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每周工作54小时,却感觉收获不大?试试这个时间管理工具

文 / 华思语
2019-08-15 10:13
"一、教师每周工作54.5小时,整天忙忙碌碌,却感觉创造的价值少?

有一位刚毕业的学生参加小学新老师应聘的时候,评委老师问她为什么想当老师,她不假思索地说:“我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还有觉得当老师相对比较稳定和轻松,每周有双休,每年还有寒暑假!”

要是你还怀着这样的想法去应聘的话,被录取的希望就渺茫了。因为当老师可一点儿都不轻松。

老师每天要处理的事情特别多,除了常规的备课、固定的授课时间、批改作业之外,还要参加学校集体备课、参加教学比赛、听名师公开课、参加学校会议、执行领导安排的其他重要任务等。

作为班主任,还会有班级例会、班级管理、自习课辅导、家庭沟通、给学生写书面鉴定等事情。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规划“中学专任教师工作量状况及标准研究”课题对福建、河北、吉林等省1154名中小学教师的问卷调查显示,绝大多数教师每周工作时间都在54小时以上,实际工作时间超过法定工作时间25%。

统计还显示,中国中小学教师每周课时平均为16节,每周教学时间为12小时,每周工作时间为54.5小时,从事课堂教学的工作时间仅占总工作时间的22%。

也就是说,教师虽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工作上,但是真正用于课堂教学的时间并不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一方面是因为工作内容确实很多,而且很多学校还有特别的任务要求,另一方面可能是个人的时间管理出了问题,导致时间分配得不合理。

学校的管理可能短期很难改变,但是个人的时间确是可以立即优化的。

时间管理若有问题,就会出现整天忙忙碌碌,花了大把的时间,创造的价值却不理想的情况,这就没有发挥出时间应有的价值。

那什么是时间管理呢?时间管理的关键是什么?

时间管理概括起来就是八个字:“用好时间,创造价值。”

——《时间管理:每天多出2小时》

也就是说,时间管理的关键就是把时间留给最有价值的事,然后高效地完成它。

教师每周工作54小时,却感觉收获不大?试试这个时间管理工具

二、为了创造更多的价值,要学习时间管理,做有价值的事

在工作中,要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得完美吗?并不是这样。教师每天要面对的事情有很多,但真正有价值的事情并没那么多。

根据著名的二八法则,我们知道20%的事情决定了80%的价值,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更多的时间留给20%的高价值的事情。

作为教师,最有价值的事情就是备课和授课,其余的开会、听公开课、准备比赛等事情都要在保证有价值的事情完成好的情况下再进行。

确定了最有价值的事情,接下来就是高效地完成它。首先要完成备课,若是没有充分备好课就去跟学生讲授课程显然是不负责任的。其次还要高效备课,明明半天就可以备完一节课,却花费了一天半的时间,这就是效率低的表现,因为原本可以用多出来的1天时间去做更多的事情,去创造更多的价值。

所以我们学习时间管理,最需要关注的就是价值和高效。

可能有人会说自己学校的事情并不太多,下午3点放学就没事儿了,用不着时间管理。如果你真有这么多时间就先偷着乐吧,因为很多老师都非常羡慕你。

时间很多,你就可以用剩下的时间去创造更多的价值。不论是去做副业赚钱、阅读让自己成长或是陪伴家人做意义的事情,都是创造价值。与其浪费这些时间,不如好好利用起来,去创造属于你的价值。

可能还有人说自己有好多事情要做,做不完的工作、上不完的课程、开不完的会议……每天真的真的有这么多事情要处理吗?有没有哪些事情是需要重点完成的?有没有哪些事情是没有那么重要、可以放弃的?为什么那么多职场成功人士他们的事情那么多,却能处理得仅仅有条?

长期觉得自己特别忙,没有时间,常常是没有对时间做合理的分配,导致时间不够用。所以,越觉得自己忙的人,越需要时间管理。

那怎样才能更好地进行时间管理呢?一个简单易操作的方法就是从规划每天的待办事项开始。

教师每周工作54小时,却感觉收获不大?试试这个时间管理工具

三、用“1-2-3”法则规划每天的事情,让自己的时间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时间管理:每天多出2小时》这本书中介绍了一个“1-2-3”法则,用三个步骤就能帮助我们规划每天要做的事情。

下面就是“1-2-3”法则:

1. 收集事项:把可能要做的事情收集起来。

2. 分析事项:对收集到的事项进行相应的分析。

3. 事项排序:对分析出来的事项进行优先级排序。

(一)第一步收集。收集起来的可能要做的事情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待办事项,它就像一个抽屉一样,我们可以把所有要做的事情都放到抽屉里,要做的时候直接去抽屉里找就好了。

