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十二时辰之时间管理

文 / 小糖豆心理
2019-08-08 19:09
"


孩子的十二时辰之时间管理


孩子磨蹭?

注意力不好?

时间管理培养了吗?

手把手教你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孩子的十二时辰之时间管理



孩子的十二时辰之时间管理



孩子的十二时辰系列文章,上一篇《孩子的十二时辰之生物节律》​豆博士给家长们系统介绍分析了孩子每个成长时辰的特点以及会对成年后的一些影响。

既然我们这周系列主题是时间节奏,那就不得不说一下“时间管理”

时间管理是一项长期的习惯。你会经常发现身边有很多高效率让人崇拜的男神和女神,然后来感叹自己的拖延症效应。

豆博士本尊也是个拖延症的晚期患者。因此豆博士深挖分析了一下为何每次都是在最后的期限时间来动手开始做事呢,明明可以提前高效率的完成……非要等到匆匆忙忙。

究其原因,豆博士认为关于时间意识的问题应该出在儿时的哪个成长阶段。

对于孩子越早培养时间管理的能力和意识,都是非常必要的。既能促进孩子按时完成任务,也可提升孩子的专注力,使学习和生活能力强、更有效率。

孩子的十二时辰之时间管理


会管理时间之前,要先养成习惯。

时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时间可能是黑夜与白天的差别,也可能是睡觉与吃饭的差别,至于是1分钟、1小时还是1年对于孩子来说都是一样的。

怎么认识时间呢?

从生活作息规律开始。上一篇《孩子的十二时辰之成长的规律》我们已经讲到每个人都是有自己的生物节律,每个器官、每个系统都有着规律的节奏,这些节律不是一天改变和形成,是需要一段时间。

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先给孩子养成规律,认识自己的生活规律。

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家长利用图片把抽象的时间概念和事情转换为视觉,新鲜的色彩、可爱的图片以及可以让孩子标记的版面,都是孩子从视觉化认识时间和自己生活作息的开始。

例如早上起床清单:按照宝宝先后要做的顺序,穿衣、洗漱、吃饭等


孩子的十二时辰之时间管理



孩子每完成一项就可以自己画“√”,让孩子有足够的参与感和成就感,就会促进孩子完成每项任务的动力,同时也会对特定时间内自己要做的事情慢慢养成了规律。

孩子的十二时辰之时间管理


会管理时间之前,先认识时间的概念

认识时间、时间观念需要从学龄前阶段开始。让孩子从小就意识到时间、日程是什么,它们有什么重要性。

认识时间肯定少不了“表”,复杂的表盘对于孩子来说当然不是直接拿来教,即使孩子会从1数到12,但也代表孩子对时间有了认识。

家长们可以先从孩子很小的时候起在房间挂一个静音的“钟”(越简单越好),让孩子看到“钟表”的转动与变化。


孩子的十二时辰之时间管理


认识任何事物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动手。你可以做一些亲子活动,例如用彩纸给宝宝做一个手表,或者利用废旧的纸盒做成表盘,虽然孩子依然不明白钟表与时间的联系,但用多接触多动手的方式,让孩子认识到表与时间的关系。

孩子的十二时辰之时间管理


你是否也曾遇到孩子在外玩耍的不想回家,到了吃饭时间孩子依然沉浸在玩具、动画片的世界里,而老母亲们从柔情似水的温柔被逼迫到河东狮吼的惨状呢!

研究显示孩子在7岁之前对时间是很难产生联系的,因此想要孩子有效明确时间,要借助一些辅助的工具,例如沙漏、闹钟。


孩子的十二时辰之时间管理



玩耍中孩子的大脑处于兴奋的状态,因此会屏蔽掉很多信息,想让孩子按时的结束某些任务或者玩耍时间,老母亲需要提前开始让孩子逐渐平静下来,而不是处于兴奋状态下马上立刻的恢复平静状态。

建议家长们提前30分钟开始提示孩子某项任务即将进入结束的状态。可以把30分钟划分成2个10分钟,然后进入5分钟提示,最后进入最后时间的阶段,

因为每一次的提示,都会让孩子逐渐收回兴奋的状态,慢慢的回到平静状态,这样既会避免孩子闹情绪,也让孩子体会时间的意义,同时也给孩子建立了遵守时间的规矩。

孩子的十二时辰之时间管理


会管理时间之前,理解时间都去哪儿了?

