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对生活抱有缺憾感对未来感到悲观,应这样做才能感到快乐

文 / 心理学知识星球
2019-08-07 02:04
"

文 / 心理学知识星球

有句俗话是这样说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你认同这句话吗?其实这句话是片面的,因为性格有小部分是天生的,但更多的是经过后天塑造而成的(即家庭环境,父母教育、生活环境等因素)。在这里我想说的是性格(性格也称为人格)是可以经过后天改变的,我一直相信一句话“命运的决定权不在上天手中,而在于自己手中。”所以形成性格的主动权不在命运手中,而在每个人自己的手中。

下面是正文: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一部分人对自我的批评程度相当高,甚至到了自我憎恨的地步。他们时常感到情绪低落、悲惨或绝望;很难从这种负面心境中恢复过来;对未来感到悲观;普遍的羞耻或负罪感;自卑感;甚至有些人有了轻生的念头。其原因在于他们无法感到快乐,长期对工作、家庭和日常生活缺乏兴趣。在心理学上这类人属于抑郁型人格

心理学:对生活抱有缺憾感对未来感到悲观,应这样做才能感到快乐那么如果你符合下列特征中至少三项那么就属于抑郁型人格障碍
  • 情绪消沉、不快乐以及萎靡不振,而非悲伤。
  • 自我感觉无价值、无能力、无意义。
  • 广泛的消极性、悲观性、不论对己对人都有批评心理
  • 强烈的负罪感、懊悔感和遗憾感。
  • 慢性的快感缺乏、无法感到快乐和成就感。
  • 具有过度担忧以及苦恼自责的倾向。
  • 负面的、批评的,有时甚至是伤人感情的人际交往分格。

这类人格沉溺在过去的失败与自责中无法自拔,对生活也总抱有缺憾感。他们的人际风格偏内向,缺乏自信心。长期郁郁寡欢、消极、极度悲观,大多数时间都感到空虚凄凉、并且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这类人格常以消极和不快为主导的心境状态,表现在低自尊、高度自我批评、忧虑的自我否定信念。在这里说一下大部分抑郁型人格都来自女性,在一项有关抑郁型人格的资料中表明女性存在的抑郁型人格比男性要多。

下面来了解一下抑郁型人格的形成来自什么原因

像其他人格一样,都是由童年或成年早期形成的。由于从小缺乏家庭和社会支持、父母的批评式教育、父或母丧失或父母离婚给其心理造成了影响,或者是长时间经历失败、失望的负面生活经历影响,慢慢的发展成了抑郁型人格。

由于长时间沉浸在负面情绪中使自己对自身、他人、世界以及未来存在负面信念。而在行为上也缺乏对任何事的兴趣并很少去努力和坚持,总是存在做事拖延或者是总是三分钟热度。抑郁型人格是一种持续、广泛的消极模式,对于负面事件,特别是丧失亲人或感情、工作上的失败对抑郁状况的加剧起了关键作用

心理学:对生活抱有缺憾感对未来感到悲观,应这样做才能感到快乐我相信你在看完上文这些介绍后对抑郁型人格有了了解,那么下面是改变抑郁型人格的方法

抑郁型人格主要特征是动机缺乏和对周围世界与生活的无趣感。他们对自己、世界、他人和未来存在负面认识,这是这些负面认识导致了抑郁型人格的发展。他们认为世界是严酷的、丑陋可憎的、令人不快的,而未来也是空虚的、绝望的、徒劳的。对他人的看法则是没爱心、无能且严厉的。那么首先就是从思想信念上开始改变,其次是行为上改变

思想信念上的改变:上文也说了这类人格对自己、他人与世界存在负面认知,那么首先要做的就是矫正负面的思想信念。比如“自己与生俱来无价值”对于这种想法要即使摒弃,给自己建立一种更为积极的正向的对自己的看法即世界观,如“天生我才必有用”“我存在即是有价值的”要给自己建立这种积极的思想与信念,不要让自己长期沉浸在消极情绪中

我们应“活在当下”,不要使自己沉溺于过去的失败中无法自拔,过去的已经过去,无论你怎样做都回不去,不去把握现在、珍惜当下,让自己每一天都用微笑去面对。那不是有句话说的好“开心过是一天,不开心也是过一天,那为何不让自己开心过好每一天呢?”

行为上改变:行为上改变最好的方法是人际互动,因为这类型人格有部分原因是人际关系差而使他不被人理解或认可导致抑郁,这类型人格在人际关系上可能是肤浅、有缺陷的,或者不顺利且冲突不断的。这类人格喜欢对他人冷嘲热讽以及容易被他人所激怒,所以应从人际交往上做出改变,多参与一些人际交往技能训练,可以使自己在社会关系方面有所改善

其次是在工作上学会享受日常公司活动,减少工作上的不快乐感,减少因工作带来的焦虑与担忧感,尽量使自己保持积极的心态去参加各种社交活动与公司组织的竞赛类活动。

心理学:对生活抱有缺憾感对未来感到悲观,应这样做才能感到快乐总结:

如果要改变抑郁型人格障碍,应正确认识、评估和矫正对自己与他人的负面认知,并建立与维持促进正面情感的信念和行为。努力让自己感受正面情感状态(如好奇、兴奋、希望、兴趣、快乐、满意、满足等),这样可以使你摆脱抑郁的负面情绪,也能更好地觉知正面情感、关注当下,而不被过去和未来占满心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