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发病,到接受系统治疗,一名抑郁症小患者要被浪费多长时间

文 / 健康传播的使者
2020-12-03 09:49

小伟(化名)是一名高中生,也是一名抑郁症小患者。最初和她的接触还是2年前,那时候她还在读初三,某一天,突然对妈妈说“我太难过了,求求你带我看医生吧”,妈妈带她到三甲医院的心理门诊被诊断了中度抑郁发作,后来经过朋友的介绍找到了我这里。

和小伟的接触并不长,但她还是表现出了自己内心的痛苦,无法形容的痛苦,难以承受的沉重。她向我提起了一个细节,因为内心消极绝望的体验,甚至一度有了自伤的想法,经常书包里带一把小刀,甚至还被妈妈发现过。当我向她的妈妈求证这件事的时候,她的妈妈却认为一个女学生上学带把小刀可能是为了削铅笔,学生不都带小刀吗?我一时不知如何讲解小刀和铅笔刀的区别,不知如何提醒初三的学生已经很少用到铅笔,起码不用每天削铅笔。

对于精神科医生来说,抑郁症患者,尤其是发病年龄比较小的抑郁症患者,本身自伤的几率就要大的多,而且小伟的行为已经可以被认定为有强烈的自伤企图,甚至也可能发展为自杀企图。所以我建议这位拖朋友找到我的妈妈应该带孩子住院系统治疗。但很遗憾我的意见并没有被采纳,应该说没有被小伟的家长采纳。

后来去年听说小伟考上了重点高中,学习成绩也曾一度名列前茅,一切好像没有按照我说的那样发展。今年上半年疫情期间,小伟的妈妈又找到了我,说孩子又不好了,一度不吃不喝,不愿起床,不愿上网课,整天愁眉苦脸,有时候还会偷偷哭泣。我再次建议她住院治疗,告诉她很可能小伟的病情在进一步加重。和上一次的建议一样,建议又一次没有被小伟的家长采纳。

夏天的时候小伟的妈妈再次给我打了电话,说要带小伟去上海旅游,问我有没有推荐的专家,想看一看上海专家的意见。我向她推荐了上海精总进修时的彭老师,她也顺利的挂到了彭老师的专家号,小伟也被诊断了双相情感障碍,因为不知不觉上高中后小伟每隔一段时间会有几天明显的兴奋,精力充沛,感觉自己有使不完的劲头。但当被建议住院治疗的时候,小伟的家长又没有采纳。

今天门诊的时候朋友打电话说小伟的妈妈希望把孩子带来再来找我看看,于是约到了下班前的空闲时间。进诊室的时候小姑娘先撵走了跟随的父母,和我说起了她这两年的遭遇。

原来今天来医院是小伟坚持的,她的妈妈直到现在,还不认为小伟有病,觉得小伟只是睡眠问题,睡好了就都好了,这两年也没少带小姑娘看中医,甚至还看过“外病”。刚上高中那阵小伟每个月总有几天觉得轻松,觉得精力充沛,但其余的时间还是会觉得很辛苦,一直咬着牙坚持学习,也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今年疫情后,整天在家面对着父母,听着他们的“谆谆教诲”,被要求多看书,多学习,晚上不许玩手机,要“坚强”的面对困难,复学后觉得脑子总是笨笨的,注意力也集中不起来,记忆力也有所下降,在学校的考试里甚至下降了500多名。

小伟对我说,她需要的不是教诲,是治疗,她知道自己病了,可父母不这么想,两年来没有吃过一粒医院的药,却吃了不少中药。当我问她“如果我能治好你的病,你愿意吃药吗?”她说“我一直都愿意吃,但你得问问“他们”同不同意,不然我愿意也没用”。她甚至说今天下午原本妈妈是要带她再次看某一老中医,是自己坚持才来的医院就诊。

小伟的疾病已经不是单单的抑郁症,而是更为严重,复发率更高的双相情感障碍了,她也表现出明显的情绪不稳定性,在家服药很难控制药物剂量,需要根据小姑娘的表现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和治疗药物,于是我再次向小伟的妈妈建议了住院治疗。当然,这次的建议还是没有被采纳,因为传说中的医疗大数据,小伟的妈妈担心女儿住院有病历会影响到以后的工作机会。虽然我解释了双相情感障碍属于严重精神疾病,治疗不好可能没有以后,但她的父母还是拒绝了住院治疗,不过总算是认可了接受服药的事情。

原本应该在两年前开始的系统治疗,在历经两年,经历了中医治疗,心理咨询,旅游散心,被要求坚强,甚至是封建迷信,终于步入了正轨,开始了真正的医学治疗。虽然小伟的病情已经不是两年前的样子,但好在小姑娘本身的自知力很好,求治欲望强烈。不管怎么说开展系统治疗总归是有希望的,总好过用自己认为对的方式,令孩子一天比一天严重,一天比一天痛苦。

不管是抑郁症,还是双相情感障碍,有病,请及时就医,不要把别人所谓的经验照搬过来自己用,你毕竟不是他,而且你也不知道他是不是真的好了。如果你不了解一个领域,那么就相信专业人士的建议,为了孩子能早一天回归校园,回归自己宝贵的青春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