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生活原本就不容易,不要让过度自责毁了你,请善待你自己

文 / 唐磊情商
2019-08-20 02:04
"

心理学中认为,自责是很普遍的一种习惯,适当的自责有助于调节人的心理平衡,但过度自责会严重影响人的工作和生活。本文将详细分析什么是过度自责,为什么我们会过度自责,以及如何正确地应对过度自责。

心理学:生活原本就不容易,不要让过度自责毁了你,请善待你自己

什么是过度自责?

自责,是一个人因为犯错或缺点而内疚的行为。懂得自责的人,常常能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改正缺点,不断精进,所以适度的自责有利于个人的成长。但是,有些人对自己任何细微的毛病都万分挑剔,对自己犯的一些小错误耿耿于怀,甚至产生郁闷、沮丧、悔恨、绝望等心理,这种过于敏感和谨小慎微的自责,就属于过度自责。过度自责的人,常常会无法原谅自己,自己跟自己较劲,甚至嫌弃自己,这些都非常不利于人的身心健康。

如何区分适度自责和过度自责呢?具体地说,适度自责的人会对自己提出很高的要求,同时自我评价很高,而且自己对最终达到这个要求很有自信,所以这种高要求会成为他们的动力,一旦达不到要求他们会反思并努力提高自己;而过度自责的人虽然也会给自己提出很高的要求,但他们对自己的评价很低,对达成要求缺乏自信,高要求就成为他们痛苦的根源,只会增加他们的挫折感和失败感。所以,过度自责的人常常陷入自责中无法自拔,不仅不会改变和提高自己,反而变得更加不自信和内疚。

心理学:生活原本就不容易,不要让过度自责毁了你,请善待你自己

我们为什么会过度自责?

01 自我保护

过度自责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自我保护

有一次,一个妈妈A告诉我,她的儿子在幼儿园不小心把同班小女孩的胳膊弄破了,受伤小女孩的爸爸B找到她说这个事,她当着B的面严厉呵斥自己的儿子,还在儿子的胳膊上打了一巴掌,把儿子打得哇哇大哭。她打完儿子后有点后悔,问我这样做到底对不对。

我告诉她其实不需要怒斥甚至打孩子,因为孩子确实是不小心的,幼儿园老师也证实这是一个意外,而且小女孩的胳膊也只是受了一点小伤。她只需要诚恳地向B道歉,并让儿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向小女孩道歉即可。

妈妈A的行为就是一种出于保护目的的“过度自责”,她先出手教训孩子,目的是为了为了平息B的怒火,保护儿子。但这种行为并不可取,因为其背后是一种固化的心理认知:遇到问题,无论情况如何,先自责才能保护自己。当一个人过度自责时,潜意识里是希望这样可以逃避被外界责问,潜台词是“我自己都对自己这样了,你还想我怎么样?”

心理学:生活原本就不容易,不要让过度自责毁了你,请善待你自己

02 渴望认可

过度自责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渴望他人的尊重和认可,是对不安全环境的一种应激反应。

有一个学员C,她的父亲是中学教师,母亲在县事业单位工作。C的父亲年少就有从政的理想,但一直郁郁不得志,于是将自己的理想寄托在C身上,所以父亲对C的要求一直都十分严格。为了得到父亲的认可,C非常刻苦和努力,只有表现好的时候父亲才会露出微笑,一旦表现不好父亲会大骂“你做的很差劲!”

就这样,父亲的责骂声逐渐变成了C内心的声音,C一旦犯错,就仿佛听到责骂声“你做的很差劲!”所以会习惯性地过度自责。这句话已经形成了她一种条件反射,其实她过度自责背后的内心对话是:“我只有做得足够好,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认可。”从另一个角度说,过度自责是C对不安全环境的一种应激反应。

心理学:生活原本就不容易,不要让过度自责毁了你,请善待你自己

如何有效应对过度自责?

过度自责既是一种自我保护,也是对认可的极度渴望。但过度自责本质上还是对自己的不接纳。所以,应对过度自责最重要的是接纳自己。

第一,接纳自己的缺陷和不完美。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首先应该坚信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认知到不完美的地方正是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应该允许自己有缺陷和不完美,将更多注意力放在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上

第二,接纳“自责”本身。很多时候,过度自责的人对自责本身充满了不满和厌恶,所以会和“自责的自己”辩论,但自责是一种正常心理现象,我们应该接纳“自责”。例如,可以在自责的时候,加上“我观察到我正在......”“我发现我正在......”这样的词,这在心理学中被称为“问题外化”,是一种很有效的心理疏导方法,即以一种“局外人”的身份,观察自己“正在自责”这件事,进而让自己更好地接纳它。

心理学:生活原本就不容易,不要让过度自责毁了你,请善待你自己

第三,接纳“自责”背后的消极情绪。上面我们提到,过度自责是一种自我保护和应激反应,过度自责的人不仅排斥“自责”,而且排斥“自责”背后的消极情绪,他们不承认自己焦虑,不承认自己悲伤,不承认自己缺乏安全感,不承认渴望别人的认同,他们试图让自己表现地足够理性,但常常会发现,这样做只会会带来更多的消极情绪和更多的自责。所以我们应该接纳自责背后的情绪,把这种自责背后的具体情绪描述出来,比如当你为没能完成当天的计划而自责时,可以告诉自己“我自责是因为害怕,怕自己不能实现目标”“我自责是因为沮丧,似乎感觉到父亲说我的毛病会成为现实”。

总结

过度自责会产生郁闷、沮丧、悔恨、绝望等心理,它的产生是一种自我保护,也是为了获得认可,是对不安全因素的应激反应。过度自责本质上是我们对自己的不接纳,我们可以通过接纳自己的缺陷和不完美,接纳“自责”本身以及接纳“自责”背后的消极情绪,来减轻过度自责带来的消极影响。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