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是什么?心理学包括哪些内容?
著名心理学家赫尔曼·艾宾浩斯曾说过,“心理学有着长久的过去,但却只有短暂的历史”。“长久的过去”是指心理学正式诞生之前漫长的前科学心理学时期,而“短暂的历史”是指,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之后的科学心理学时期。
事实上,有关人的心理的研究从古希腊早期就已经开始了,但是那时的心理学还被包含在哲学之内。例如希腊三杰之言,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体现了对于个体心理的关注;柏拉图将人类社会分为“现实世界”和“理念世界”,他的理性主义心理学思想全面揭开了欧洲心理学史的序幕,在西方文化史上留下了深深的足迹;亚里士多德出版了欧洲心理学史上第一本与心理学有关的专著《论灵魂》,等等。
尽管在漫长的前科学心理学时期,各位先贤们从没有停止过对人的心理的探索,但是,这些研究却始终披着“哲学”的外衣。直到1879年,心理学史上一件标志性事件的发生——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从此以后,心理学走进了科学心理学时期,冯特也因此被誉为“科学心理学之父”。 然而,心理学作为一门普通的专业,作为一个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学科,直至现在仍被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普通大众并不知道真正的心理学是什么,甚至把民间的一些“算命”、“看相”等也归入心理学的范畴,这真是天大的误会。
心理学不是心理咨询,但心理咨询属于心理学
相信学心理学的人都遇到过以下场景:你的同学或朋友充满好奇地问“你的专业是什么呢?”,你回答“心理学”,接着Ta会用充满惊讶的语气问出你没法回答的一个问题,“啊!心理学,厉害,那你知道我现在在想什么吗?”。
这可算是是普罗大众对于心理学最深的一个误解了,认为学心理学就是揣摩别人想什么,或认为“心理学=心理咨询”,认为所有学心理学的人将来都会选择心理咨询的行业;或者受到美剧《Lie to me》等的影响,认为所有的心理学从业者都会分析“微表情”和变身“人肉测谎仪”……
然而,事实上,有很多心理学研究都跟这一方面毫不沾边。
心理学不是文科,但它具有文科的属性
对心理学人们还有一个普遍的误区,认为它属于纯文科,跟数学物理不沾边。然而,心理学是一门地地道道的理学科目,绝大部分的高校的心理学专业也只招理科生。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 首先看它的诞生标志。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相信每一位科班出身的心理学专业人士都能将这句话倒背如流。
另外,心理学的历史也是它至关重要的一部分,理论心理学和心理学史都是科班出身的心理学人所必需掌握的知识储备。以及,心理咨询也具有很大的艺术和人文色彩,加之心理学与文化、哲学、艺术和社会的密切关系,使得它的人文色彩也十分明显。
心理学是一门独立学科,但它可以与几乎所有学科结合形成新的研究方向
心理学的魅力之一在于多重属性在这一科目上的交汇和碰撞。一方面,它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有着自己独立的研究方法,但是另一方面,它又像是一个“百搭”,可以与几乎所有学科或领域结合,形成交叉学科。
心理学与这些学科之间相互碰撞融合,产生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例如,医学心理学、生理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数学心理学、经济心理学(行为经济学)、工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工程心理学、消费心理学)、人工智能......等等等。 俗话说,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就有心理学。海纳百川,心理学正是凭着它独有的宽领域和包容性,成为了众多学科中独特的一门类。
