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侣之间都会偷偷测忠诚度么?|WEEKLY

文 / 简单心理
2019-09-10 14:08

欢迎来到「

01

「不睡觉星人」

不爱睡觉可能与基因有关

俗话说的好,春困秋乏夏打盹。 什么? 冬天? 冬天哪有清醒的时候!

我们都知道,一个健康成年人每天要睡8个小时。 但你身边有没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晚睡早起却还精神满满,一天只需要4-6小时的睡眠就可以获得足够的能量,难道睡眠时间还是天生的吗?

真的有可能哦!

一项发表在neuron的文章指出,天生睡眠较少这一特征或许与β1-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的突变有关。 这种突变会影响背侧脑桥处名叫ADRB1+神经元的活动,这些神经元在快速眼动期是活跃的,激活这些神经元会促使人们清醒。 携带相同突变的小鼠同样表现了出短睡眠行为。 体外研究则发现,这种突变会导致蛋白质稳定性下降,抑制激动剂治疗的信号传导。

唔…说人话就是,一个突变的基因会带来某些化学物质上的变化,影响某个脑区内神经元的活动,从而促使人们清醒。

不知道你们怎么看,反正一天要睡26个小时的我酸了。

02

「情侣忠诚度」

你为什么沉迷于测情侣忠诚度?

微博最近有个热搜问“情侣之间应该测忠诚度吗? ”

有人说,动不动测试会激发二人之间的矛盾,再喜欢也会疲倦的啊; 也有人表示,对方总是不表达自己,这种小测试是一个很好间接了解对方态度的方式。

其实,这一行为的存在或许还标志着二人关系有一些更深层需要探讨的地方。

1. 信息长期不对称

当一人一直十分主动,另一人却较少给予回应和反馈时,双方在这段感情中的地位就出现了不对等,一方掌握了全部信息,另一方却当前状态一无所知。 信息拥有较少的一方会渴望对方的更多回应,于是选择通过各种各样的测试要求对方给予回应。

2. 缺乏承诺

斯滕伯格的爱情三角理论指出,承诺、激情和亲昵是亲密关系最重要的三个维度,也是用来衡量一段关系能否长久的重要指标。 有激情和亲昵却缺乏承诺的亲密关系,意味着浪漫但不追求结果,希望拥有结果的一方可能会对这种状态感到不安,要求对方表现出类似承诺的行为(例如“不为我xxx就是不爱我了”)。

3. 缺乏即时沟通

当两人无法直接看到彼此时,对方当前的情绪和状态就成了一个迷,一些人会用自己当前的状态来代表对方——“我感觉xxx时候,ta也应该会xxx吧”。 这时若不加强沟通,让对方真正体会到自己此时此刻的状态,感到被“屏蔽”的一方或许就会用各种测试去确认对方的情绪和态度。

网上情侣之间相互的测试总是层出不穷。 一些小套路偶尔玩玩当个乐子、平时不太有机会问的问题借机问出来都无妨,但千万不要较真,不要把两人的未来寄托在一个测试上。 喜欢TA就不要为难TA呀,真诚交流才是最重要的~

03

「网络家暴」

网络监控滥用是家庭暴力的帮凶

家庭暴力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如何避免家庭暴力也是大家十分关心的话题。 除了施暴者对被害者的直接伤害以外,许多人都忽略了前期一个藏在暗处的帮凶——网络监控。

一项研究找到了216名因家庭暴力被逮捕的男性,调查了他们的家暴程度、酗酒程度和网络监控行为,发现81%的人在过去一年内都出现过滥用网络监控的行为,其中常见的行为包括: 检查邮件和消息记录、用伴侣的账户密码查询信息、过度地给伴侣打电话或发信息、发威胁信息等。

研究者还指出,网络监控可能一定程度上煽动了男性进行家庭暴力。 对于酗酒的男性来说,他们会更容易被网络监控中发现的线索煽动情绪,表现出更高的家暴风险; 而对于较少使用网络监控的施暴者,其酗酒程度与施暴行为无关。 同时,网络监控行为还与其他负面情绪如嫉妒、矛盾有关。

正如一名检察官指出的,科技的发展正在给施暴者提供更多无孔不入地监控受害者的机会。 拒绝家庭暴力,不仅要避免现实中的暴力行为,也要保护自己避免网络上的监控,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及时寻求社会支持。

04

「大学生活费」

听说全世界都在诱导你多花钱?

这周看到一件事,一名刚上大学的女生,希望父母每月给4000元生活费,却遭到拒绝,当她把事情挂到网上后又被许多网友抨击。 或许4000元确实略多了,但我们也无法忽略的事实是,即使并非有意攀比,如今大学生消费水平也正在刷刷刷上涨, 为什么大家越来越管不住手了呢?

1. 电子支付与花呗

当消费与支付联结较弱时,人们更不易记起支付的金额,从而在消费时拥有更多快乐。 电子支付和花呗分期的普及削弱了消费内容与支付行为、甚至支付金额之间的关系,消费的快乐增加而痛苦降低,想摁住自己买买买的手真的越来越难了。

并且,大学生的生活费更多还是来自家里,支付带来的痛苦会略低于花自己挣的钱。

2. 信仰充值

自我—品牌联结是指消费者使用品牌构建、强化以及表达个体性或社会性自我的程度。 如今的年轻人越来越强调个性,各种品牌也不断为自身产品添加“人设”。 学生们通过选择品牌来进行自我构建、满足表达需求、体验掌控自我的感觉。 但个性化的产品往往附带了文化价值,使其价格高于功能性的同类产品,让消费者为信仰充值,无形提升了消费水平。

3. 体验性消费

研究发现相比实物性消费,消费者从体验性消费(如旅行、玩游戏,以及…喝奶茶! )得到的快乐体验更好、更持久。 有人提出这是因为体验性消费可以避免物质上的社会比较,附加了社交等功能,且体验性消费与“自我”更加贴近。 因此,天性爱玩的学生们很难从这种消费中脱离出来,且生活水平的提升也使学生们更愿意花钱买快乐。

你看,所有商家都知道怎样增加你的大脑消费时的愉快感,并为此用尽花招。 然后…...我的大脑想要剁我的手,我还能怎么办呢(摊手.jpg)

05

「高效健身」

有的朋友带我大鱼大肉,有的朋友令我日渐消瘦

为什么阿姨们都喜欢在广场一起跳舞呢? 为什么大家运动完都要在票圈打卡呢?

因为“社会支持”。

对老年人来说,集体运动是她们获得社会支持的重要来源。 心理学家Barbara Resnick及其同事发现,在这种社会支持下,老年人的自我效能感和对结果的期望会显著增加,对运动的偏爱也随之增加,他们更愿意走出门去运动。

这一点对年轻人也同样适用。有社会支持的情况下,年轻人健身、减肥的成功率都会更高。

年轻人乐于在社交媒体分享健身数据的行为从而获得“点赞”这一社会支持,这种分享行为又引发了潜在的社会竞争,激励其他年轻人开始运动。 而在运动软件存在的同伴之间的相互监督和积极反馈也会促使他们更多参与运动。

所以,此刻我特别需要一位能给我社会支持的朋友,让我们一起沉迷运动、日渐消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