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踢猫效应:父母不要对孩子语言暴力了,会影响孩子大脑发育

文 / BaBa很忙
2019-08-16 17:40
"

本文为作者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前言:有些父母只要有一些小事,就容易骂孩子

我们身边有太多的父母经常把自己的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有时孩子只是不小心弄脏了衣服,或者是看电视的时间偶尔超过了父母的规定,特别是学习成绩没有达到父母的要求时,便会引来父母轻则唠叨责骂,重则暴跳如雷的对待,甚至明明只是一件小事情,比如吃饭慢了,起床晚了,不小心打扰到了父母玩手机,也要责骂孩子。

心理学踢猫效应:父母不要对孩子语言暴力了,会影响孩子大脑发育

为何父母会对孩子发脾气

说起父母对孩子发脾气,爸妈们往往归咎于孩子的不听话,太讨气,或某种行为实在是不像话,或者打着为孩子好为由说是为了教育好孩子,身不由己,但往往很多次的发火大多都是拿孩子当出气筒。

一.令父母抓狂的原因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些让父母难以接受的行为,比如总是喜欢吃手,尿裤子,挑食,多动,爱问为什么,这本身只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段正常经历而已。

年幼的孩子都非常喜欢吃手,这正是他们口欲期的表现,希望通过口和手去探索身边的世界;稍大一些后他们会抢夺小朋友的玩具,这是因为他们此时还没有清晰的物权意识,所以的一切都是本我的体现;有时孩子还会和小伙伴动手,其实此时他们并没有恶意,而只是不知道如何正确的和他人相处交流,可是父母却喜欢把它无限制的放大,觉得孩子是在不断的挑战他们的底线。

著名心理学家阿尔伯特·埃利斯在《理性情绪》中指出:

人们并非被不利的事情搞得心烦意乱,而是被他们对这些事件的看法和观念搞得心烦意乱的,人们带着这些想法,就会产生不健康的负性情绪,如暴怒、焦虑和生气。

心理学踢猫效应:父母不要对孩子语言暴力了,会影响孩子大脑发育

二.父母自身的原因

1、 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优秀,但是大多数的孩子却只是资质一般,如果对孩子要求过高,那么一旦孩子无法达到父母的期望,便会引来他们的大怒。

2、 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父母希望自己培养的孩子能够得到他人的认同,所以总是会要求孩子在大众面前展示自己,如果孩子有所拒绝,那么必然会让父母难堪,自然脾气也会变得不好。

3、 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

父母有时会把自己在工作或者家庭中受到的压力发泄在孩子身上,因为孩子是最弱小的那一个,所以自然会成为父母的发泄对象,但是这对孩子的心理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父母喜欢发脾气,很多时候都是自己的原因

心理学踢猫效应:父母不要对孩子语言暴力了,会影响孩子大脑发育

在心理学有一个踢猫效应一词

什么是踢猫效应?

有这样一则小故事。

一位公司老总因为开车超速被开了罚单,气急败坏的他到了公司就找来经理劈头盖脸一顿责骂;经理心里自然不爽,便叫来秘书随便找了一个理由挑剔了一番;秘书看了看身边的人,找来了接线员无故指责了一通。无辜的接线员回到家中,只有对着老婆发了一顿火,老婆本来干了一天家务就烦躁无比,于是抓起儿子对着屁股就是一巴掌,孩子虽然恼火但是又无可奈何,只能对着家里的猫狠狠踢了一脚。

踢猫效应,描绘的是一种典型的坏情绪的传染。是指对比自己等级低的,实力比自己弱的对象发泄不满,糟糕的情绪沿着社会关系由金字塔一直扩散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位于金字塔最低端的人,因为没有力量去反击,最终让最弱小的那一个元素成为受害者。

而不管是不是踢人者还是被踢者都有心情压抑的积累,即使他们生气也只能把怨气压在心底。

这种现象一开始没什么问题和漏洞,但是一旦压力积累了太久, 一旦触碰了发泄的火苗,导火线瞬间就会被点燃,如火山喷发,造成严重的伤害和后果。

心理学踢猫效应:父母不要对孩子语言暴力了,会影响孩子大脑发育

2018年的一月,有一位9岁的小男孩不小心把妈妈的手机弄丢了,回家就遭到了母亲的毒打,第二天,男孩死于家中。

据了解男孩的父亲常常不回家,也不给家里一分钱,生活所有的压力都落在了母亲的肩上,既要工作又要带孩子,对男孩的父亲也充满了仇恨,积累太多。就将怨恨转移到了孩子的身上,酿成了悲剧。

