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抑郁症,只会伤害真正的抑郁症患者|学通社
“有新闻的地方就有学通人”
这是学通社2021年的第3篇新闻
由大兴分社轮值出品
2020年末,一部叫做《如果声音不记得》的改编电影因为选题问题在互联网上备受争议,它的同名原著小说本与抑郁症无关,而影片却在改编时加入了抑郁症的情节,这在网上引起了对“消费抑郁症”话题的争论。
抑郁症看似离我们很远,其实不然。201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披露数据显示,在中国,每14人中就有一个人是抑郁症患者。抑郁症变得愈加常见,对于抑郁症的消费行为更是时常发生,给抑郁症患者们带来了不少困扰,这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网络和现实,无处不在的消费
小慧与抑郁症抗争了很久,她说:“我在网络上见到太多拿抑郁症来做道德绑架的的事了。不过这也很正常,毕竟这实在是太容易了。”确实,现在网络上人均抑郁,是真是假也难以判定。
小慧就曾经和一些同样“患有”抑郁症的网友交流过,他们往往拿着一张自测抑郁症的截图,便肆无忌惮地发言,甚至经常拿死亡来威胁和他们意见不同的网友。但是小慧却从他们的话语中感觉到了一股无法掩饰的优越感。“抑郁症也是一种疾病,为什么用自己的病去道德绑架别人?”这些人无疑是利用抑郁症的这个弱势标签来作挡箭牌,消费抑郁症满足自己的私欲。
小慧曾经也想过拿抑郁症给自己开脱,把她生活中的不顺利全部归结到抑郁症身上,还可以得到他人的偏爱和关心。但是她明白,这种逃避的方式并不能解决问题,只会助长其他人消费抑郁症的行为,让人们更加难以相信和帮助真正的抑郁症患者。这对于她、对于真正想要走出抑郁的人们都是没有好处的。
在现实中,小慧也经常遇到对抑郁症的消费行为。不知道从哪天起,小慧班里有几个同学天天拿着玻璃片划自己的手腕,当然不是真下手,只是留下一道道淡淡的红印。他们十分高调,甚至见人就要谈谈自己的抑郁症身份,也同样和小慧说过,但她只觉得既好笑又可悲。
小慧在班级内十分低调,未曾把自己患有抑郁症的事情向其他人说过。在小慧眼里,那几位刻意炫耀的同学根本不是真正的抑郁症患者,他们宣称自己是抑郁症只不过是为了标新立异,来彰显自己的与众不同。小慧心底很不是滋味。
她与抑郁症不停地抗争,拼命想摆脱它的阴影。但是她眼中的病魔,却成了他人炫耀的工具。这件事情伤害的不仅仅是小慧一人,而是会使其他人都对抑郁症产生“向往”,认为这是件很酷的事情,根本认识不到它是个每年夺走百万人生命的无情杀手。
无论是在网络上还是现实中,一味的消费抑郁症只会引起他人对抑郁症产生视觉疲劳,使社会上对抑郁症的误解越来越深。“消费者”利用抑郁症获得了一时瞩目,其后果只能由每一个患者来痛苦地承担。
无意的消费,巨大的伤害
“你知道咱们班的小馨是抑郁症吗?”“我跟你说,我们班有个同学得了抑郁症。”最近,小馨身边诸如此类的言语不绝于耳。
小馨本不想把让别人知道她有抑郁症,但身边的同学却一传十十传百地说了出去。有人是出于好心,把小馨的情况告诉了老师和同学们,希望能对她有所帮助。而有的同学则是为了在他人面前找存在感而传闲话。一时间,小馨的抑郁症成了他们附近几个班中最新鲜的谈资。越来越多的同学会向她投来奇异、怜悯的眼神,这使得小馨心中百味杂陈。
同学们的议论和关心可能并无恶意,但无论他们的出发点如何,都是在“消费”小馨的抑郁症,并的确在无意间伤害到了她。“我的老师也会让同学来劝我、关心我,我知道这是为了我好,但只会让我有更大的压力。”小馨希望能摆脱抑郁症的困扰,更向往能在学校做一个正常人,和他人平等的交流相处。而这几句无意的传话和议论,就将小馨的梦打碎了。
小馨需要倾诉,她会让身边最亲近的朋友知道她的情况,却同样会有所顾忌。小馨说:“现在陪在我身边的朋友都很好。他们从来不会消费我的抑郁症,反而是会因此一直照顾我的情绪,帮我去分担忧愁,而不把他们的忧愁讲给我听。”朋友们几乎从不和小馨分享负能量,他们永远都将乐观积极的一面展现给小馨。
“我知道这是一种为我好的表现,但我还是更希望他们能在我的面前做真正的自己。”她希望跟朋友之间的关系是共同分担,而不是自己一味的被关心。正如她所说:“我并不想麻烦他们,成为他们的累赘。”往往,抑郁症患者们并不愿给他人带来不便,他们不需要利用抑郁症获得怜悯,只需身边人能够有所体谅并平等相待。
“消费”抑郁,亦可暖心
抑郁症患者并不是完全的自我封闭,他们也有要表达的东西。抑郁的小简便写过许多关于抑郁症的内容和文章,用以讲述自己的故事和观点。但他的同学并不这么认为,到了他们眼里,这样的写作就变成了恶意的“消费”抑郁症。“他们在朋友圈上说我是在卖惨,觉得我写那些文章是利用抑郁症来求同情、博取阅读量。”但这根本不是小简的本意。
“我只是想通过我的文字让更多的人了解抑郁症,更是让大家都从我的故事中获取力量,拾起勇气来面对新的生活,”小简想用抑郁症患者的身份,做一个发言人,来真实的讲述抑郁症人群的点点滴滴。
在小简看来:“写抑郁症的文章同样是某种程度上的‘消费’抑郁症。”对抑郁症的消费并不只有恶意的利用,也可以有正向的宣传作用。小简这样的“消费”能够给抑郁症群体带来正面的影响,这让他感到满意。
《如果声音不记得》电影截图
随着抑郁症讨论度的持续上升,对抑郁症的消费行为也无法避免地增多。有些人是善意地为抑郁症正名,以消费的方式使大众了解抑郁症,消除“两个团体”之间的隔阂。但大多数人都是恶性消费,他们往往利用抑郁症来博得眼球,以求获得利益。这样的消费行为有害无利,只会给本就脆弱的抑郁症群体带来更深的伤害。
因此,只有减少对抑郁症的恶性消费,从善意的角度出发正向宣传,才能改善舆论环境,消除大众对抑郁症的偏见,让抑郁症患者们逐渐走出阴霾,拥抱社会关爱的阳光。
文|刘畅 赫静怡 曹宇轩 赵心晴
编辑|赵雪
历史链接
“新冠”闹“天宫”:大兴战疫七日日记
36岁的学通社,悄悄有了许多“通二代”
popi信箱的红与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