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你越说,孩子越不会听,因为你少说了这2句话

文 / 第一心理
2020-04-15 16:32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在一个人成长的历程中,心理和身体会发生两次巨大的改变,一次是婴幼儿时期,一次是青春期。

神经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处于青春期时,大脑皮层的一些高级功能会渐渐趋近完善,在这个个体生物性、社会性趋于成熟的过渡时期,生理发展迅速走向成熟。

不过,心理的发展没有生理发展那么快速,和成年人相比,还是有着很多差别,例如在自控力、认知等方面。

所以,当我们处在青春期时,通常比较冲动,容易与父母发生矛盾冲突。

这也是初高中时期孩子的父母经常因教育孩子问题而感到头疼的原因,有些家庭的父母和孩子甚至达到了没法正常沟通的地步。

父母不能理解孩子,孩子也不能理解父母。冲突也就在所难免。很多家长都说:“孩子的青春期,就是一场接一场的战争,永无止境。”

真的只能这样度过孩子的青春期吗?家长该如何看待孩子的青春期?家长要怎么样对待处于青春期的孩子?

实际上,从心理层面来讲,你越是说,孩子就越是不会听,原因是你没有说这两句话。

第一句是:“我可以理解你现在的感受......”

第二句是:“你要不要试一下这种方法......”

情绪

青春期的孩子因为很容易冲动,情绪波动比较强,敏感且脆弱。所以在和父母进行谈话时很容易情绪失衡和父母争吵,甚至会对父母大喊大叫,以此宣泄心中的不满情绪。

这个时候,如果父母也被这种情绪影响,变得暴躁易怒,那么孩子就更加不想尝试父母的建议了。

在这种气氛里,父母和孩子的沟通也就变成了没有任何意义的沟通。

上面的两句话虽然也是在给孩子提建议,但语气很温和,有一种在和孩子商量的感觉,可以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理解的,被包容的。

其实父母愿意去理解自己的想法。在这种情况下,孩子自然会接受你提出的建议,也不容易有抵触情绪。

自我同一性的需要

美国著名精神分析学家、发展心理学家在其人生阶段论中说过,处于青春期的孩子需要“自我同一性”的形成。

在这个阶段,他们阅历不足,判断力有限,面对纷杂的世界和自身的干扰,他们很难看清事物的本质,清晰的认识自己。

常常感到迷茫,处于各种犹豫里。

同时,他们希望找到自我,建立起一个全新的同一感或者在其他人眼里自己的形象,尽可能按自己的思想去做事。

这时,倘若孩子的思想不被父母接受,甚至被父母谴责,他们就会认为“自我”受到挑衅,产生抵触情绪,与父母争吵。

相对地,如果父母愿意从他们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用协商的语气去进行沟通,孩子一定会认真的听父母提出的建议,并思考建议的合理性,然后采纳父母的建议。

所以,当孩子与你产生冲突时,大多时候并非你们某一方的错,而是你们的沟通方式错了。

如果你一直用命令的语气与他们沟通,他们就会认为你没有把他当成大人来看,也并不认为他的思想是正确的。

这样一来,他们不仅不会采纳你的建议,还会更加生气,会觉得父母丝毫不考虑他们的想法,不关怀他们,变得愈加叛逆。

哪怕孩子知道你说的才是对的,也要和你反着来。

所以,下次再与孩子沟通过程中产生分歧、争吵,不妨使自己冷静一下,别被孩子的情绪干扰。

你可以尝试换个角度,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思考这个问题,同时向孩子说明你可以理解他的思想和感受。

还有就是语气别太强硬,不要带有太强的命令意味,尽可能的用温和的语气去交谈,要让孩子觉得你是理解他的包容他的。

这样的话,你的孩子会舒缓他的情绪,愿意心平气和的与你进行沟通,听取你的意见和想法。

实际上,不仅是在和孩子的沟通中,在和任何人的沟通上,我们都应该学会换位思考。

我们必须扔掉自己的抵触情绪,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包容别人,不应该被愤怒的情绪影响。

只有这样,我们与他人的沟通才是高效的,有意义的。

在这样的沟通里,我们会从别人身上学到很多美好的品质,以此让自己获得更好的成长。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developmental psych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