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证明:癌症发生与焦虑情绪有关,如何及时排解?

文 / 肿瘤的真相与误区
2020-03-11 16:10

“这几天刷微博、朋友圈,感到很大的焦虑。心情跌宕起伏,一会儿哭一会儿骂一会儿笑,真的很累。食欲也不太好,早上起不来,晚上睡不着;早午饭胡乱应付,饮食非常不规律。最近情绪也变得暴躁,一不顺心就大吼大叫,每天无所事事,瘫在床上还腰酸背痛,偶尔觉得呼吸不过来、胸闷。唉,真的觉得自己该远离这种状态了,听说焦虑情绪会让人更容易得癌症,别到时候挺过了肺炎,被癌症缠上了。做人还是开心一点好。”

这是小艾朋友圈里一位朋友的“感言”,相信很多人有和他一样的感受。

战“疫”阶段,每天都有很多外界信息轰炸我们的感官,我们关心着这场疫情,几乎每个人都无法置身事外。

人人都尝试过焦虑的滋味

看着每天不断增长的疫情相关人数,很多人出现了焦虑的情绪。在各种各样的信息面前,我们很容易被低落无望、悲伤愤怒、内疚无助等情绪所裹挟,在情绪的带动下进入慌乱而不由自主的焦虑反应中,这都是正常的现象。

从心理角度上看,虽然焦虑令人不快,但是适当的焦虑可以让我们更重视某些重要的事情,加强对未来的计划和准备。

可是我们却要小心过度焦虑带来的健康危害。当我们过分的恐慌、焦虑、不安、紧张时,很容易对机体免疫系统造成干扰,使身体的抗感染能力下降,反而更容易导致患病,同时也可能引发非理性的行为。

四十多岁的周先生身上就出现了这种现象,他去年12月中旬出差时,曾在武汉汉口火车站等待了半个小时转线。

自从听说武汉疫情严重,要警惕近期出入过湖北的人之后,他每天都在怀疑自己已经被感染。一天会自测体温好多次,一旦体温稍高,周先生就会很惊慌,认为自己可能是得了肺炎了。

除此以外,还有不少人会在网络上逐条的核对肺炎的症状,觉得自己每条都符合,再跟网上消极信息“对照”,则认为这个世界和自己都“不会好了”,每天都以悲伤的情绪面对生活。

长期以这些消极负面的焦虑情绪面对生活,会导致身体进入不由自主的自动化反应之中,很容易失去自我中心,也容易失去自我的判断力,出现焦躁、混乱的行为,甚至失眠、食欲波动以及滥用药物等。

焦虑情绪可能诱发癌症的发生

有人沉溺在每日的焦虑情绪中,无法抽身泥沼,甚至开始担心自己会因此患上癌症。虽然有些观点认为情绪会对癌症发生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焦虑真的会让我们患上癌症吗?

美国斯坦福大学医疗中心的科学家们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们把许多小鼠暴露在阳光下,几个月后,虽然这些小鼠都患上了皮肤癌,但在那些焦虑情绪更显著的小鼠身上,出现了比普通小鼠数量更多的恶性肿瘤,皮肤癌病情尤为严重。

基于研究成果,科学家们认为焦虑可能诱发癌症发生,现代人普遍的紧张情绪已经成为人类身体健康的“隐性杀手”。

但是以上结论并不能表示一旦焦虑就会患上癌症,相反,焦虑情绪并不会直接致癌,它更多的是以一种慢性、持续性的刺激来影响和降低肌体的免疫力,增加癌症的发生率。

一项以前列腺癌患者为对象的研究结果表明:乐观情绪和nk细胞的活性之间有组合显著的正相关。

NK细胞是机体重要的免疫细胞,与抗肿瘤、抗病毒感染以及免疫调解有关,很多相关研究会以NK细胞作为情绪和癌症的重要中介免疫功能指标。长期处于愤怒焦虑的情绪下,会导致NK细胞的活性大大降低,这样一来发生癌症的几率也就随之增加了。

我们该如何排解焦虑情绪?

疫情险峻的情况下,焦虑是一种人类本能。但是焦虑总归会对生活产生不利影响,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小艾整理了几个排解焦虑情绪的方法,希望能帮助大家做好心理防控。

1、有选择地接收信息,避免情绪过载

信息的轰炸很容易使人的认知混乱,关掉不必要、杂乱的信息平台,只留下个有权威性、真实可靠的信息接收平台,放下手机、关上电视机,给时间让自己信息及情绪“过载”的大脑清扫一下“垃圾”。

2、拉开窗帘,主动建立沟通桥梁

疫情期间不鼓励出门,不代表要闭塞自己。信息网络技术这么发达,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不会因为病毒切断,主动通过电话、网络与亲人、朋友交流沟通;或是充分利用这段在家与父母相处的时光,陪家人做些快乐的事情,记录这些美好的时刻。

3、规律作息,适当运动

现在大家都处于居家隔离的状态下,没有平日工作、学习的束缚,人也变得邋遢懒散,三餐不规律、熬夜通宵是日常状态。

但是为了身心健康,建议大家还是要保证自己的生活作息正常。早睡早起,不熬夜,站起来动一动、跳一跳,将自己的身体保持在健康的状态下,对于预防肺炎也有好处。

无论是病毒还是焦虑,都不是不可跨越的冬天,现在春天已经如约而至,我们也是时候打开心扉让春风吹拂了。

参考资料:

[1]梁丽娟,苏朝霞.情绪与癌症的心理免疫学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19,17(26):3240-3243.

[2]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国家卫生健康委.2020-01-26.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