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鄂心理医生:为逆行医护“解压”

文 / 新京报
2020-03-10 00:15

新京报讯(记者 张静姝 实习生 郭懿萌)北京市安定医院心理科主任姜长青和精神科副主任医师沙莎是北京援鄂医疗队最新到岗的两名成员。2月20日,两人入住武汉明德酒店,与已在武汉抗疫一线工作了20多天的148名北京医疗队医护人员会合。

不过与医疗队其他成员不同,姜长青和沙莎的工作场所并不在医院,而是就在宾馆住地。他们的工作内容也不是治疗或护理与新冠肺炎有关的患者,而是为北京医疗队的医护人员提供心理咨询和治疗。

2月20日,北京安定医院精神科副主任医师沙莎和心理科主任姜长青抵达武汉,帮助北京援鄂医疗队148名医护人员解决失眠、焦虑等问题。受访者供图

医护焦虑失眠 专家赴鄂“解压”

首批北京援鄂医疗队于1月27日晚间到达武汉,29日下午开始,医护人员进驻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配合当地医护开始在医院的三个楼层不同病区接诊患者。其中,中重度患者占大多数。

对于大部分驰援武汉的医护人员来说,防护服是首次被用到实战中,隔离区也是头一次接触。面对看不见摸不着的病毒,恐惧来源于身边随时可能发生的死亡。

“队员们最初到达武汉时的热情会逐步减弱,意志力也会随着体力过度消耗而消磨,于是队里不少人出现了心理问题,集中表现出来的就是严重的睡眠障碍以及焦虑不安等。”沙莎说。

这一点被带队领导敏锐察觉,经由北京市卫健委调派,姜长青和沙莎加入援鄂医疗队。

安定医院心理科主任姜长青作为认知行为取向方面的心理咨询师和心理治疗师,通过为队员集中宣教来传播心理健康知识,已实现队员们的心理平稳和健康。而具有应用心理学和精神学的双重背景的沙莎,会对一些比较重的反应作出判断和诊治,并给予药物支持。

“我们俩人的搭配是经过研究的”沙莎告诉新京报记者,一位是年轻女性,一位是年长的男士,以方便咨询者选择倾诉对象。

沙莎在和医疗队队员面对面诊疗。受访者供图

酒店开辟“诊疗区” 根据情况对症下“药”

工作从融入这些已经在武汉坚持了二十多天的同行们开始。最初的一周,他们像旁观者一样参与到队员们的闲聊、散步、党小组会以及医师组、护理组的各类型会议中,以了解他们的工作及状态。与此同时,两人在队员们中间展开匿名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失眠是队员们遇到最普遍和严重的问题。

“有的护士夜里12点上班,他们11点就要花一个小时来做准备,凌晨下了班之后回来还要清洗很长时间,要做一次二次甚至三次清洁。长期的精神紧张,加上生物节律(生理钟)的紊乱,造成很多人有不同程度的入睡困难、多梦和早醒。”沙莎说。

姜长青给队员们做失眠健康教育,“比如睡觉之前可以放些轻松音乐、泡个脚来助眠,放松自己。”如果失眠情况严重,沙莎会根据情况给予定量睡眠和抗焦虑、抗抑郁的药物。

每班4个小时的隔离区工作,护士需要不间断贴身护理患者,实时监护呼吸机、“人工肺”、要给患者喂饭喂药、剪指甲等等。沙莎发现,他们的焦虑程度比医生要更高,失眠情况也更严重。

而且,长期穿防护服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恶心、头疼、憋气等症状,甚至个别队员会出现心慌、恐惧。“因此有人在下班后不停反复洗手,过度清洁,或者一直担心防护服会不会不严实,病毒会进入。”

在私下的交谈中,沙莎还发现,有些人的焦虑来自于外界,比如亲戚、朋友、同事们的过度关心和担忧,同样会给他们形成暗示,有些年纪稍长的医生甚至害怕自己不如年轻人,进而产生自我怀疑。

“我告诉他们不要和这种感觉对抗,先接受、体验这种感觉才能慢慢解决问题。接受这种症状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然后把负性的情绪转为正性的情绪。”沙莎说。

酒店一层和二层开放的沙发区是临时的“诊疗区”,不过沙莎更愿意把这里看作是聊天区,他们会向队员发出邀请在这里进行团队治疗活动。大家很积极的参与让沙莎他们觉得,问题并不严重,每个人都能正视问题并在积极寻求帮助。

“大家互相交流才发现,原来自己遇到的情况并不特殊,是同行普遍要面对的,这样一来反而轻松了不少。”队员们的情绪在这样的小团体活动中慢慢变好,姜长青用数据说话,“我们刚去时一天要做三次团体治疗,每次大约10人一组。现在只需一次就够了。”

也有一些医护会私下单独约见沙莎和姜长青咨询,寻求进一步的治疗或者用药。

姜长青和队员聊天。受访者供图

“逆行者”的心理支持

姜长青和沙莎都曾多次参与过地震、沉船等灾难后的心理救援,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大家需要共同面对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病毒。沙莎觉得这与自然灾害或者突发事件不同, 如影随行的病毒带给人的恐惧是持续的,因此,就算被外界奉为“英雄”、称作“逆行者”的一线医护,也需要专业的心理支持做后盾。

截至目前,沙莎和姜长青已经参与心理干预100多人次,并对近30人开展针对性个体治疗。“大家基本上还是心理层面的困惑,没有达到精神层面,这是一个好消息,大家整体还是乐观的, 尤其随着疫情的缓解,情况会越来越好。”

有一件事沙莎是意外的,几乎每个人都认为,驰援武汉所做的工作要比在本医院的日常工作轻松很多。工作压力对于医护人员来说几乎伴随整个职业生涯,“他们觉得工作与以往没有什么不同,只不过换了个战场,一个不是很熟悉,而且容易产生恐惧的战场。”

从2月底开始,除了沙莎和姜长青外,广东、陕西、四川等地专业心理医生和咨询师作为医疗队的补充力量前往武汉,为包括一线医护在内的人员展开心理治疗。

校对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