"踢猫效应"的共同特征,就是它们都因生活小事引起。

孩子即使有错在先,也不至于下此毒手,看似是孩子的错,其实是父母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孩子变成大人发泄情绪垃圾的垃圾桶。

心理学踢猫效应:父母不要对孩子语言暴力了,会影响孩子大脑发育

语言暴力对孩子的伤害

1、 语言暴力会改变孩子发育中的大脑结构

如果孩子在充满了语言暴力和压力的环境中成长,那么他们的需求自然不会得到父母的尊重和理解,所以他们大脑会潜意识的进行调整,以此来适应周围的环境,也就是把模式转化为求同。

哈佛大学医学院马丁泰彻博士发现,言语侮辱会造成孩子大脑“损伤”。

2、 语言暴力会变成内在的批判声音

孩子经常接受语言暴力,便会不由的产生自我否定和怀疑,这种声音会一直存在于他们的大脑里,在他们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会不断的冒出来提醒他们,他们不是优秀的,他们做不好这些事。

常备苛责的孩子,人格会变得消极,对自己也会越来越严苛,难以得到快乐。

3、 语言暴力带给孩子的伤痛和身体伤痛脑回路相同

密歇根大学的Ethan Kross博士一项实验发现,情绪和身体疼痛在大脑区域反应非常相似。

当孩子不断的受到来自外界的语言暴力时,他们的情绪已经难以控制,到了崩溃的边缘,甚至比棍棒打在他们身上还要让他们难以忍受。

心理学踢猫效应:父母不要对孩子语言暴力了,会影响孩子大脑发育

4、 语言暴力造成的消极后果难以用爱意抵消

在一个家庭中,如果父母分别是温和和暴躁的人,那么暴躁一方给孩子带去的上海,是温和一方怎么也难以弥补的,也就是一旦语言攻击给孩子造成消极影响之后,是不大可能用另一方的爱意去低效的。

父母要让孩子感受到来自双方的爱意,而不只是一方。

5、 故意的语言伤害影响效果会更久远

如果孩子一直被外界的话语刻意的伤害,那么即便这些话只是简单的讽刺嘲笑,但是在孩子看来却并非如此,会让他们的自尊心严重受损,甚至远比他们受到的无疑伤害影响更大,无疑于直接遭受持续的殴打。

不要故意用言语伤害孩子,他们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敏感要脆弱。

磊磊随同父母从县城来到了大都市上海求学,他性格开朗,学习优异,积极的和同学交往。然而一次无意中,他听到了同学对他的评价:土包子、书呆子、傻乎乎的不合群……之后磊磊怎么看自己都不顺眼,最终变得内向悲观,学习成绩也不断下滑。

心理学踢猫效应:父母不要对孩子语言暴力了,会影响孩子大脑发育

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在父母经常吵架的家庭:

容易导致性格叛逆、安全感匮乏、自卑、玻璃心;

严重的导致性格暴躁、为人刻薄刁钻、人际关系差;

更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孩子有抑郁症、精神病等障碍。

王尔德在《道林·格雷的画像》中说:“一旦被贴上标签,你就很难逃脱。”

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斯霍勒博士说,孩子在出生后,本来就有了情绪机制的基础,但由于孩子还不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必须需要有人去引导,一般就是孩子最亲近的父母。

如果父母自己都比较情绪化,容易发脾气,不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对孩子忽冷忽热,孩子也更容易闹情绪了。

其实发脾气的坏处大多数家长都明白,那么,可以试试这些方法来改善父母的坏脾气:

心理学踢猫效应:父母不要对孩子语言暴力了,会影响孩子大脑发育

生理疗法:

美国心理学家费尔德(Leonard Felder)提出过一种叫“数颜色法”的情绪控制法。

当感到自己快要爆发情绪的时候,就可以环顾四周,观察周围的景物,心中默默念到:

