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项心理学研究证实:70岁比20岁幸福,中老年是人生的黄金年龄段

文 / 健康逆生长哈
2021-01-11 11:26

导读:年轻真的很好吗?越年轻越有希望吗?

每个人都曾年轻过,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年老。

如果你已不再年少,是否会怀念曾经的青春岁月?年轻真的很好吗?年轻人比老年人更充满希望、更乐观吗?

为了回答上诉问题,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的心理学研究人员们在最新的研究中深入分析了人在一生中随着年龄的增长乐观程度的变化轨迹[1]。该项研究成果于2019年发表在期刊Social Psychological and Personality Science(文献截图如下)。

文献题目、摘要截图。

本期《心理学简报》将通过本文为读者们剖析这项研究成果,揭示人生中最美好的年龄阶段。

通过本文,读者们将了解到如下心理学信息和知识点:

心理学界用于量化乐观程度的测试方法——生活取向测验(Life Orientation Test);人在整个人生中的乐观程度的变化轨迹;70岁的人比20岁时更乐观,55岁达到一生中乐观程度的峰值;消极负面的生活事件并不影响人们对生活的乐观情绪;人们在51岁时对自我的肯定达到最高值,70岁之前对生活的满意度变化都较为平稳。(全文共计约四千字,预计阅读时间约3分钟)

历经7年的心理学实验:绘制一生中乐观程度的变化轨迹

为了研究人在一生中乐观程度的变化轨迹,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的心理学研究人员Ted Schwaba等人经历了7年时间对1169名年龄在26-71岁的研究对象进行了心理学测试(研究对象的年龄分布如下表所示)[1]。

实验样本年龄分布情况。

在实验中,研究人员分别在7年中的4个时间点对研究对象进行了生活取向测验(Life Orientation Test),用于量化参与者的乐观程度;同时,也对研究对象的人生经历进行了调查,采集了参与者所经历的正面、负面事件[1]。

量化乐观程度的测试方法:生活取向测验(Life Orientation Test)生活取向测验是心理学界广泛用于量化乐观程度的测试方法,主要包含以下6个方面:

哪怕是在不确定的时期,我也通常能期望最好的结果(In uncertain times, I usually expect the best);如果我感觉有些事情对我来说可能会出问题了,那就真的会出问题(If something can go wrong for me, it will);我总是对未来充满乐观(I'm always optimistic about my future);我几乎没有期待过事情会如愿以偿(I hardly ever expect things to go my way);我很少指望好事情能发生在我身上(I rarely count on good things happening to me);总体而言,在我期待发生的事情中,好事情比坏事情要多(Overall, I expect more good things to happen to me than bad)。人生中正面和负面生活事件的采集:54个问题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实验中,研究人员不仅对研究对象当时的心理状况进行了测试,还采集了他们在生活中遇见的正面、负面事件,并通过54个有详细细节的问题将这些事件归类。

这54个问题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其中一些问题为:“过去三个月,你是否被解雇”;“过去三个月,你是否搬到了更糟糕的住所或社区”;“过去一年中,你是否被期待已久的学校或者公司录取。”;“在过去的一年中,你是否发展了对你来说很重要的新友谊。”

实验结论1:70岁的人乐观程度高于20岁,55岁达到人生乐观程度的峰值

通过上述的实验方法,研究人员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和拟合。

实验数据拟合模型、调试原理。

研究人员采用了Cohort-sequential latent growth curve model path diagram,对年龄、时间、乐观程度通过合适度统计量(fit statistics)进行调试后最终得到了优化模型(原理如上图所示)[1]。

人生中乐观程度的变化轨迹。

通过上述的优化模型,研究人员绘制出了人们在整个人生中乐观程度的变化轨迹(如上图所示)。整体而言,乐观程度在一生中的变化轨迹呈现出倒U型(an inverted U shape);乐观程度在20多岁时最低,在30-40岁时稳步上升,在55岁时达到峰值,然后又逐渐下降;特别地,70岁时的乐观程度高于20岁[1]。

实验结论2:负面生活事件并不能影响人们的乐观程度

通过数据分析研究人员还发现:在生活中经历更多正面积极事件的人拥有更高的乐观程度(如:从理想大学毕业,升职加薪,良好的人际关系,稳定的亲密关系等),正面生活时间对乐观程度的影响如下图所示;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那些经历过更多负面事件的人的乐观程度并没有因此而降低[1]。

