侃、被当作玩笑的“强迫症”,和那个将患者折磨得生不如死的“强迫症”完全不同。
那么,真正的强迫症到底是什么样?
强迫症是一种慢性、难治性疾病,主要症状是强迫思维及强迫行为,患者因此非常痛苦却无法摆脱。
之前我曾接待过一位典型的强迫症案例,来访者怕出错,怕脏,怕受伤,怕倒出的水溅回脸盆了,就要接水后重倒,反复好多次。
哪怕自己也知道没有必要,哪怕自己也不想这样,可就是控制不住。
后来她的症状逐渐加重,不敢用手碰袜子,冬天温度只有七八度时也不穿袜子,怕真菌会染到手上;怕听到人咳嗽、吐痰,看到这些就必须闭紧嘴巴,到后来尽量避免出门。
患者感觉非常痛苦,她想上班,但因病情无法上班。
焦虑障碍
你是不是最近压力太大了?
焦虑障碍往往是另外一个容易被人们“忽视”的心理问题。
生活这么累,每个人的肩上都有一堆担子,谁还没焦虑过?
确实,焦虑在我们当前的生活中非常常见,它甚至对我们有些“好处”,比如明天要考试,今天感到的焦虑就可以帮我们更加努力地复习。
正常的焦虑是一种有用的情绪,它是一种情感表现,一种当人们面对潜在的危险时,都会产生的情感反应。
可一旦谈起焦虑障碍,我们可能就不能对它这么轻视了。
常见的病理性焦虑包括:广泛性焦虑障碍、恐惧症、社交焦虑症、广场恐惧症、特殊恐惧症以及惊恐障碍。
所谓的病理性焦虑包括这些特点:无明确致焦虑因素,致焦虑因素和反应不相称,程度严重,持续时间过长。
这已经和正常的焦虑完全不同了。
焦虑障碍不仅是慢性疾病,而且容易复发,也容易和抑郁症等其他心理疾病共病。
如果你感觉自己的焦虑无法调节,就请及时寻求专业医师的帮助。
精神分裂症
分裂?分裂成了几个人格啊?
一提到“分裂”两个字,大家最容易联想到的往往是人格分裂。
这概念大家太熟悉了。
毕竟这类精神疾病戏剧性很强,从电影到小说到电视剧,这种题材非常常见。
但是,精神分裂症却和分裂的人格一点关系都没有。
精神分裂症属于精神病的范畴,是所有精神疾病中最严重的一类。
在精神分裂症这里,“分裂”是指人的主观感觉,思维,意志,情感,行为等心理功能与客观现实之间的分离与不一致,而非指任何器质性的分裂样病变。
精神分裂症的主要症状与“多重人格”是非常不一样的,它的主要症状包括思维联想散漫、妄想、异己体验、幻听、情感淡漠、紧张症等。
具体来说就是,患者会言语紊乱,思维奔逸,有各种妄想(比如被害妄想),也会幻听,听见别人在议论自己,命令自己等等,甚至有时会产生视幻觉。
所以,精神分裂症虽然严重,但是患者并没有“分裂”成很多人格。
常常被误解的心理疾病,除了以上这几个,当然还有很多。
比如自闭症,根本就不是“不喜欢和别人来往”这么简单,也不是什么“天才病”,而是很严重的一种先天性障碍。
但幸好,现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去了解心理疾病。
许多借用心理疾病为素材的影视作品、媒体,也有了更多对心理疾病更准确的描绘。
希望我们都可以摘掉对精神心理疾病的有色眼镜,对每一个生命都能保持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