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性精神疾病风险下,大脑会有怎样的成长轨迹?

文 / 神经现实
2020-12-23 00:28

文献:Sugranyes, Gisela, et al. "Brain structural trajectories in youth at familial risk for schizophrenia or bipolar disorder according to development of psychosis spectrum symptoms." 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 (2020).

DOI:https://doi.org/10.1111/jcpp.13321

导读作者:肖博文 |封面:Wazza Pink

SzO(schizophrenia,精神分裂症)和BpO(bipolar disorder,双相情感障碍)都受遗传因素影响,都可能表现出精神病谱系(psychotic spectrum)上的症状,且均与儿童与青少年时期的大脑发育有密切联系。来自西班牙的研究团队对六至十七岁、具有FHR(Familial High Risk,高家族性风险)的青少年和对照组进行了为期四年以上的追踪调查,观察皮层厚度(cortical thickness)和皮层表面积(cortical surface area)等指标的发展轨迹,并用量表区分经历过精神病症状和没有经历过症状的人群。


观察实验伊始的数据,他们发现,表现出症状的FHR组,起初其皮层厚度并无区别,而表面积则比其他组小。进一步分组,则可以看出SzO组的表面积整体更小,与是否表现出症状无关,而BpO组则是只有症状者的表面积较小。研究者解读称,表面积方面的差别或许反映了SzO组的某种普遍特性,而对于BpO组则标志着具体症状方面的区别。


随着时间的变化,有症状的FHR组,其皮层将更快地变薄。令人惊讶的是,两个FHR组的表面积却均比对照组下降得慢。分组来看,无症状SzO组表面积的缩减要慢于有症状组,因此这或许反映了某种具有保护性的变化;有症状的BpO组,虽然表面积变化是最小的,但其皮层厚度的减少仍较多,因此并没有改变该组成员前额叶灰质体积缩水的局面。


总之,该研究在影像学层面考察了家庭风险对精神疾病的影响,指出了使用多个形态指标(morphometric measures)刻画大脑发展轨迹的重要性,也为日后更细致地分析家庭风险、保护高危人群的研究或措施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