正面生活事件于乐观程度关系。

也就是说,正面积极的生活事件有助于提高我们的乐观程度,但负面消极事件不一定有损于乐观情绪。

心理学分析:乐观程度与自我肯定与对生活满意度相关

加州大学的研究人员认为,之所以一个人在一生中的乐观程度与年龄呈现出了倒U型的发展趋势,是因为乐观情绪与人的自我肯定(自尊)和外界客观环境相关。

自我肯定在51岁时达到峰值自尊(Self-esteem)是一个心理学用语,表示自我肯定,定义为:自我能力和自我喜爱程度,是个体由肯定的自我评价引起的自爱、自重、自信及期望受到他人、集体、社会尊重与爱护的心理。

一生中自我肯定程度的变化趋势图。

瑞士伯尔尼大学(University of Bern)心理学研究人员Ulrich Orth和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心理学研究人员Richard W. Robins在2014年的研究工作中发现:人在一生中自我肯定(自尊)随年龄的变化呈现出倒U型,在51岁时达到峰值;其中,16-51岁期间呈现出自我肯定持续上升的趋势,在51-97岁之间自我肯定程度将逐渐降低[2](如上图所示)。

文献题目、摘要截图。

该研究成果于2014年发表在期刊Psychological Science(文献截图如上)。

一般来说,心理健康的人自尊感比较高,认为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并感到自己值得被别人尊重,也较能够接受个人不足之处。形成自尊感的要素有安全感、自我感、归属感、方向感、成功感,这些因素都与个体所处的外在环境有关。

因此,一个对自我肯定(自尊感)较高的人,对自我认同感较高,也能体现出较高的乐观情绪。

对生活的满意程度在70岁之前都较为平稳美国圣母大学(University of Notre Dame)的心理学研究人员Brendan M. Baird等人在2010年的研究中总结了人在一生中对生活满意程度的变化趋势[3]。该研究成果于2010年发表于期刊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文献截图如下)。

文献题目、摘要截图。

研究人员发现:在70岁之前,人们对生活的满意程度随年龄变化并不明显;在70岁之后,对生活的满意程度呈现出明显下降的趋势;而单独分析英国的数据时发现,人们在40-70岁期间,对生活的满意程度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3](如下图所示)。

一生中生活满意度的变化趋势图。

由此可见,人们对生活的满意度在70岁之前并没有随着年长而出现较大波动。相反,某些数据表明,在中年后(40岁之后),人们对生活的满意度高于年轻的时候。

显而易见的是,人的乐观情绪与生活满意度呈正相关性,对自己的生活满意度高的人也更倾向拥有较高程度的乐观感。因此,在对比乐观程度和生活满意度随年龄变化的趋势图后可以发现,70岁之后乐观程度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能归结于人们对生活满意度的下降。

总结:中老年时期是人生的黄金年龄段

通过以上的研究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平均而言,人们在55岁时对生活的乐观程度最高,51岁时达到对自我的肯定和认同感的峰值,40-70岁对生活最为满意。

所以,无论是人们在一生中的乐观程度、自我肯定程度还是对生活满意度的“高峰体验”都不在青年时期,而是在中老年时期。因此,中老年时期才是人生的黄金年龄段。

写在最后:生命之花总是在酝酿之后才会沉稳绽放

曾经总认为最美的花应该在清晨伴随着太阳升起而绽放,总认为年轻娇嫩才是花的特性,直到看到参天大树,见到海枯石烂,才知道长久和永恒才是生命真正的花之绽放。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冰心《繁星》

牵牛花又名夕颜,日出绽放,日落凋谢,只能享受一日之春;花瓣薄如蝉翼,轻轻一揉就化为花泥;花身更显柔弱,不堪风雨。而那些成功的花,正如冰心所言,是浸透过泪泉,经历过血雨的成长,在经过时间的酝酿和岁月的磨砺后,才能绽放出明艳的生命之花。

人生亦是如此,最美的花不在未经世事的青年时期绽放,而是在经历沉淀之后低调、沉稳地开发在人生的中后期。岁月悠悠,花之韶光,尽在夕阳无限好。

参考文献

[1] Schwaba, T., Robins, R. W., Sanghavi, P. H., & Bleidorn, W. (2019). Optimism Development Across Adulthood and Associations Wi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Life Events. Social Psychological and Personality Science, 1948550619832023.

[2] Orth, U., & Robins, R. W. (2014). The development of self-esteem. 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23, 381–387.

[3] Baird, B. M., Lucas, R. E., & Donnellan, M. B. (2010). Life satisfaction across the lifespan: Findings from two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panel studies.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99, 183–203.

《心理学简报》原创|禁止转载

原创作者|吉夕心(《心理学简报》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