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遇刺案的周某系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还可被诊断为双相障碍

文 / 精神心理何日辉
2019-09-16 11:12

去年8月,中科院研究生谢雕邀请中学同学周凯旋在北京一家餐厅吃饭,突然,周凯旋掏出刀具,连刺谢雕8刀,后者当场死亡。案情被曝光时,曾引起一时轰动。

上个月,该案件已有最终判决结果,周凯旋被判处死刑。谢雕的父母表示,这个结果虽然弥补不了他们丧子之痛,但起码讨回了公道。

可是,据新闻报道,周凯旋在整个庭审的过程中非常冷静,甚至是冷漠。他承认自己的罪行,请求判死刑,但法官询问其是否认识到错误时,他理直气壮地回答“不赔偿,不道歉”。

凶手周凯旋,图片来源于网络

01、对周凯旋心理活动的分析

周凯旋的态度并不让我感到意外,反而更加证实了我的判断:他患有严重的精神心理障碍——偏执型人格障碍,才会如此残忍地对同学下狠手。

但必须申明,虽然他有人格障碍,但其行凶的时候意识是清晰的,也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导致对方死亡,更清楚会被判死刑的法律后果,他具备完全刑事责任能力,判处死刑可以说是没有异议的。

其实,周凯旋的精神心理问题早有端倪。据报道,他曾前往西安交大第一附属医院就诊,被发现有妄想、强迫观念、轻度焦虑抑郁等症状,但其本人讳疾忌医,不肯服药;其父母也未予重视,因此错过康复的最佳时机。

虽然当时他有明显的精神病性症状,但并非精神分裂症,很可能是抑郁障碍伴偏执型人格障碍,并伴有精神病性症状(妄想)。

我们在临床中曾接诊过大量患有抑郁障碍伴偏执型人格改变患者,他们多数还被其他权威精神科机构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当然,我认为这种情况下的“双相情感障碍”诊断属于过度诊断,我们已经反复说过这个问题。

对于这类患者,我们在临床中发现,他们问题的根源在于在成长过程中曾遭受了大量叠加性心理创伤,导致其变得敏感多疑、容易把他人好意当坏意,专业上称之为“偏执型人格改变”。他们的父母多数是有自我反省能力,所以,许多患者是内归因,将所有责任归结于自己,不断自我否定,导致抑郁加重。

但如果他们遇到挫折和矛盾冲突时,缺乏自我反省能力,一味的将责任推卸给他人和外界,即所谓的“外归因”模式,那么,就会逐步演变成“偏执型人格障碍”,完全丧失了自我反省能力。

这会导致他们与外界的冲突会越来越剧烈,最严重的还可能会发展成“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最后甚至导致滥杀无辜,如美国的很多枪杀案犯罪者。

据警方透露,周凯旋自称杀死谢雕的原因,是因为后者在一次聚会中侮辱自己,还侮辱自己家人,骂得非常难听。但是6、7个当时也在场的同学称,当时两人是有一些冲突,但谢雕绝没有说过那些话,且称谢雕平时乐于助人,阳光积极,不可能这样侮辱人。

不排除周凯旋当时可能有妄想,甚至有幻听。但就因这一次所谓的“被侮辱”就起了杀心?我认为不是,背后肯定还累积了很多因素。

根据我们的临床深度心理干预经验推测,周凯旋在自幼成长过程中,可能也遭受过来自于原生家庭、学校、互联网等方面的叠加性心理创伤,高中与谢雕同一寝室时,可能也有过一些小冲突。在大家眼里,同窗之间有矛盾都是小事,但在周凯旋心里却未必。这可能已经造成他出现了偏执型人格改变。

而他还可能受父母教育的影响,缺乏自我反省能力,遇到矛盾冲突的时候,完全的外归因。

偏执型人格改变与外归因模式的结合,导致周凯旋逐渐演变成偏执型人格障碍。

周凯旋上大学时,沉迷游戏,挂科,其实他那时已经出现了游戏障碍、学习障碍、抑郁症等精神心理障碍,并形成恶性循环,内心越来越自卑、封闭,偏执型人格障碍已经越来越严重。

那时,谢雕为了帮助他振作起来,还特意鼓励了他一番。而在2016年那次聚会中,谢雕还曾拉了个9人微信群,取名“好好学习”。后来,周凯旋缺席了两次聚会,并莫名退了群。

