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什么会“恋物”?心理学家:“过渡性客体”而已,不必紧张

文 / 唐磊情商
2019-08-13 00:19
"

不久前,一个妈妈给我留言,字里行间充满了焦虑和担心,留言的内容大致如下:

我们家孩子3岁零2个月,晚上总喜欢抱着奶奶送的小鳄鱼玩偶睡觉,如果起夜发现小鳄鱼不在身边就会闹,非得把玩偶抱在怀里才肯继续睡。最近,我发现小玩偶已经磨损得看不清图案,就给孩子买了个新的,但孩子一点都不喜欢,在家大吵大闹,直到我把原来的小玩偶还给他,他才停止哭闹。请问,我们家的孩子是不是有什么心理疾病?以后他还会一直这样吗?我该怎么办呢?

其实,这个妈妈留言中提到的孩子行为并不是特例,而是比较普遍的现象,很多孩子都会有自己特别“痴迷”的东西,有的是小玩偶,有的是毛毯、奶嘴、枕巾,等等。

孩子为什么会“恋物”?心理学家:“过渡性客体”而已,不必紧张

孩子为什么会恋物?

孩子从6个月开始,就会对身边的一些物品感到好奇和敏感,甚至会出现很强的情感依赖,在心理学中,这类物品被称为“过渡性客体”

什么是客体?简单说,对我们而言,我们自身是主体,身边可以看到或摸到的外界物品是客体,例如一个小鳄鱼玩偶、一个小毯子等。

什么是过渡性客体?这个概念由英国心理学家威尼斯特首次提出。1951年,威尼斯特指出,人从婴幼儿向青少年转变的过程,是心理从完全依赖到相对依赖转变的过程。

孩子为什么会“恋物”?心理学家:“过渡性客体”而已,不必紧张

在完全依赖阶段,孩子没有你我他的概念,也不懂区分自我和周围环境,认为所有东西都是一体的,所以会认为自己可以控制一切。例如,他会认为自己和妈妈没有区别,他会认为自己渴了水会自动出现并进到肚子里。

在相对依赖阶段,孩子会发现这个世界除了自己之外还有其他人;想喝水的时候,水不会马上到自己的嘴边;想妈妈的时候,妈妈并不会马上出现。所以会逐渐意识到自己并不能控制很多事情。

这时,孩子会因为失去控制感而感到焦虑,变得缺乏安全感。所以,孩子从完全依赖阶段向相对依赖阶段过渡时,就需要一个情感的抚慰物和替代物,这就是过渡性客体

简单地说,过渡性客体,就是孩子获得情感安慰的一个物品。

孩子为什么会“恋物”?心理学家:“过渡性客体”而已,不必紧张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包括威尼斯特在内的很多心理学家,都认为孩子对过渡性客体的迷恋只会出现在6个月~3岁的儿童中,但更多研究发现,7~8岁儿童,甚至是成人的身上,都有过渡性客体留下的印记。

例如,被誉为“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帕瓦罗蒂,他每次在重要场合演出时,口袋里总会装一个白手帕,手帕里总包着一枚弯头铁钉。这是因为在他的家乡,弯头铁定代表好运。包有弯头铁定的手帕,从某种程度上看,就是帕瓦罗蒂的“过渡性客体”。

随着研究的深入,心理学家进一步发现,过渡性客体不仅仅是实体的物品,还是一种行为习惯。例如,有些孩子喜欢含着奶嘴睡觉,当父母拿掉奶嘴,孩子会吸吮自己的手指。含着东西睡觉的习惯,就是一种过渡性客体。其实,随着人的成长,过渡性客体留下的印记可能会影响人的整个生命过程。

孩子为什么会“恋物”?心理学家:“过渡性客体”而已,不必紧张

父母应该如何做?

孩子恋物是每个孩子心理发育过程中必经的一个阶段,但其本质上仍然是孩子缺乏安全的表现,所以父母应该正确地对待。

01 正确认识孩子恋物行为

当孩子出现恋物行为时,父母首先要意识到恋物行为不是“恋物癖”,更不是病态行为,只要孩子基本行为正常,智力和情绪都在正常范围,就不用干预,更不能粗暴地制止。

相反,父母应该从积极的角度看待孩子的恋物行为,认识到孩子和迷恋物品的亲密接触,有利于触觉的发展,更有利于增强安全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心理寄托和心理安慰,这是孩子对外界环境认知和信任的基础,是孩子心理成长不可缺少的环节。

而且,父母应该相信,绝大部分孩子随着心理的发育和认知的成熟,能够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更能够将注意力从迷恋的物品中转移。事实上,大部分儿童在3岁之后,恋物的行为会消失,不再迷恋某样物品。所以父母不应辱骂甚至歧视孩子,而应该尊重孩子的行为和感受。

孩子为什么会“恋物”?心理学家:“过渡性客体”而已,不必紧张

02 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如果孩子的恋物行为比较极端,例如全天都不愿意和迷恋的物品分开,哪怕这些物品一会儿不在身边就焦躁不安,那么家长就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这说明孩子的内心极度缺乏安全感,这非常不利于孩子身体和心理的发展,也会影响未来的亲子关系。

心理专家哈洛曾说:灵长类动物的成长最关键三要素是接触、运动和玩耍

对父母而言,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应该增加和孩子的身体接触,给孩子足够的拥抱、安抚和亲吻;注意引导孩子多参加户外运动,丰富孩子的兴趣和爱好。父母还应该提高陪伴的质量,例如在下班回家的有限陪伴时间里,避免边玩手机边陪孩子;同时,鼓励孩子与同龄孩子玩耍,多与他人交往。这些都有利于孩子更快适应心理转变的过程,避免对物品过度依赖。

孩子为什么会“恋物”?心理学家:“过渡性客体”而已,不必紧张

孩子的恋物程度可以反映出孩子内心安全感的程度,父母应该及时发现并满足孩子的心里需求。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在婴幼儿时期获得的安全感越多,长大后就会越自信、越乐观。

总结一下,在心理学中,孩子所迷恋的物品称为“过渡性客体”,它是孩子从完全依赖向相对依赖过渡期间,获得情感安慰的客体。孩子恋物并非心理疾病,而是心理发育过程中必经的一个阶段,是正常的行为。作为父母,应该正确认识孩子恋物行为,对孩子正常的恋物行为不应加以干预,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对于超出限度的恋物行为,应从根本上解决,即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包括从增加身体接触、引导运动和鼓励玩耍等方式。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