那要收集哪些事情呢?主要包括“重要的有价值的”和“你关注的”两类。

第一类重要和有价值的事,这常常是你工作和生活的核心内容,能够创造出比较高的价值。比如教师日常的备课、授课、批改作业。

第二类关注的事情,可能暂时你还想不明白它是否重要,但是你会关注这件事,比如听其他老师的公开课、养成每天阅读30分钟的习惯。

哪些事情是不需要收集的呢?主要包括“已经形成惯例的”和“日常琐碎的”两类。

第一类已经形成惯例的事情,比如你每天早上都会阅读半小时,已经形成了习惯,就不需要再单独列出来了。不过如果这件事情你还在养成习惯的过程当中,需要特别关注,那就要列出来。

第二类是日常琐碎的事情,比如我们每天的吃饭、洗漱、睡觉,这些事情都很重要,但是没有必要列出来。

举一个例子,这是上周六我列出来的待办事项,共8项:

教师每周工作54小时,却感觉收获不大?试试这个时间管理工具

根据收集的要求,保留重要和关注的事情,去掉形成惯例和日常琐碎的事情,待办事项变成了以下7项:

教师每周工作54小时,却感觉收获不大?试试这个时间管理工具

(二)第二步分析。面对收集的事项,我们要先做哪些后做哪些呢?就需要对待办事项进行具体的分析了。

分析主要包括“确定事情的轻重缓急”和“确定对应的执行策略”两步。

第一步确定事情的轻重缓急。这里要用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四象限法则。四象限法则,就是根据事项的重要性和紧急性,把事情分成四类,每一个象限代表一类,分别是第一象限的既重要又紧急的事情、第二象限的重要不紧急的事情、第三象限的紧急不重要的事情和第四象限的不重要不紧急的事情。

第二步确定对应的执行策略。对于四个不同的象限,其对应的执行策略也是不同的。第一象限里的事情,不需要过多思考,立即搞定它就好;第二象限里的事情,常常是最有价值的,应该认真思考,制定详细的计划,按部就班地去执行,尽可能做得完美;第三象限里的事情,完成就好,要求不高,可以想办法让他人来分担,要知道学会利用他人的时间,也是时间管理的重要技巧之一;第四象限里的事情,应对策略只有一个字:滚。我们的时间很宝贵,尽量不要做一些没有价值的事情。

教师每周工作54小时,却感觉收获不大?试试这个时间管理工具

对应我的待办事项,我是这样进行分析的:

陪女儿打预防针这件事情关系到女儿的身体健康,非常重要,且已经提前预约了上午的时间;去健身房运动,这对我的健康来说很重要,且已经跟教练约好时间。所以我把这两项放在了第一象限。

今日头条发布一篇教育类文章,对我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利,非常重要,但是不一定要马上完成;陪女儿练钢琴,能够帮助女儿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也很重要,但是也不急于一时,这是需要长久坚持的;一周后我有一个线下的阅读分享,所以要提前确定分享的事宜,但是也不是非这一天完成不可的。所以我把这三项放在了第二象限。

取一份资料很紧急,当天就要取,但是相对没那么重要,于是我请老公帮忙去取了,结果那天老公也有事情,他又在网上请了跑腿代取。

参加一个社区的聚餐,花费的时间比较多,也没有特别重要的事情要讨论或者想见哪个特别的人,所以最后我决定不去了。

以下就是我分析之后的待办事项:

教师每周工作54小时,却感觉收获不大?试试这个时间管理工具

(三)第三步排序。对事项进行分析之后,就可以进行排序了。排序的时候,一般都是紧急和重要的事情排在前面。

对于一天的事项来说,还可以在重要和紧急事项的基础上进一步用ABC法进行分类。

A类是最重要的事情,原则上必须要完成,很可能这类事情有明确的时间节点,比如今天下午3点公司全员大会;

B类是比较重要的事情,要尽量去完成,如果因为时间不足最后没完成也可以接受,比如完成明天要提交的一个重要文件;

C类是不太重要的事情,A类B类都完成了才考虑做。

大家可能会有疑惑,ABC法和四象限法则都是事项的分类,到底应该用哪种呢?ABC法适合安排1天这样时间很短的情况,而四象限法则适合1周之类这样时间较长的情况,时间越长效果越好。

对事项进行排序之后,我们就得到了最终的待办事项列表。

教师每周工作54小时,却感觉收获不大?试试这个时间管理工具

把事项分类放在一起,就得到了每天要做的事情的顺序。在陪女儿打预防针和下午3点去健身房运动之间的时间可以准备阅读分享的内容,若是时间还有富余,这期间还能准备写教育类文章的提纲。

教师每周工作54小时,却感觉收获不大?试试这个时间管理工具

通过应用“1-2-3”法则,不仅列出了一天的事项,还逐一进行了分析和排序,这不仅能够帮助我们管理每天要做的事情,还能让我们更清楚每一件事的价值和意义。

如何过好一天,就是如何过好一生。从今天开始,用“1-2-3”法则管理好自己的每一天吧。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