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安眠药会上瘾?根治失眠其实应该这样做!

文 / 骨伤的杨张张扬
2020-01-18 00:17

安眠药是很多失眠患者的首选,甚至是生活必需品,偶尔停药或者断药,心里就会不踏实,形成“失眠-吃安眠药-失眠好转-停药难受-继续吃安眠药-失眠好转”的恶性循环。失眠问题得不到改善,吃药的片数却有增无减,直到医生不愿意给开这么多药的时候,才发现问题严重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安眠药到底应该怎么吃?

为什么患者会形成对安眠药的依赖?

了解安眠药

安眠药,科学的叫法是镇静安眠药,国内常用药物有

1)非苯二氮䓬类药物(NBZDs),如佐匹克隆、右佐匹克隆、唑吡坦、扎来普隆;

2)苯二氮䓬类药物(BZDs),如包括阿普唑仑、劳拉西泮、奥沙西泮、艾司唑仑、地西泮、氯硝西泮等。

这类药物均能对症治疗失眠,但长期服用,特别是对老年患者,容易因肌肉松弛副作用造成意外跌倒等风险。因长期、大量使用安眠药,造成的更高剂量才能起到原先安眠作用的,我们称为躯体依赖。

没有人一开始就想吃一辈子安眠药,只是在最开始用药时确实解决了失眠问题,身边人也都在这么吃,所以患者并没有多想。

用药的惯性,更让患者“坚持”服药几年甚至十几年,虽然不违初心,但是却很少有人告诉您这个药不能一直吃,或者即便有人告诉您,但您已经离不开安眠药了。

问题出在哪里?

其实随着对失眠的认识以及治疗药物研究的深入,目前安眠药治疗方案已没有依赖性了,而且更有系统治疗方案,让患者离开药物也能保持较好睡眠。

新旧方案悄无声息的变化,只有部分到医院就医的患者体验到了,相当多只拿药不看病的患者,仍然在按老的治疗方案“坚持”治疗。

根治失眠的前提

下面我们就来简单了解一下失眠新的药物治疗方案是怎样的:

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失眠只是症状,就像发烧是感冒的症状一样,失眠可能是焦虑障碍、抑郁障碍、其它慢性病导致的,只有针对这些“病因”进行针对治疗,作为症状的失眠才有可能连根拔起。

就像细菌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如果只针对发烧症状使用退烧药,而不针对导致发烧的病因——病原菌进行治疗,那么患者还会反复的发烧。因此明确造成失眠症状的病因,是从根本上治疗失眠的前提。

造成失眠的原因多与患者情绪有关,比如焦虑常造成患者入睡困难,而睡眠维持困难的患者多与抑郁情绪有关,而且这些情绪往往与长期的压力,以及不良的心理应对方式有关。

还有些患者罹患肿瘤、肝炎等慢性病,对于自身健康的担忧,甚至是一些药物的副作用,都会造成患者睡眠异常。只有找到造成失眠的根本原因,并针对该原因进行治疗,是有望治愈失眠的。

临床首选药物有哪些?

其次,针对焦虑、抑郁等异常情绪的治疗药物较多,但根据其有效性、安全性,目前临床中首先选用的药物有: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代表药物包括氟西汀、舍曲林、帕罗西汀、西酞普兰和艾司西酞普兰;

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s):代表药物文拉法辛、度洛西汀;

其它:米氮平、曲唑酮、多塞平等。

其中部分药物除可以抗抑郁、抗焦虑外,还有一定的镇静作用,对于失眠,又伴有焦虑或抑郁情绪的患者,可以首先选用此类药物,如米氮平、曲唑酮等。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更何况失眠绵延很久,服用抗抑郁药物治疗失眠也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系统治疗至少需要一年。

患者不应因着急看不到效果而过早停用,因为这些药物的起效时间往往需要3-4周。坚持每日服药,耐心等待疗效的出现,情绪改善的同时,失眠才有望得到根本性好转。

如何科学使用安眠药?

科学治疗失眠,也应科学使用安眠药。在使用抗抑郁药物对异常情绪进行对因治疗的初期,为了快速改善患者的失眠症状,提高患者的顺应性,医生在抗抑郁药的基础上,会联合使用安眠药。

此时安眠药行使阶段性的促睡眠职责,在用药3-4周左右,抗抑郁药已经渐渐发挥疗效,此时安眠药应该逐渐减停,原来承担的促睡眠职责就交给了抗抑郁药。

在安眠药使用期间应该使用足够剂量,足够剂量也就是能够保证睡眠的剂量,如果因为担心躯体依赖,而只吃不足量的药物,是无助于后续治疗的。

在医生、药师指导下,短期、合理使用安眠药是安全的,不会造成依赖。科学、合理的使用安眠药也是对您健康素养和执行力的一次考验。

药师提醒

如果您一直靠吃安眠药维持睡眠,不认真针对病因治疗,那您很可能要吃一辈子的安眠药了,特别是长时间、大剂量使用安眠药的老年患者,很可能会有药物可引起肌张力降低的不良反应,应谨防摔倒,继发骨折等风险。

看完前面的详细介绍,详细您已经了解了如何科学用药,合理治疗失眠了。建议您到综合医院精神心理科,或者精神卫生专科医院进行就诊,明确诊断,系统治疗,科学合理用药。

来源:北京安定医院

声明:文章转载仅作分享,如有涉及侵权烦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进行删除。

诚邀稿件,欢迎投稿:[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