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远离抑郁,我们能做这些!
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健康中国行动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实施心理健康促进行动,鼓励个人正确认识抑郁和焦虑症状:
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治疗、危机干预等方式,引导公众科学缓解压力,正确认识和应对常见精神障碍及心理行为问题。健全社会心理服务网络,加强心理健康人才培养。
建立精神卫生综合管理机制,完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到2022年和2030年,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提升到20%和30%,心理相关疾病发生的上升趋势减缓。
三月樱花盛开,疫情之下,人们戴着口罩观赏樱花。图/新华社
新冠肺炎疫情不但严重危害了人身健康安全,也引发了人们焦虑与恐慌的情绪,人人都在承受一场严峻的生理和心理考验。在疫情的重压下,如果不能很好地舒解自己的心理,极易产生抑郁。
我们知道,各种重大生活事件突然发生,或长期持续存在会引起人们强烈或者持久的、不愉快的情感体验,这是导致抑郁的重要原因。现在抑郁的人越来越多,但是很少有人能够清楚抑郁是怎样来的。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得弄清楚抑郁的本质。
抑郁的本质是:一个人对自我的攻击。因为对自己有太多的攻击,有各种各样的苛责,于是自我就变得越来萎缩,最终失去了正常生活的活力。所以,看一个人是不是抑郁的“体质”,就看他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过多的自我攻击。
而最常见的自我攻击有以下3种:
01
不接纳自己的缺点
人都是有缺点的,这个道理看似谁都懂,但其实很多人在生活中是不接受的。原因也很简单,缺点带来的体验太苦涩了。
没有人喜欢挫败感,没有人喜欢失望,没有人喜欢周围人的否定。一旦无法接受这个现实,只是一味强迫性地要求自己完美,结果就只能是一次次地对自己失望,陷入到不断否定自我的泥潭中。
02
内疚,对过去的事耿耿于怀
内疚是人们对实际或者想象的过失或罪行,而产生的一种强烈的不安、羞愧和负罪的情绪体验。
适当的内疚是不可避免的,但一旦过多,内疚就会转变成心灵的毒药,会使人长期处于一种不安和痛苦之中,这种自我折磨除了让自己变得抑郁,其实并不能改变什么。
03
轻视自己的需要
有的人很不喜欢麻烦别人,认为占用别人的时间和精力来为自己做事,是一件难为情的事情,会在感情上亏欠别人。于是在和别人相处时,他们总是表现出一副无欲无求的姿态。“我没什么特别需要的。”“随便,怎么都可以。”
这样的动机是善良的,但是如果你总是不表达自己的需要,别人就不会再去想你还有什么需要。时间久了,就会忘记你也是有各种需要的人,这对你来说,其实是一种心理伤害。
那么,我们该怎样调整自我呢?
01
学会接纳
接纳自己得缺点和不足,不是认同,而是允许它的存在。
只有承认问题的存在,我们才会变理智和客观,才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自己,明白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02
敢于麻烦别人
其实,每个人都有热心和利他的一面,都希望能够力所能及的帮助身边的人,体验做一个好人的自我价值感。所以,告诉身边的人你想要什么,适当地麻烦一下别人,不仅不会破坏关系,有时候还是加深彼此关系的润滑剂。
最后要说的是,抑郁其实是一个信号,提醒我们过去的一段时间里,自己对自己可能有些不太友好。
所以,是时候减少对自我的各种苛责,关照一下你内心的这个小孩了。
文: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石永军
整理:程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