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呵护少年儿童心理健康
[人物简介]杨超 乌鲁木齐市第四人民医院儿童心理科 主任,从事精神医学与临床心理治疗工作20年,擅长儿童期精神疾病的诊治、亲子关系的调整、儿童压力的识别与处理,以及儿童青少年情绪心理问题的诊断与治疗。
8月6日,杨超在办公室内查阅资料。(记者刘薇摄)
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讯(记者刘薇)“孩子的成长如同栽种小树,儿童心理疾病就像早期树上长的小虫子,越早发现,捉走,孩子就能越早走出阴霾,快乐成长。”近日,谈及自己的专业,乌鲁木齐市第四人民医院儿童心理科主任杨超这样说。
在她看来,爱是治愈心理疾病的一剂良方。
倾听孩子心底的声音
杨超原本是临床心理科的医生,从医数十年来追溯很多成年患者病史时发现,早在他们青少年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心理疾病的症状,因为错过最佳治疗时间,部分患者拖成了重症。
杨超开始思考,应该让更多患儿在青少年时期就发现病症,及时治疗。
“成人中出现的心理疾病,儿童往往都会出现,还更复杂。”2014年,杨超主动请缨,调至儿童心理科工作。
杨超介绍,青少年中较为常见的疾病就是情绪障碍,这种疾病的症状多表现为冲动、易怒,甚至有的孩子会自伤。这些症状,常常被家长误以为是青春期的叛逆,导致孩子贻误治疗。
15岁的青青(化名)初中时成绩优异,进入高中后却突然不愿意去上学,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也不和家人说话。她的母亲走进了杨超的诊室,咨询该如何处理。
杨超听完后,提了一个要求:下一次就诊,希望是你们全家一起来。
几天后,一家三口一起来到杨超的诊室,杨超让他们还原家庭生活中的场景。一番观察后她发现,父母对青青的要求是只要学习好,其余都不用她操心,但只要成绩没有达到父母的要求,就会对青青横加指责,父亲甚至会动手打她。
“孩子的心理问题,折射出家庭的问题,要帮助她,必须改变她的家庭状况。”杨超说。
治疗的过程也成为这家人重新认识彼此的过程。青青逐渐明白了父母的苦心,父母也开始了解、关心她的情绪,帮助她排解压力。如今,青青已经重返校园。
拒绝给孩子贴标签
班级里的“小调皮”上课不认真听讲,可同学掉了橡皮、摔了钢笔的响动,总能引起他们的注意。你是否想过,这样的孩子或许并非故意捣蛋,而是因为患有注意力缺陷多动综合症。
不久前,杨超接诊了一名这样的小女孩。她的母亲反映,她总是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也不好,为此没少受批评。
经过评估,杨超发现,她是因为脑部功能缺陷而导致的注意力不集中。“通过药物治疗,她的症状很快就得到缓解,但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身边人为她贴上的‘不聪明’、‘调皮’的标签,可能比疾病更可怕。”
身病易治,心病难医。尤其是由于旁人对疾病的不了解,患儿们被随意贴上标签,这无疑是二次伤害。
“医生要主动把健康知识送到群众身边。”目前,杨超已经在部分社区、企事业单位进行过专题讲座,今后她还计划走进校园或公益活动中,宣传儿童心理健康,让更多的人共同呵护青少年儿童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