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越优秀,我越自卑

文 / 利兹的杂货铺
2019-08-16 02:07
"

他无论如何都是完美无缺的,我怎么努力却都是白费力气

他越优秀,我越自卑

其实我并不清楚对方是“他”还是“她”,也不知其年方几何,家住何处。我只知道,倘若我说出他的名字,你必定也是认识的。因为他的名字叫做——“别人家的孩子”。

当我们也还是孩子的时候,或多或少都会从父母那里听说过这个“别人家的孩子”。即使与他素未谋面,我们对他的了解却一点也不少。他学习成绩优秀,他获得年级第一,他考上名牌大学,他从不要父母操心……

在父母眼中,这个“别人家的孩子”是如此优秀,而我们偶尔获得的那些小成就多少显得有点微不足道。好不容易考试名次前进了几名,那又怎样。获得了唱歌比赛的第一名,那又怎样。“别人家的孩子”或许也是多才多艺,更有可能参加过市里省里的比赛呢。

他越优秀,我越自卑

后来,我们慢慢长大,来到了大学,进入了社会,遇到了更多优秀的人。这时的他已不再是父母口中“别人家的孩子”,却成了我们心中“别人家的孩子”。他依旧优秀,永远站在人群中最闪耀的地方。当我们还在苦苦刷绩点的时候,人家国家奖学金早就拿到手软。当我们拼命工作赚钱养家的时候,人家早已创业获得第一桶金。在这种强烈对比下,我们所能想到的或许只有自己的平庸。

谁不渴望变得优秀,获得他人的赞美与认可?我们不仅羡慕嫉妒“别人家的孩子”,还会期待有一天自己可以变得像他一样。然而,在这种与优秀不断靠近的过程中,我们往往更容易将目光聚焦在对方的优点上,对自己的优点却是视而不见。更有甚者,会放大自己的缺点,批评自己,慢慢变得自卑起来。为了证明自己的不好,有的人还会玩起投射性认同和选择性接受这种小把戏。

投射性认同最早由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克莱茵提出,指的是我们诱惑别人做出符合我们期待的行为。比如,你觉得某人非常看不惯你,在完全无意识地状态下你会做出一些行为,“逼”对方指责你。当别人在你的逼迫下真的开始挑刺的时候,你的“愿望”也成真了,对方果然看你不顺眼。

选择性接受比较好理解,指的是我们只关注那些符合我们想法的实例,而对那些反驳我们的实例视而不见。通过不断寻找看似支持我们的证据,我们相信这便是事实。

他越优秀,我越自卑

在与那些优秀的人相比较的时候,我们反复地运用投射性认同与选择性接受这两个“技巧”,假设别人排斥并拒绝自己的平庸,拿自己的短板去跟别人的优势作比较。即使有人善意地提醒我们也有自己的优点,我们也总能找到比自己更厉害的人。所以,我们得出结论,他无论如何都是完美无缺的,我怎么努力都是白费力气的,因为自己永远无法超过对方,成为No.1。

可是仔细想想你就会发现,这种抬高他人,贬低自己的背后,只不过是一种怠惰的借口。与尝试改变相比,数落自己其实是并不需要花费太多力气,而下定决心跳出自己的舒适圈却非易事。

其一,成为优秀的人需要我们大量练习,忍受枯燥。网上不是有句挺经典的话嘛,“你必须非常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不要再欺骗自己说优秀的人都是天生如此了,你只是不愿意像他们一样付出汗水。

其二,在迈向优秀的过程中,我们免不了要面对失败。没有人能够坦然地面对失败,因为失败是对我们的一种否定。而如果我们选择不去改变,那么我们也就不会失败。

他越优秀,我越自卑

事实上,在与“别人家的孩子”比较后产生自卑心理,并不完全是一种消极情绪。个体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上的自卑,很少有人会对自己的现状感到满意,自卑是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一个课题。不过,虽然自卑会让我们感受到较低的自尊水平,但同时自卑也是人格发展的动力,它让我们做出努力,克服阻碍,获得成功。在《自卑与超越》这本书中,阿德勒也详细介绍了如何实现从自卑走向超越的完美蜕变。

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改善因为比较而感到的自卑呢?

拒绝投射性认同,拒绝选择性接受。

当我们看到对方如何如何优秀的时候,先不要急着否定自己。他确实优秀,但这并不表明我们就是差劲的。切勿带着有色眼镜去寻找证明自己平庸的证据。我们要知道,现实分为两种,一种是主观的心理现实,一种是客观的外在现实。在寻找事实的时候,我们应当不带偏见的去寻找客观事实,而不是去满足自己的主观想象,只接受符合我们假设的事实。否则,我会怀疑你不过是想偷懒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