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抑郁比例攀升上热搜,心理健康到底有多难?

文 / 好好学教育
2019-09-04 15:08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压抑、焦虑、抑郁这些消极情绪逐渐占据了当下社会人们的心理。丧文化开始铺天盖地在社会中蔓延,焦虑与不安成为主流的心理状态。越来越多因心理问题引发的血案变得习以为常。我们不禁要问:你还觉得自己的心理是健康的吗?

官方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心理完全健康的城镇居民仅有10.3%。这也就意味着,90%的人群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亚健康状态,其中带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占16.1%。

2019年2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我国第一部《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7~2018)》。

在这部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呈现了我国当前国民心理健康的现状与趋势,分析了国民总体及部分特定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

那么哪些群体的心理状况不够乐观,需要特别关注?大家对于心理健康的认知又是怎样的?

心理咨询师又是怎样充当着必不可少的角色?

- 01 -

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

几十年来连续下滑

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是心理健康问题高发的危险期。目前我国学龄儿童的心理异常总患病率为15.6%,男性低于女性。

中国儿童中心的报告曾指出,中国17岁以下儿童和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心理问题的困扰,如抑郁、焦虑、强迫、厌学、网络成瘾、自杀自伤等。如果不及时发现并有效干预,许多问题会延续到成年。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在对孩子的调查时发现,流动儿童更容易出现孤独感,留守儿童的焦虑、抑郁和得分高于普通儿童。这些家庭的亲子关系、被歧视感等问题需要重视。

目前我国十四岁以下的留守儿童数量约为6100万人,而流动儿童数量已达4000万人这部分数量巨大、处境艰难的儿童将是未来我国农村地区的主要群体,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关系到下一代农村人口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

- 02 -

我国自杀问题整体好转

59%是50岁以上农村人口

近年来,中国的年平均自杀率下到每10万人9.8例,降幅达58%对这一降幅贡献最大的是35岁以下的农村女性自杀率大幅度降低,减少了约90%。这与我国近十几年来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教育机会有关。

不过,本次报告也提及到了一个关键问题——农村老年人的自杀率不降反升,50岁以上的农村人口自杀死亡的人数占到了所有自杀致死数的59%。农村急需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和引导。

- 03 -

经济发达地区心理健康情况

整体好于其他地区

调查发现,东部地区的心理健康状况平均水平高于西部。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青少年与成人的心理健康水平随着地区经济的发展而升高,但老年人却不同,中下等收入的老人心理健康状况最好。足以见得,经济发达的地区,人们更加注重心理健康建设,心理医疗机构与心理咨询机构也更加完善。人们的心理健康发展也离不开系统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 04-

心理健康不理想群体:

医护人员、银行人员

在成年人各职业群体中,调查发现医护人员、银行员工的总体心理健康状况低于平均水平。而IT行业从业者则呈现高压力、高焦虑、高幸福、低抑郁、低怠倦的“三高两低”状况。这类人群的心理健康问题亟待解决!

- 05-

国民心理健康需求大

超七成民众认为心理咨询服务不便利

蓝皮书指出,我国国民心理健康需求极大,但国民感知到的心理咨询服务不便利。大约有88%的受访者认为心理健康工作重要,绝大多数成年人都感到了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性。

针对具体的心理健康需求,调查显示,国民需求率最高的是“自我调节”知识,有53.0%的受访者表示需要,后面依次是“教育孩子”(46.3%)、“人际交往”(44.3%)、“心理疾病防治”(34.1%)、“职业指导”(33.9%)和“婚姻”(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