1、 这面墙是白色的;

2、 他的头发是黄色的;

3、 桌上的笔是黑色的;

4、 地上的鞋是红色的;

……

大约花三十秒左右,一直数到12,去辨识身边物体的颜色,这便是“数颜色法”。

当人们处于愤怒中,数完12个物体时,并调动了灵敏的视觉功能,大脑的理性层面就会活跃,理性情绪就会恢复,自然也就会冷静很多。

心理学踢猫效应:父母不要对孩子语言暴力了,会影响孩子大脑发育

心理疗法:

成年人管理自己的情绪有四个基本的步骤:

1、觉察——学会发现并接纳自己的情绪

2、疏导——找到合理的途径和方式,来缓和、疏导甚至发泄掉自己的情绪

3、内省——从内在去自我反省,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衡量情绪失控的结果是不是自己能承担的

4、解决——找出处理事情的办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补救的办法,二是下次的预防和应对办法。

第一步:觉察

感知自己的情绪,提高情绪颗粒度。

情绪颗粒度是一种能自我构造出更加细致的情感体验的能力,拥有高情绪粒度的人就像一个情感专家,能够完美的控制和利用情绪来应对每一个场景,他们的情绪词汇会非常丰富。

如果能够感觉到自己是生气了还是高兴了,哪些是快乐的哪些是糟糕透了的情绪进行细化,大脑就会有更多选择。

比如当孩子哭闹的时候,父母往往情绪都比较火爆和烦躁,但是这个时候一定要放松下来,察觉自己的行为是不是对孩子造成了伤害,比如孩子考试没考好,你可能会感到焦虑,察觉到情绪的到来,这个时候就可以提前分析事情原委,针对性的帮助他。

学会发现自己的情绪,并且学会接纳自己的情绪,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告诉自己不要过度紧张,学会和孩子一起成长,只有这样,人们的心情才会放松,才能更好的接纳孩子。

第二步:疏导

在情绪上来时,学会深呼吸让自己冷静下来,接着微笑面对孩子,回想孩子以前可爱的一面,然后语言暗示提醒自己不要生气,让自己尽快平静下来。

如果面对孩子就是会生气,就尽快和孩子进行隔离,通过其他方式发泄,比如来回走动,或者通过身体的动作直接发泄出自己的不良情绪,比如呐喊,打沙包等等。

还可以听一些轻柔的音乐,让自己的情绪轻松起来,或者做一些其他娱乐性的事情,转移注意力,这样也就不容易发火了。

心理学踢猫效应:父母不要对孩子语言暴力了,会影响孩子大脑发育

第三步:内省

经常性的对自己做出反省,认识自己之前发脾气的原因,是因为孩子真的做的不对,还是因为自己对孩子的要求太高。

在发火之前问自己,对孩子生气会造成什么影响,很明显会让孩子产生恐惧、自卑、不安的心理,而家长要经常反思是不是自己的原因,是不是自己没做好榜样,孩子做不好是不是有其他的原因。

总之要告诉自己,对孩子发火是不对的。

第四步:解决

如果实在不能控制自己打骂了孩子,当父母已经向孩子发泄情绪之后,唯一能做的就是想办法补救和修复,可以向孩子道歉,承认自己发火做的不对,让孩子原谅自己。

但是也有必要让孩子知道他们自己的错误,让孩子正确表达自我,和孩子协商,以后再遇到这种问题怎么应该怎么做,平静处理问题。

心理学踢猫效应:父母不要对孩子语言暴力了,会影响孩子大脑发育

胡适在《我的母亲》一文中写道:“我母亲的气量大,性子好,待人最仁慈,最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情感的话。”

胡适小时候每到了除夕,就会有大帮人讨外债,但是胡适的母亲依然正常办理除夕的年夜饭等事宜,丝毫没有生气的迹象。

胡适写道:“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母亲良好的情绪控制也造就了胡适的温和,成为情绪稳定的人,对胡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心理学阿德勒说过:任何的事情都是一种选择的结果,包括你的情绪。

控制自己的情绪,是父母送给孩子成长路上的最大礼物,也是每个为人父母必备的素养。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