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学角度看,25岁的男生拥有多少存款比较正常?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最近,悟空问答有一个热门问题:25岁的男生拥有多少存款比较正常?关于这个问题,我查阅了发展心理学相关文献,并和一些心理老师展开了讨论,有一个初步的结论,整理如下。
人生阶段划分:成年早期
在发展心理学家爱利克·埃里克森(Erik H Erikson)的人生阶段划分中,25岁属于成年早期,这个阶段的男人可以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拥有独立的生活,并寻求稳固的工作与伴侣。
不过,随着社会普遍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人们正式工作、脱离父母的年纪有所增加。所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25岁是一个从校园生活到社会生活的过渡期。因此,25岁的男生应该拥有多少存款,需要视个体情况而定。
第一种情况,没有上大学,初高中或者是一些技术学校毕业就直接出来工作了。这样的情况,基本上在16到18岁就已经走上了社会,到了25岁,已经至少工作了七八年了。这么些年的工作下来,除去日常开销和补贴家用,手中至少也应该有五六万以上的存款了,如果还是两手空空,难免会被认为是“败家子”,成不了气候。
另一种情况是,读了大学、大专。25岁也就是毕业三年左右了。作为职场新人,收入往往不太高,还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并且,对生活在大城市的人来说,难免会面临高房租、朋友交际等开销。比起那些早早进入社会的人,他们虽然有更高的进步提升空间,但最开始却攒不到什么钱。所以,通常情况下,除去衣食住行的成本,25岁的男生能攒下两三万就很不容易了。
当然还有一些男性月光族。他们刚毕业不久,却过度崇尚物质消费,会用自己的工资购买很多早就想买的商品,不注重节俭。加上大城市生活成本普遍较高,他们最开始的半年仍然需要父母的帮助,才能维持自己财务状况的正常运转。还有一些人会选择继续深造,读研或读博,基本上要到二十八九岁才能正式进入职场,所以,25岁阶段,他们几乎处于零积攒的状态。
社会性别角色
从发展心理学角度看,对于25岁的男性而言,在保证自己生活品质的同时,也应该考虑“社会性别角色(Gender role)”赋予他们的责任与担当意识。
上个世纪30年代,人类学家米德曾对原始部族进行过行为研究,结果发现男性和女性行为特征并没有明显差异,于是米德认为,现代社会男性女性行为和心理特征的差异性源自于社会文化的灌输。
比如,在当代社会文化的背景下,男性是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因此需要肩负起照顾伴侣与后代的责任,即便是在将来娶妻、买房时,也要承担起更多的部分。
所以,考虑到这些因素,男性应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储蓄习惯,为将来做打算。当然我们也提倡年轻人,多投资自己,学习一些技能,以便在有机会的时候,让自己的事业更上一层楼。而对于这些整天花钱大手大脚、甚至还欠债的男人来说,当下的自我放纵,只会迎来晚些年的悔恨。
合法延缓期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在25岁时步入人生正轨。埃里克森曾提出“合法延缓期(Moratorium)”这个概念,指的是那些未在青少年时期完成自我同一性(self identity)建立的人,他们仍然不清楚自己擅长什么,未来想做什么,试图用逃避的方式解决问题,最终陷入一种自我发展停滞的状态。
而如今很多迹象也在表明,合法延缓期有向后推迟的迹象,有的人甚至到了二十七八岁,仍然过得浑浑噩噩,不知道自己要追求什么。所以,这种人也很难在年轻时攒下钱,甚至还要依赖父母的扶持,才能勉强维持自己的生活。
作者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
《人生阶段论》
"微信公众号:第一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