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定这件事,自由一辈子

文 /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2020-12-11 09:48
搞定这件事,自由一辈子。1自由和束缚,本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的一位来访者A君,某次咨询一开头,就向我抛出一句金句:费脑的事儿,干就完了;费心的事儿太难搞。原来他经过大半年的艰苦努力,养孩子般地把一个项目从无到有创立起来;过五关斩六将最终在近千个项目角逐中脱颖而出,得到大老板首肯,马上推进。然后,凉了。他做这个项目的初心只为一件事:自由。设想以项目成功来摆脱所属领导的管束,在公司另立门户。哪知这个项目太令人垂涎,他上面的两个领导隔空对了个眼,命运就把他和项目一起交回给原部门。无产阶级本想失去锁链,结果现实还他一条更粗的。欲诉无门欲哭无泪啊。黑格尔说:人们往往把任性叫做自由。婴儿不自由,因为必须仰赖母亲的照料,任性和依赖就是TA的生存资本;母亲不自由,她的时间和空间被剥夺,自顾不暇。婴儿通过依赖和使用母亲奠定安全感的基础,进而探索和发展自己,同时交还给母亲一些自由;母亲因重新获得部分自由,找回内在的稳定感,继续为孩子提供成长的环境支持。这是一个母婴协同的过程,双方在互动中逐步体验到自由。几乎每个人都说要做自己,要自由地生活。自由地生活长什么样?钱多事儿少离家近还是干脆不工作,窝家吃零食追剧?想去哪就去哪有钱花随便花,还是跟谁恋爱分手结婚都可以?如果成年人能具象化一种自由生活的状态,先要接受的事情有两件:一是少用或淘汰婴儿般的生存本领,二是适应与环境协作。A君无疑在能力上是出类拔萃的,费脑的事儿他干得漂亮;可是费心的事儿差点也让他的脑白费了。这世上没有绝对的自由,绝对自由的另一端就是完全地依赖——即只有摆脱这个部门领导的控制,我才能彻底自由;没想到碰见了公司这个更大的“宿主”。最后令我欣慰的是,A君决定:把领导变成资源支持、合作者;把被领导激活的内在情绪放到咨询中讨论;当两者含混不清的时候,尽量保持自我觉察。2自我负责是实现自由的通行证。我们都听过那个著名的渔夫和富翁的故事。简单说就是渔夫每天捕鱼、吃饱,然后晒太阳很享受。富人的逻辑是将渔业做大、赚很多钱,再回来晒太阳,当然过程漫长而焦虑。于是读者幡然醒悟:结果都是晒太阳,富翁干嘛要折磨自己?这时候吃瓜群众出来问了一句:晒太阳还好办,如果有一天,渔夫想要环游世界怎么办?不得不说,这个问题有点扎心。其实,能对自己负起多大责任,才能得到多少自由。很多人遇到坑时本能采取回避态度,于是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顺势躺下不动。嘴里喊着要自由,又为无法行动感到百般焦灼。自由,反过来理解就是:由自。只想负责自己的一蔬一饭做个自在的渔夫,还是想赚更多的钱满足不同的需求,全凭自己的意愿。最痛苦的是做着渔夫却不甘心,对做富翁既渴望又恐惧,中间隔着一堆无法面对和逾越的现实。3自由可以是“里应外合”。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提到:“对于精神健康水平达到一定程度的个体而言,自由感并不全部依赖于环境。如果人们之前不被允许是自由的,而后又被给予了自由,那么他们可能会害怕自由。”极端一点的例子就是长期在监狱里面的服刑人员,有些人在刑满释放后无法重新面对自由的生活,不得不再次犯罪被抓回去。