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应该坚定站在悬崖边,与自己的患者共同面对死亡”

文 / 健康诊疗科
2020-12-29 00:31

白大褂,是很多人梦想着穿上的衣服,谁小时候没有一两个想着长大要当医生的朋友呢。病号服,则是大家都避之唯恐不及的衣服,穿上这件衣服,意味着你的身体出了毛病,可能要打针吃药做检查,甚至要住院开刀动手术。有这么一个拥有顽强求生意志的女性,她将自己从白大褂到病号服,再从病号服到白大褂的亲身经历和心路历程都记录了下来,她就是《从白大褂到病号服》这本书的作者,拉娜·奥迪什。

01

拉娜·奥迪什是一名医生,在刚刚结束实习、即将开始正式工作时,在她满怀期待等着肚中的小生命来到人世间时,意外毫无征兆地降临。

当时谁也想不到,这个平淡无奇的日子,这阵难以忍受的剧痛,将成为她一段特殊经历的起点。 好莱坞电影和小说总是在大事发生前埋下伏笔,而疾病的爆发却是那样毫无预兆。就像我们偶尔叹息,如果坏事发生前有所征兆,可能就能扭转命运的齿轮。

一个隐匿的肿瘤破坏了她的肝脏,引发了一系列灾难事件,也让她失去了腹中的孩子。在突如其来的腹部大出血情况下,在生与死的赛跑中,掌握着丰富医学知识的医生奥迪什,躺在病床上通过超声仪显示器,看到“胎儿那小小的心脏已经停止了跳动,仿佛一个分成四格的池子,慢慢被飘落的雪覆盖”。可以想象,失去孩子的痛是多么难以忍受,但更紧迫现实情况,使奥迪什暂时无暇悲伤,她躺在ICU里,接受着接二连三的紧急手术,忍受着多重器官衰竭,随时可能失去生命。

从病发当晚之后,奥迪什经过了两年时间,历经了好几场险状迭出的手术才恢复了健康,在这个过程中,她几次在鬼门关兜了个圈,但从未放弃对工作的热爱和对病人的关怀,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她就穿上白大褂,履行她医生的职责,病魔发威的时候,她被同事们扶上病床,换上病号服,又变成一名病人。正是这种特殊的身份变化,让她从一个特殊的立场,深入思考了医生与病人之间应该保持什么距离,应该像老师和前辈们谆谆教诲的那样,对病人们的痛苦和悲伤,保持客观、冷静甚至冷漠吗?

02

对我们普通人而言,经历过影响人生走向的大事之后,不可避免会对自己的思想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奥迪什也不例外,正如她所写,“我的人生因为一次九死一生的经历而有了改观”,作为一名患者,她在接受治疗过程中,站在病人的角度,看到了很多以往作为医生并不在意的细节,但对患者来说,这些细节是至关重要的。哪怕是医生不经意的一句“她快不行了”,都可能把患者往死亡边缘推进一步。

奥迪什认为,部分医生在临床工作中,没能完全做到痛患者之所痛,更注重追逐医学和疾病的相关信息,却没能留出足够的共情空间。

医学教育让我们只关注病理,却没有教我们如何关注患者 。

如果说“同理心”是一种换位思考、感同身受的能力,那么医学可以说是“同理心”在细分科学领域的一种体现形式。真正关爱患者的医生,必然要超越医患之间的心理边界,却始终坚持站在患者的角度看问题。医生与患者,其实拥有互相治愈的能力。

这段白大褂与病号服互换的特殊经历,让奥迪什重新审视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关系,她终于承认,她无法对自己的患者只保持医学上的冷静客观,无法对患者家属的信任、渴求眼神无动于衷,无法强制压抑内心对患者的关心和同情。

很多医生从入职以来,接受的都是空洞、无理的教条:医生不该有情绪。但这种征服并压抑情绪的做法,并没有让医生们变得理性自恰,反而使他们难以与自己的情绪抗衡,试图通过酗酒和毒药麻痹自己,有的选择转行,甚至选择自杀。因为羞愧、内疚和悲伤是无法被永远压抑的。

当奥迪什接到一名医学实习生的死讯时,她说“我们害死了他”。这是一名表现不佳的实习生,实习期间一直和焦虑,接连犯错,奥迪什那时候被派去监督他。她见证到他越来越崩溃的过程,直到他的进修计划被暂停。出于烦躁、内疚和逃避情绪,奥迪什没有接这名实习生的求助电话,最终获知了他的死讯。

我学会了主动将自己与他们的羞愧转化成一种怀念。他们将永远与我同在,提醒我要更谨慎,更懂得体恤他人。

我始终相信,人与人之间是应该互相关爱的,生活在钢筋水泥的城市中,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却不会被完全隔绝。无论我们取得了怎样的胜利,关于死亡的不争事实永远在前方等着我们。只有学会互相扶持,我们的生活才能真正步入正轨。这种真正意义上的胜利,才是我们必须努力探寻并获得的对象。既然前方必定有黑暗,那我们能做的就是互相搀扶着熬过苦难。

黑暗和苦难,我们都在劫难逃。彼此关爱着走过黑暗,是我们要追寻的目标。它就藏在黑暗的阴影之下,也是我们找到生活意义和方向的地方。

03

每当我们去医院,作为一个患者出现的可能性远大于作为一名医生出现。这本书中给出了一些小贴士,告诉我们在求医问诊之前和过程中,可以做哪些事,来稳定情绪并充分了解自己的情况。

在就诊前,我们可以带上配偶、亲人或朋友一同前往,并明确表达你希望对方帮你完成的任务,如“请帮我尽可能详细记下医生说的话”或“请提醒我务必问医生这个问题”。同时你要尽可能详细地列出你想向医生了解的所有问题,再把这些问题按重要性排序,记在纸上,带去就诊。

为了让医生更准确了解我们的病情,在就诊前,可以将自己的症状详细记录下来,包括最开始的症状、是如何激发的、比如打球时突然感觉肩周痛)、症状具体表现如何(是锐痛还是钝痛还是压痛等)、严重程度(是持续疼痛还是间歇疼痛)、影响因素(症状变化是否与饮食、作息有关,详细记录下相关情况),记录自己的症状,不仅是为了方便医生就诊,更是让我们对自己的身体变化情况更敏感一些,毕竟有些症状如果早期被发现并施以治疗,可能就不会发展为危及生命的大病。

就诊过程中,除了如实描述自己的症状外,还可以将内心的想法直接告诉医生,像恐惧、担心等情绪,将“我担心我是不是得了肿瘤”“会不会有致癌的可能性”这样的恐惧情绪表达出来,得到医生的答复,反而会使人平静。如果放任不管或者刻意压抑,恐惧将愈演愈烈。

表达自己担忧、焦虑的情绪可以使自己平静,而认真倾听医生的诊断并清楚掌握后续治疗流程对自身的治疗痊愈进程有莫大帮助。当你对医生说的内容有不明白不确定之处,可以尽管开口向医生提问,请克服我们保守害羞的心理,不妨用“我复述一遍,您看我说的对不对”“您说的是……对吗”这样的语句来确认自己听到的信息是否准确,对于沟通效果来说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