受害者谢雕,图片来源于网络

再加上,周凯旋排斥服药,精神病性症状尤其是妄想、幻听不断加重,更加强化了他对别人的敏感多疑,因此偏执型人格障碍越演越烈。

所以,当谢雕“鼓励”他的时候,可能被周凯旋从负面角度解读,认为谢雕是居高临下地在挖苦自己,讽刺自己的失败。而“好好学习”这个微信群名,可能也刺激到了周凯旋曾经挂科的敏感点,认为谢雕在讽刺他堕落,不好好学习,这又是一次伤害。

因此,在那一次不欢而散的聚会后,内心对谢雕的仇恨会被不断放大,激活了他曾经遭受的大量叠加性创伤,让其对谢雕的愤怒不断增加。

于是,周凯旋产生了杀死谢雕的强烈冲动,并开始周密计划。他自然明白他杀死谢雕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但他认为谢雕在不断嘲笑讽刺自己,死有余辜,而自己的人生早已是失败了的,自己已经生无可恋,去意已决。那么在自己死之前,也要将谢雕杀掉,找个垫背的。

02、从悲剧中得出的教训

通过这个悲剧,我们要吸取的教训太多太多。

对于家属而言,如果孩子有精神心理障碍,一定要重视,接受专业化、规范化的治疗。尤其是敏感、多疑的、偏执型人格改变的孩子,如果不及时治疗,很可能发展至妄想、幻觉精神病性症状。

如果,此时再不通过规范的精神科药物治疗控制症状,患者一直认为被人要加害自己、攻击自己,很可能作出伤害他人的极端行为!

另外,父母一定要学会在孩子遇到挫折和矛盾冲突时,要学会综合性归因,懂得自我反省,发现自己的不足,尽快提升,同时也要看到客观因素。为了孩子的心身健康,为了家庭的幸福,为了社会的和谐,父母要先以身作则,从自我做起,加强自我反省能力。

而对于患有偏执型人格改变等心身障碍患者,大家不要去刺激他们,因为他们感觉自己人生很失败,内心十分自卑。我们应该做的是,对他们给予理解和支持。

在这个案件中,谢雕就是一个令人惋惜的错误示范。他的父母好不容易将其培养大,还考上中科院的研究生,十分优秀,但他却惨被杀害。我上述提及,有可能,谢雕鼓励周凯旋的时候,被对方理解为挖苦、讽刺和炫耀。

受害者谢雕,图片来源于网络

所以,大家要明白,对于有心身障碍的患者,尤其是偏执型人格改变的患者,如果想要去帮助、关心他们,一定要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注意方式方法,尤其要避免说一些“正确的废话”。

比如,很多人鼓励抑郁症患者时会说“你要坚强一点”、“你连死都不怕,还怕活着吗”、“事情已经过去很久了,你要学会放下”这类话语。这些话的本意并没有错,但如果抑郁症患者出现了偏执型人格改变,这些话看是“心灵鸡汤”,实际上是“心灵毒汤”!

要知道,患者的内心是十分自卑、敏感的,非常容易把别人的好意当坏意;尤其是,如果说话的人曾给他们造成过创伤的话,他们更加容易往负面的方向想。

我们临床中发现,很多家长就是这样安慰孩子的,反而导致激烈的争吵。家长安慰他们要坚强,他们可能认为这是在说自己懦弱、脆弱;劝导他们要放下,他们可能会理解为是指责自己心胸狭隘。

所以,父母想安慰孩子,我可以理解;朋友想鼓励身边的患者朋友,也是应该值得肯定的,但一定不能单凭一腔热情,净说一些刺激对方的话。否则很容易好心办坏事,甚至像谢雕一样惹上杀身之祸。

当然,要说明一点,单纯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或者抑郁症患者本身对外很少有攻击性的,有攻击性的,多数是偏执型人格障碍,甚至“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患者。所以,大家没有必要对抑郁症或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有恐惧。

而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攻击的是对他有伤害的人,所谓的“冤有头债有主”,不会滥杀无辜,只不过患者把他人给自己造成的伤害无限放大了;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患者攻击的则往往是与他无关的人,滥杀无辜,因为他们仇恨整个社会甚至世界,如果他们本身弱小,就会伤害比他更弱小的人群,比如学生、孩子等。

关于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偏执型人格改变/障碍、反社会型人格改变/障碍等精神心理障碍患者的心理活动,我们在公众号的推文、视频中都已经多次分析,以后会继续深入分析,大家可以多深入了解。

想跟精神心理障碍患者沟通,一定得要先有共情的能力,理解对方的心情;当患者认为你是理解他的时候,才会愿意倾诉,释放情绪。如果时机合适,再诚恳地提供一些建议,这样的帮助才有可能被接受。

(本文来源公号:广州晴日心身专科门诊部,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