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师佛法27:禅定层次与身体显露的特征、身体放松的次第

文 / 意识的宇宙
2021-01-12 00:20

一、禅定层次与身体特征

达到了二禅、三禅,有什么身体特征呢?

1、头顶头顶会突起,这个突起的形状并不像佛像的佛顶肉髻,而是像鸡冠一样,中间一条线会微微隆起……这是因为筋膜在头顶重叠的缘故!光头和尚们很容易看出来,没练成的人都是圆顶。有些人是前额突起,那是气血上涌弄的,并不是炼精化气修出来的。

2、睛。双眼开始发光,变得又黑又亮,就像小孩子的眼睛一样。脸部的筋膜往上推移,皮肤褶皱逐渐减少。特别是八字皱纹,就是鼻子旁边到嘴旁边的皱纹会逐渐消失,这个皱纹在观相学上叫法令。皮肤褶皱减少,八字皱纹消失,人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年轻很多。

3、脖子和肩。后脖子和肩膀。两者的肌肉变得很柔软,锁骨比一般人高一些,双肩宽阔,双臂比以前会变长一个手指关节到两个手指关节的长度。

4、部。胸骨会扩展,肋骨条之间的距离变大,胸部的筋膜舒展,整个胸部鼓起变得滚圆。女人因为筋膜舒展,把下垂的乳房上拉,弄得乳房坚挺变小,像少女一样。

5、腹部腹部会鼓起,腹肌变大舒展。本来下陷的肚脐会突出来,就像婴儿的肚脐一样。肚脐之所以陷进腹肌中,就是因为腹肌僵直收缩。如果身体稍微胖,那肚脐突出来的看不出来,但是仔细摸摸,就会发现肚脐在腹肌之外,而不在腹肌里面。

6、最关键的特征马阴藏相”:小弟弟会逐渐缩进肚子里,连睾丸也一起进去。在女人身上,子宫缩小,月经会消失;如果是已经绝经的女人,那就会先重新来月经,然后再消失。

不过前面说过,小弟弟不能勃起,说明精已经消耗殆尽了;对女人来说,绝经等于精已经枯竭,想再修行到月经恢复是不容易的。

有个故事,说某个尼姑悟道了,消息传出去,有很多人来印证,其实就是挑战,其中不乏修行多年的和尚。有个大和尚带着弟子来见尼姑,说的佛理是一套一套的。尼姑听了半天不吭声,最后说了一句,你把裤子脱了让我看看,大和尚扭头就跑。徒弟不明就里,也追着师父去了。

“马阴藏相”是必然会出现的身体特征。如果你真灭尽了欲,还做到了炼精化气,就不需要说那么多理论了,脱了一目了然!

二、禅定层次与放松次第

以身体放松的次第来总结一下从零到四禅的修行。

修行关注的是心的变化,修行次第也都是根据心的变化来说的。但是,这种标准很难判断,自己都不清楚自己到了什么程度、下一步又应该如何修。

简述心的变化过程。

1、灭除一切文字妄想,可以两个小时以上处于没有文字妄想的状态,这是欲界禅定

2、y欲灭尽,开始收敛注意力。把散乱的注意力收敛起来,可以集中注意力长达四小时。这段时间注意力可以跳动,也可以被外界吸引注意力,但是可以马上拉回来。这是初禅

3、高度集中注意力。在一点上集中注意力可达到十小时以上,期间不出现注意力跳动,或者被外界吸引过去的现象,别人轻轻碰你你都不知道。这是二禅。

4、注意力破灭,五根具时脱落,进入阳神状态。如果参疑情或思情,可以高度集中在情绪当中,而且这个情绪起得相当细微,入定时间可以超过二十四小时。这是三禅。

如果不参情绪,那基本上就会堵死在这个阶段,到死都不能再进步了。

5、苦情破灭,阳神开始向虚空扩散,逐渐减少自我存在的满足感,就是欢喜心。理论上,入定时间没有限制了,可以一直坐到死,通常三天以上没有问题。这是四禅。

以上,从欲界禅定到四禅的过程中:

1、欲界禅定和初禅中间不能起来在修行的时候,需要一次坐满时间要求。因为入定需要的时间比较长,如果中间起来,你就不能感受到后面的注意力或者情绪起来的现象,就不能知道障碍自己进步的是什么。

2、从二禅开始,中间可以起来。因为入定时间大幅度减少,可以快速入定。但是,不建议每次都起来!必须尝试连续的打坐,你才能知道你的障碍是什么。

如果按照这种心理变化标准来参禅,能修到初禅的人不到二成,因为八成以上的人都会堵死在身体层面上。而且修行人都有一贯的思维模式,只要一出现障碍就认为是业障,只要坚持下去熬过去就行。但现实并非如此简单,如果你不了解身体的运作原理,盲目的坚持只会死的更快。

因此,我们要先从身体入手,详细地了解身体的运作原理。从身体开始练起,做到万无一失才进入禅定的各个次第。

第一阶段:此阶段要做的是放松身体。身体的僵直度和心里的妄想多少成正比,而且比妄想还要多。如果说心里有100的妄想,那普通人的身体僵直程度超过200。为什么呢?因为身体的僵直度是可以累积的!

