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对亲情感到厌恶,属于一种正常的心理,原因有两点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相信不少人都有过这样的感觉,突然和家人难以沟通,甚至对亲情产生了抵触、厌恶的情绪。心理学家指出,这其实属于一种正常的心理。下面,我们将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准确的说,这种心理属于社会心理学诟病。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某个社会群体中,而个体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又让不同社会群体间产生了文化差异。
同时,每一个社会群体的心理构建并不完整,由于心理诉求无法得到满足,心理构建也因此变得缓慢,文化和心理构建程度的差异性导致个体对群体产生了抵触、厌恶情绪。
我们从亲密的定义开始分析。
比如,某个家庭中迎来了一个新的生命,很快这个新生命会成为家庭的焦点,大家都会对他悉心照顾。从进化心理学角度看,这属于必然现象,也是一种自然规律。
一个没有亲情的家庭是可怕的,让人难以理解。同时,即使是面对最亲近的人,有时候也会产生厌恶情绪,这似乎又违背了上述规律。
对外人比对家人更好
现实生活中,随着亲密关系的建立,我们能从亲近的人身边感受到安全感和依赖感。而这种安全感和依赖感会让我们觉得无论我们对对方发多大的脾气,说多重的话,对方也不会离开我们。
其实,这是大部分人都会陷入的思维陷阱,也是很多时候导致亲密关系破裂的根本原因。有时候我们也讨厌自己,也会对亲密的人大发脾气。其实,造成这种现象的深层次原因是,我们无法达到他们的期待,这种期待成为一种精神束缚,让我们很不舒服。
人都是渴望自由独立,不愿意被束缚的。而亲近的人经常都会按照自己的意愿强加给我们某些东西。比如,他们经常会把自己认为好的东西给我们,但他们却从来不问我们是否需要,我们是否会因此而快乐。
所以,有的时候,最亲近的人却往往对我们了解最少。当我们遇到困难或者是心情悲伤时,我们最需要的是有人能理解自己,如果对方不理解,他的所有言行都只会让你的心情更加糟糕。这也就是有时候我们对外人比对家人更好的原因。
过度亲密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需要有自己的私人空间。如果一段关系只存在喜欢,那距离就过近了,如同一种共生的状态。
简单来说,就是两个人都缺乏独立性,完全依赖对方而活。当情感出现危机时,我们如果能像对待一个陌生人一样,用客观、理智的态度去看待发生的问题与矛盾,而不是情绪化,那我们化解问题要容易得多。
很多时候,明明只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随着强烈的情绪反应、大量攻击性的言语,双方都不肯退一步,最终导致关系破裂,造成无法挽回的局面。
其实,当我们静下心来思考就会发现,家人的爱,需要用心去倾听和体会,即使有不耐烦的情绪,也不要对对方发脾气或者说一些非常伤人的话,这样只会破坏你们之间的感情。
家人的爱是伟大的,是不需要回报的,我们要学会珍惜。和家人相处时,尽量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理解和思考问题,这样你也能感受到更多的来自家庭的温暖。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Family psych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