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群体,应该怎样打好心理战“疫”?

文 / 健康咨询报
2020-02-18 08:13

如今有关新型肺炎的消息铺天盖地,有些人感觉自己快要被淹没在各类负面信息中,情绪过度卷入,但又好像无能为力。当前,除了防控疫情,心理健康的守护也不能忽视。当身处于一个压力性环境时,譬如现在的新型肺炎疫情流行,心理问题就会牵引出一系列的身体反应,比如:失眠、记忆力下降、头晕胸闷等。

不同人群,出现的心理问题也会不同,需要分类进行自我调整。

老年群体

1. 多透过官方媒体接收关于疫情的信息,不要轻易相信和传播非官方渠道的信息,以免造成过度恐慌或过度自信的两个极端。

2. 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可通过微信、电话,和家人、朋友保持联系,可与他们一起分享、讨论防疫知识。

3. 可在家定期做一些舒缓的运动,比如太极拳、健身操等,注意不要让自己受伤。

4. 如果存在焦虑,甚至恐惧的情绪,不要总闷着不说,可以找家人倾诉排解,必要时可以寻求在线的心理咨询。

青少年群体

1. 让儿童保持正常的生活作息,合理安排学习、娱乐、运动的时间。

2. 避免让儿童接触过于负面的信息,应根据孩子年龄段适当告诉他们一些必要的情况、防护知识。

3. 家长自己也要保持情绪的稳定,不要过于恐慌焦虑,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中青年群体

1. 每隔半天,用5分钟来关注疫情,避免睡觉前频繁看手机或搜索相关资讯。

2. 当焦虑来袭,尝试深呼吸,或借助音乐、影视剧等转移注意力。

3. 给自己列一个可行的能让你开心起来的事情的清单,并逐个完成它。

4. 每天至少一次与亲人或朋友之间交流和问候(电话或线上联系),人际的联系和支持有助于更持久地应对困境。

5. 适当运动锻炼,在家锻炼或者户外锻炼均可,户外锻炼时要选择空旷没什么人的地方进行。

6. 与自我对话、自我鼓励,不要觉得这样很“傻”,研究表明它很可能有效。

孕产妇群体

1. 营造一个比较舒适的环境,安静、舒适、洁净。

2. 安排一些适度的活动,根据自己孕周情况做一些适度的家务劳动和体育运动等,增加对生活的掌控感。

3. 孕产妇更需要正确面对繁杂的信息,不要轻信无根据的言论,多跟进权威、客观的资讯,并且注意不要刷手机过久。

4. 孕产妇本身就是情绪容易波动的特殊群体,又赶上疫情,所以情绪上的波动、恐慌是难免的,要正视这一点,学会接纳这种情绪波动。

返岗人员群体

1. 返岗前认真学习必要的防控知识,增加信心,避免焦虑。

2. 如需要远程居家办公,要积极与同事沟通、磨合,尽快适应新的工作模式。

3. 居家办公时建议保持和平时上班一样的作息规律。

4.工作过程中,避免过度关注疫情信息导致分神。确保注意力聚焦在工作本身。

图片为授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