我们从出生开始,随着成长,这个身体就一直会僵直下去。如果在小时候受过度惊吓,人的腹肌会在瞬间收缩。这个收缩的力度之大远超我们的想象,它可以直接把人的大小便挤出体外!同时有大量的血液送入心脏,使血压瞬间上升,颅内血压也会跟着上升,大脑里的毛细血管瞬间扩张。小时候,我们的血管非常柔软,伸缩性也好,就不会爆掉。但毛细血管因过度膨胀,会压迫到周边的脑细胞,从而使脑细胞不能正常工作,人就变成傻子了!而且过度收缩的腹肌不会轻易松开,颅内血压也就不能下降,傻子也就不能恢复健康了,一直傻到长大成人。所以说,身体的僵直度远大于妄想的数量。

因此从一开始修行,你不需要做什么,只是躺着放松身体就行了。每天再适当的慢跑,这样身体也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放松,如此,200的僵直度可以很快降到了150。

从这里开始,就要练呼吸和打坐了,把身体的僵直度进一步地下降。打坐的时候,身体每振动一次,就会放松一次,人就感到更舒服。你会发现这个身体放松的程度远远超过你的想象。你以为已经很放松很舒服了,可身体一振动,又放松一下,更加舒服……直到身体的感觉越来越细微。这样可以一直放松到僵直度达到了100,跟妄想的数量扯平了!

这是第一个阶段:放松身体的阶段——相当于欲界禅定的前期准备阶段。打坐的时候,尽量坚持到不能再坚持!

第二阶段:通过调身灭心的阶段。

身体的僵直度和妄想的多少都是100,从这里开始就要激活神经系统,让大脑和身体的各个脏器彻底恢复健康,身体从发热再回到平静的状态。

大脑和各个脏器不断的分泌让身体舒服的荷尔蒙,让身体更加放松,僵直度会降到50,意识也跟着越来越轻松,也会降到50。这个阶段相当于欲界禅定到初禅。打坐时间要超过两个小时,尽量接近四个小时。

第三个阶段用灭心来调身的阶段。

当身体的僵直度和妄想的数量都达到50的时候,你就能感觉到妄想对身体的影响了。只要情绪一起,阳神物质的中心引力点的力道就会加大,你就会感到胸口发闷,身体从外围开始僵直,往里收缩。

只要起注意力,阳神物质就会往你放注意力的地方汇集,形成引力点。如果你把注意力放在外面,那就等于用功在耳根或眼根,阳神物质就往头上汇集,你就会感到头胀。

如果你修耳根法门,这个时候听的不是外面的声音,应该开始听阳神物质内部的声音,这就叫反闻闻自性。这个时候的引力点不在头部,在阳神物质的中心部位即膻中。如果你没做到这个程度,还在用头上的耳朵来听,那肯定会出现头胀的感觉。

眼根也一样,不能用头上的眼睛看,而要用阳神来看。

如果你把注意力放到身体的某个部位,那个地方就会充血,肌肉会僵直收缩。

你只要一动脑子想事情,也就是文字妄想,阳神物质就会往头上汇集,也会出现大脑充血,头胀的感觉。

简单来说:情绪会让你胸闷,身体收缩;注意力会让那个部位充血,肌肉僵直收缩;文字妄想会让你头胀。

当你可以感觉到心里变化对身体的这种影响后,你就会想办法尽量把脑子放空。越是修行好的人,越不愿意跟人接触,因为听别人说话累、跟着一起思考也累、跟人说话更累!我写文章也需要思考,一动脑子思考,气就往头上跑,大脑开始充血,写两个小时就差不多了,再写就开始头胀了。

这种用放空脑子的方法来进一步放松身体的阶段,相当于初禅到二禅。妄想可以减少到20,身体的僵直度也会减少到20。

第四个阶段用灭心来破身的阶段。

当人身体僵直度和妄想都少于20的时候,身体开始出现反弹——你连注意力都放下了,情绪也不起了。可身体从某一刻开始往里收缩,从外围四肢开始一点一点地僵直,这是冲开身体障碍的最后一个难关!

前面说了,欲界禅定和初禅会有八成以上的人会堵死在调身的过程中,那剩下的二成修行人能活着修到这里的就不到一半了,也就只剩下一成的修行人才能感受到这种身体的变化。而这一成人中能突破这个难关的人又不到1/20,甚至比例会更少。

那身体为什么会出现反弹呢?原因就是隐藏的情绪,这个情绪只有遇到境界的时候才会出来。

你不知道这个,只管找安静的地方,躲着人世修行,没人来骚扰你,你肯定不会起苦情,也会觉得自己修得很好。但是下山跟人一接触,各种苦情都起来了。

当你修到二禅以后,再往上努力:打坐的时候,从某一刻开始身体会自己僵直起来,这种莫名的现象会让你产生不安的情绪,这个不安的情绪会让身体更加僵直。这种恶性循环很快会让你从定中出来!如果长时间反复这种现象,你开始困惑,会失去信心。

如果你知道了这是隐藏的情绪在作怪,那就应该参疑情或者思情。就算没有情绪的时候,也要抓着疑情、思情不放。苦情不引出来,是无法消灭的!

就算你参疑情、思情,情绪相当细微,也没有变得粗重,可身体还会僵直。这个时候,你就起来活动活动,磕头、慢跑出出汗,休息好了再来打坐。

能修到这个程度的人,一天打坐时间肯定会超过10个小时。所以,你最好第二天再打坐。别硬撑下去!

如此反复,慢慢得灭掉隐藏的情绪,跟着身体也会一点一点地放松。当你可以抓着细微的疑情、思情打坐,时间远超过了10小时的时候,某一刻妄想少于10了。这个妄想只有情绪,身体的僵直度达到0,身体才会彻底放松,全身毛孔扩张,意识会冲破身体障碍,做到阳神出窍了。

这种用消灭隐藏的情绪来冲破身体障碍的阶段相当于二禅到三禅。能活着修到这里的人远低于1%。

三禅到四禅已经没有了身体的障碍!只要一直抓着情绪不放,等哪一天情绪破灭了,那就进入四禅了。

初禅开始,还有消业这个重要因素。这个以后再谈!(待续,务请关注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