心理学可以分析人的性格,但不是“看相”和“算命”
讲到这里,可能有人会有一个疑问,心理学究竟是不是像影视作品中描绘的那样,可以轻易看穿一个人的性格?我可以非常肯定地告诉你,可以,但是,并不是像大多数人认为的那样,通过很多玄学的手段,例如“看相”和“算命”等,而是通过非常严谨的量表测量和生理等数据来判断的,且这个判断也并不(也不可能)百分之百准确,专业严谨的测评会告诉你信效度等。
这些显然与玄学和‘看相’完全不一样。 一个人的人格是一个非常复杂多样的综合体。之所以你觉得看相的说的似乎也有道理,那是因为怎么说你,都是对的,因为人和人在个性的种类上没有差异,有差异的是各种个性维度的程度。换言之,我们每个人几乎都具有一样的个性维度或分类,但差异在于,我们在各分类上的得分不一样,那些得分最高的几个维度构成你的代表性个性。
弗洛伊德的理论不是科学但有其科学性
弗洛伊德恐怕是最广为人知的心理学家了。一方面可能因为他的理论更加接近大众,另一方面由于很多电影从他的理论中取材,例如《致命ID》里面演绎的人格分裂,《沉默的羔羊》里面高智商的罪犯汉尼拔,《心理捕手》、《盗梦空间》……,等等等。他的理论主要包括潜意识、人格理论、性本能论、人格发展阶段理论、梦的解析、焦虑与心理防御机制,还有社会文化理论,等等,很多理论成果都是弗洛伊德在长时间接触、治疗精神病人的过程中,总结提炼出来的。
“性格色彩说”不科学当然也并非一无是处
提起乐嘉人们肯定都不陌生,他提出的“性格色彩学说”将人的性格分为红、蓝、黄、绿四种,一度成为实用心理学的代表之一。在社会大众对这套理论趋之若鹜的同时,许多学院派心理学家们则跟它保持距离。一方面当然与作者没学过科学心理学有关,另一方面这一套理论缺乏实证证据和检验。但是,存在即合理,虽然“性格色彩说”不是科学的心理学理论,但也不见得一无是处。
对于性格的四分类法源自古希腊时期希波克拉底的四液学说,作者将人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认为胆汁质的人通常冲动易怒、性格外放且不稳定(类似黄色人);多血质的人格特征则是乐观向上、积极活泼但却精力不集中(类似红色人);粘液质的人喜欢安静、循规蹈矩、感情真挚且不易变(类似蓝色人);抑郁质的人性格敏感多思、追求稳定(类似绿色人)。
由上可以看出,“性格色彩”与四液学说具有一致性,它当然不是一种独创的人格修辞,但也与四液学说一样具有逻辑合理性。此外,“性格色彩”也比较通俗易懂,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
“星座性格说”不靠谱不过它也并非完全错误
与“性格色彩说”颇为相似的还有广为流传的“星座性格说”。同样,“星座性格”也是认为某种星座的人就会拥有某种性格特征。我们对这种说法的态度也是一样的——它并不科学,但也并非完全不可取。 星座性格最初是起源于西方的占星术,本身的说辞十分模糊两可、不置可否,可就是这样模糊的措辞却更能获取人的认同。
为什么?其实是心理学中的巴纳姆效应在搞鬼。巴纳姆效应(Barnum Effect)是指,人们会对他们认为的、为自己量身定制的人格特质描述,给予高度准确的评价,这些描述通常十分模糊、普遍,以致能够“放诸四海而皆准”,从而适用于所有人。除此之外,我们还会发现,越是相信星座学说的人,他的性格特点就越接近于星座描述,这正是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Effect;也叫期望效应或自我实现的预言)在其中起作用的体现。
心理学不是万能的,但不懂点心理学是万万不能的
在当今这个充斥着不确定的时代,人们的心理疑问、困惑和心理健康需求越来越多,社会对心理学的关注也越来越多,心理学越来越成为一门显学。虽然心理学并不是什么“神奇的学科”,它不能像大物理科学一样帮助人类上天下地,它只是一门普通的学科,但由于与我们生活和工作息息相关,所以每个人都应该了解一些心理学常识。 如果有一门学科可以在你困惑不解时帮助你拨云见日,在你孤独失意时给你一丝安慰,在你迷茫不知路向时为你挂起一盏明灯,那么请相信,这门学科一定是心理学,或至少与心理学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