我们身边可以看到的,有些人从小在不苟言笑的家庭氛围中长大,成年后就显得很拘谨,去到一个环境宽松的单位上班,自己常常感觉与周围人格格不入,羡慕别人的轻松状态,又怪自己学不会;长此以往,对社交和工作效率都有影响。外在环境会将我们的心封印,僵化的自我防御会妨碍心灵的流动。忍住害怕,去触摸自由的质感,它会慢慢帮助我们解冻,最终融入河流,或自在嬉戏,或奔腾向前。多和有幽默感的人玩儿。幽默感让人有转身的余地,提供更自由的空间安放自己。在这里,我忍着瑟瑟发抖也要实名爆料一下曾老师,他实在是我见过的最好玩儿的、将外在环境和精神自由完美统一的人。在2018年的武汉中级班课上,曾老师除了非常准点的上下课,还“官宣”了不单独与学员合照。好巧不巧,课间休息时,他被一个学员逮到并“被迫”拍了照;而另一个学员目睹了这一切。休息结束回到课堂,此事作为上课的前奏被提起,曾老师一本正经回答道:“我是一个灵活的人。”我们哄堂大笑。4别人的期待,焉知不是自己的期待?近几年在各类文章或成长课程中,似乎大家形成了一个共识:是别人对我的期待,让我变得不自由不能做自己;我不想再满足别人的期待了。可仔细一想就会发现,别人的期待和自己的需求真的是如此对立吗?最常见的例子:父母期待你做一份稳定的公务员工作,而你想自主创业。这其中除了面子、传统观念、工作枯燥等因素;比起自己想要的创业,两份工作都要实现一份自给自足或养家糊口的收入。这是最起码的一致。我想表达的意思是,这很可能是我们不想面对困境的借口。如果很确信自己的期待隐含在别人对我们的期待中,就像承认所有的亲密关系都是爱恨交织的一样;我们就会对该自己负责的事情而负责。中国台湾著名主持人蔡康永曾坦言:他跟很多明星打过交道,让他感觉最特别的一个艺人就是周杰伦。无论是写歌、拍电影、还是准备演唱会,周杰伦都是一个乐此不疲的执行者;不像其他艺人在那里哀嚎辛苦。他对人生有很多想法,并不是虚无缥缈的愿望,而是自己设计去完成。没有借口,只是自我负责。自由不能,是无法自我负责的另一幅面孔。别人有期待的权力,我们有如何看待的自由。如果还是不能,就去找心理咨询探索更深的议题。5把必须要做的事情做好在心理学的评估和治疗中,非常注重一个人的自我功能,可以这样理解:内在体现为人格层面的大体稳定,外在现实层面做好该做或必须做的事情。如此这般,被称之为具有良好的自我功能。这两部分的功能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有的女性来访者会跟我提出她的假设:“如果内在成长好了,现实功能就会变好;人也有钱了,性格更好了。”嗯,这真是个可爱的猜想。而实际情况是,极少有人能在不工作的前提下,常年累月地做咨询;即使付得起费用,也很难为内在成长提供充足的实践环境。毕竟,心的成长需要关系来布置背景;这些关系就散布在工作和人际交往中间,是必须的。前面提到我的来访者A君,虽然被项目的事情扰动了内在的不安,但在现实层面他可以很快负起责任,明白自己该做什么,并预见可能的困难,准备好面对,两条腿走路。难免遇见特别难走的路,但那是上坡路呀。做自己是一个责任,扛起来。主动迎战,才有了自由做自己的更大可能。

生活中痛快做自己,从过度讨好的漩涡里摆脱出来,重新找回我们的“主体”感,或许也是我们获取自由的路径之一。

玩症状——与症状相处的新方式

症状是人格开出的花。了解症状,才能看懂自己;能与症状轻松相处,玩耍有道,症状才会软化,舒展和改变。

而这一切都指向着更整合,更自由的内心状态与生活方式。

UM团队历时一年构思、打磨,最终UM心理首创“玩耍”集训营——《玩症状》,首期12月20日,已进入倒计时。

如果你也被自己身上的“讨好”与“自我攻击倾向”困扰,这里是你不能错过的成长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