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啥啥不行,吃瓜第一名?吃瓜的快乐你想象不到

文 / 好心情精神心理
2021-02-02 18:47

吃饱了就爱犯困,昏昏欲睡,那有没有什么东西,吃过之后反而让人精神一振,越吃越兴奋?

瓜啊!

最近两周,从爽妹子“疑似代孕弃养”连爆微博,到华晨宇突如其来一句“是的,我们是有一个孩子”,引发千万粉丝崩塌;瓜田里的的瓜一茬接一茬,而我们就像瓜田里那只上蹿下跳的猹,从微博热搜到豆瓣鹅组,再到各种私聊小群,2021年的第一波大瓜,让大家吃了个饱。

我们究竟有多爱吃瓜

“听说,xxx和xxx在一起过。“

即使你正在认真干其他事情,当旁边的窃窃私语响起,你总会忍不住竖起耳朵:“是谁?哇塞!真的吗?幻灭!”内心跟着开启吐槽小剧场,或者直接加入吃瓜群聊——没有人能抵抗瓜的吸引力。

我们究竟有多爱吃瓜呢?2019年加利福利亚大学河滨分校的研究给出答案:我们平均每天会花大约52分钟在聊八卦上。唉,如果我把这每天52分钟的时间都拿来学习,还怕大学挂科、考研上不了岸、考证交补考钱?而且,这项研究是通过随声耳机来收集人们的八卦行为,因此,只计算了现实生活中面对面聊天的时间。现实中,网络才是我们吃瓜的主战场啊!浏览微博热搜,看头条推文,浏览、转发、评论互动一条龙,网友吃瓜把微博服务器搞瘫痪又不是一次两次,你说大家一天天闲的!

而且,你以为吃瓜只是女性的专属爱好,妇人“长舌”?这项研究确实发现,女性比男性在社交性的中性话题上,比男性话要多一点,但在评论性话题上,双方没有什么差别,也就是说,在论人长短上,大家彼此彼此。君不见,虎扑JRs和微博热评里,玩梗的人群中也不乏男性身影。吃瓜这件事,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都逃不过

吃瓜的动力究竟来自哪里?

明明,在我们的文化里,“吃瓜”这种看热闹不嫌事大的行为,应当被批判,比如鲁迅先生就曾在他的小说《药》里,对“看客”进行了尖锐的讽刺:“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那么,吃瓜究竟是好还是不好?我们为什么控制不住地如此热衷于吃瓜呢?

按照进化心理学的观点,吃瓜就像我们体内的盲肠一样,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精神遗产之一,因为吃瓜本质上还是一种信息交流,而在远古时期,获得越多的信息,就意味着能找到更多的食物,学习更多的生存技能,因此,吃瓜就作为一项收集信息的本能,一直被遗传下来。

直到现在,吃瓜获取到的这些八卦信息,依然在我们的社交中起到重要作用,可以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交技巧,用来作为聊天话题、拉近彼此关系、学习社会道德规范,必要的时候,甚至可以用来作为语言武器攻击对手。不然,微博热搜是怎么来的呢……

除了这些作用以外,吃瓜的时候,我们感受到的兴奋和愉悦,也都是真实的。多项研究发现,当我们在聊八卦和看娱乐新闻的时候,脑细胞会被积极地调动起来,分泌大量内啡肽、催产素这些“快乐激素”,连幸福感都有所提升。看来,对我们的大脑来说,吃瓜就像吃巧克力一样,还不怕长胖。

但不是所有其他人的信息,都能带给我们吃瓜的快乐。相信大家也会发现,大家脑海中的一些大瓜,往往是丑闻或笑料这些偏负面的信息,即使是一个积极的公共事件,大家最后印象最深的,也是其中的被玩坏的梗,比如,曾经某明星婚后被曝怀孕,网民最后记住的,却是出自她之前的欺骗微博带出来的梗“给您劈个叉”。

研究发现也证实了这一点。在名人负面八卦、名人中性信息和日常小事中,我们对名人八卦记得最清楚;提到名人负面八卦时,我们大脑内跟记忆相关的beta波活动最强,这可能是因为,这些瓜往往含有过多禁忌信息,或者违反了社会规范,因为我们天生对于负面或危险刺激信息会给予更多关注,因此,一看到这些,我们的大脑顿时就被唤醒。提到这里,我不禁再次感叹,如果背单词或背资料时,也能瞬间身心精神,何愁考不了好大学,不能升职加薪。

更现实的是,相比那些中性或积极的信息,比如相爱的两位走到一起,当我们听到负面瓜时,比如什么出轨啊、劈腿啊、家暴啊、嫖娼啊,大脑奖赏通路会激活的更多,而且这个瓜越出格,越狗血,人们就越兴奋;而且,即使你可能嘴上说,我不喜欢看这些丑闻,你的大脑却会出卖你:脑成像结果显示,你的大脑依然会因为这些丑闻而感到愉悦。

至于很多网友说的:“吃瓜不会使我快乐,瓜衍生出来的梗才让我快乐”,就完全是违心之言了,吃瓜不快乐,你怎么有动力去做UGC二次创作,或者刷新点赞转发呢。

体面吃瓜,快乐学习


即使吃瓜能让我们快乐,还是有一些注意事项的。

吃瓜要注意时间。现在,互联网发达,不少APP都设置得“毫无底线”,很多时候,我们吃到的瓜,已经不是自己挑的,被算法强塞的了。点不完的链接,重复的推送,漫无目的地刷新,一不小心几个小时就过去了。但如果我们不是娱乐或媒体等相关行业,这些信息对我们就相当于垃圾,不如趁着短暂吃瓜攒着的精神劲,去做能够其他能够充实我们人生的事情。

吃瓜要有挑选。苏格拉底对于吃瓜就很有自己的态度:“大智论道,中智论事,小智论人。”我们会更轻易地对负面信息投入关注,同时也要警惕负面信息对我们情绪和观点的影响,避免情绪沉浸或极端观点,尤其对于抑郁、焦虑情绪比较敏感的人群而言。吃瓜是个人行为,负面事件造成的却是社会影响力,八卦新闻是有社会规范教育意义的,看到网友对劈腿、出轨、代孕、遗弃等行为的口诛笔伐,我们关注的重点就不再是明星本人和个人的情绪宣泄,而应该是事件背后的反映的社会问题。

拒绝表面信息,多看理性的深度报道,有关注有情绪更要有思考,这才是体面吃瓜的最佳方式。

参考文献:

  1. Robbins, M. L., & Karan, A. (2019). Who Gossips and How in Everyday Life? Social Psychological and Personality Science.
  2. De Backer, C.J.S., Nelissen, M., Vyncke, P. et al. Celebrities: From Teachers to Friends. Hum Nat 18, 334–354 (2007).
  3. Peng, Xiaozhe, et al. "The ugly truth: negative gossip about celebrities and positive gossip about self entertain people in different ways." Social neuroscience 10.3 (2015): 320-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