时间都去哪儿了?同样借助视觉让孩子来理解。家长可以把孩子每天的作息时间与孩子一同用不同颜色的彩笔代替每个时间任务,画成一个饼图,让孩子更加直观的看到每项事情所用掉时间的长短,来理解时间都去哪儿了。


孩子的十二时辰之时间管理


培养时间观念需要一个长久的过程,当孩子开始习惯这种预计时间的思维,那么孩子就会对自己所做的每件事情所耗费的时间有大致的预算,学会预算时间,是孩子管理时间,规划自己日程的开始。

孩子的十二时辰之时间管理


时间管理,从制定日程开始

日程表是孩子学会管理时间的开始,它不仅能让孩子对一天的时期有预先的了解,还可以让孩子更有安全感。

家长们肯定不解,这个时间与安全感有什么联系?你们心理学就喜欢用孩子的安全感来说事儿。

家长们可以回想一下,为什么刚开始送孩子去幼儿园的时候孩子哭闹不止,不喜欢去幼儿园,但是去了一段时间以后孩子就不会哭闹?

这是因为孩子对于刚去幼儿园一天要做什么一切都是未知的,孩子也不知道自己一个人要在那里待多久。这就会造成孩子的焦虑和不安。

但是,等孩子每天在幼儿园熟悉后,知道一个人将会做什么,在幼儿园要待到什么时间可以见到爸妈的时候,他已经确定这是自己每天的任务的时候,就会恢复到平静。

焦虑来自时间,平复也来自时间,可见时间的力量。

如果在送孩子去幼儿园之前,孩子对时间开始有了认识,那么妈妈可以利用画圆饼的方法把家里时间、幼儿园时间以及再见面的时间直观的展示给孩子看,让他对一天之内的安排有了概念就会减少孩子的担忧、焦虑。

当孩子获取到足够的安全感时,才会更专注、完成的效率越高。

那么日程表要怎么来制定呢?

①. 与孩子一同来制定

②. 包含每个时间段

③. 需要完成的项目

④. 项目完成反馈(是否完成)

⑤. 讨论奖罚制度

按照轻重缓急一同与孩子安排合理的时间顺序,是制定管理时间的要点。

让孩子区分哪个部分是每日必须要做的,哪个部分想要做,同时教会孩子很多事情即使我们不喜欢,有时候也是必要的。

虽然必要和想要有时冲突,但是如果能合理的安排好时间、顺序就能顺利的完成一些不喜欢的事情。

如何教孩子来划分区分事情


孩子的十二时辰之时间管理


①. 很重要很紧急的事情(A级:马上要做)

②. 虽然很重要但不紧急(B级:接着要做)

③. 虽然紧急但是不怎么重要的(C级:再接着做)

④. 不是很重要也不紧急的(D级:不一定要做)

只有明确了事件的程度,自然就容易划分出先后顺序,同时减少了拖延,或者避重就轻的乱做。

孩子的十二时辰之时间管理


时间管理,与奖罚因果无关

制定时间管理日程表,关键与动力都来源于奖罚环节。成也关乎它,败也关乎它!

奖罚首先最好不是物质奖励,不能让孩子觉得奖励与完成日程表的任务是有因果关系的。

所以可以让孩子选择一些例如与朋友、家人共同想要完成的事情或愿望作为孩子的内动力,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证明自己,看到自己的努力和变化,从而转化为自主性的动力。

孩子的十二时辰之时间管理

教会孩子时间的秘密,避开父母时间误区

时间管理其实是一个假命题。时间就这么24小时,怎么管理都是不多不少刚刚好,那么管理的是什么?

孩子的时间秘密:

i. 让孩子在时间管理中学会的其实是自我管理。让孩子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

ii. 让孩子明白学习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因为时间是不可逆转的,要跟上成长的脚步,让时间更有意义,更有效率,不辜负自己。

iii. 孩子时间管理的目标预留自由支配时间,“玩”是孩子的天性。只要完成日程表内的任务,剩下的归孩子。

父母的误区:

a) 照葫芦画瓢硬套日程表。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要一对一来针对性的制定。原则是目标在合理范围内,没有让孩子感到压力为准,并且一定要有剩余留给孩子。

b) 忽略孩子成长的规律。有的家长比较心切,出现拔苗助长式。7岁以前孩子对时间没有概念是正常的成长规律,要注意每个孩子成长规律中的特点进行选择来培养。

c) 心太急。时间管理是一种习惯的培养,不是技能技术的培养,需要长期奋战,而不是短期达到效果。保持好家长的心态和耐心,才会迎来自律自控的“别人家的孩子”。

d) 忽略亲子关系。亲子关系是一切教育的基石,技巧千千万万,关系破坏了什么技巧面前都没有多大的效果。


孩子的十二时辰之时间管理



好的习惯要家长耐心的培养,有时候孩子的习惯不好或者方法不对,是家长太过心急或过早放弃坚持。

要先养后才能成,所以习惯需慢慢来养成!

- END -

小糖豆心理,助力家庭成长!作者:梓涵博士,复旦大学心理学博士生,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游戏治疗师、音乐治疗师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孩子的十二时辰之时间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