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进步了,下一代却越来越难以快乐?摆脱抑郁,幸福能力很重要

文 / 素质教育观察
2019-08-06 20:05
"

现在的孩子不愁吃穿,却依然有着许多不如意和不快乐。以前人们想读书没有条件,现在的孩子父母愿意花重金,却对学习丧失了兴趣。

每年都有孩子因为学习成绩不好自杀,因为父母打骂和老师批评而自杀。有人归因为“温室里的花朵太脆弱”。说实在的,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而更重要的原因却是:孩子缺少幸福的能力。

时代进步了,下一代却越来越难以快乐?摆脱抑郁,幸福能力很重要

得抑郁症者的年纪越来越小了

近年来,关于孩子抑郁自杀的消息不时传出,而在大学生中的抑郁症发病率更是逐年攀升。

以前有人说:没谈过恋爱的大学不完整。如今的说法是:没抑郁过的都不算大学生。

大学生抑郁高发似乎已成了常态,他们缺乏动力、逃避问题;他们生活紊乱、自我憎恨、孤立自己……

他们不想聊天、不想恋爱、不想参加活动,生命缺少了灵魂,觉得一切都没劲。

世界卫生组织在2017年发表的报告显示,四分之一的中国大学生承认有过抑郁症状。

有官方统计显示:得抑郁症的人平均年龄越来越小了。

时代进步了,下一代却越来越难以快乐?摆脱抑郁,幸福能力很重要

压力大是一方面,没有人生目标和动力是另一方面。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有高考的目标,但上了大学,一下子失去了目标,一些学生就会变得无所事事。

大一,正是学生从依赖走向独立阶段的过渡期,如果孩子此前都在父母的安排和包办下生活,现在离开父母独自安排自己的学习与生活,一定会感到适应不良,无所适从。

不少大一学生都会觉得大学生活和自己想象的不一样,有人表示“不愿意去打破以前高中生活常规,感觉现在这个状态很糟糕,也不愿意去改变。”

到了大三,学生面对人生的重新选择,更会陷入迷茫和焦虑中,担心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不愿意走进社会。

因此,有一种“逃避式考研”现象在大学生里兴起。但考研的压力也很大,他们也会倍感焦虑,加上父母频繁的询问,让他们越来越不安。抑郁多见于大学向社会过渡的阶段。

时代进步了,下一代却越来越难以快乐?摆脱抑郁,幸福能力很重要

抑郁症的表现

一、持久的情感低落

闷闷不乐、无愉快感、兴趣减退,甚至度日如年、生不如死。自我评价低,觉得自己活得没有价值,感到人生无望,自责自罪,甚至出现妄想或幻觉。

二、思维迟缓

思路闭塞,反应迟钝,感觉“脑子像涂了一层糨糊一样”。不喜欢说话,语速明显变慢,甚至对答困难,严重者无法顺利与人交流。

三、意志活动减退

行动缓慢,不想做事,不愿与人接触,闭门独居、疏远亲友,有人整日卧床,甚至不吃不喝不睡、不修边幅,时有自杀的想法或行为。认为“自己活在世上是多余的人”“死是一种解脱”。

四、认知功能损害

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障碍、反应时间延长、警觉性增高、抽象思维能力差、学习困难、语言流畅性差、空间知觉、眼手协调及思维灵活性等能力减退。认知功能损害导致患者社会功能障碍,而且影响患者远期预后。

五、身体机能异常

睡眠障碍、乏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便秘、身体任何部位的疼痛、性欲减退、阳痿、闭经等。出现恶心、呕吐、心慌、胸闷、出汗等。少数患者可出现食欲增强、体重增加。

一般而言,这样的状态持续2周以上就是抑郁症了。

时代进步了,下一代却越来越难以快乐?摆脱抑郁,幸福能力很重要

有人曾这样描述自己得了抑郁症的感受:

躺在床上一动不动,一直骂自己:“废物、去死”。

我也不想一直这样躺着,可是一下床便觉得头重脚轻,要摔倒。

抑郁症并不是身体上的病痛,而是活力的丧失,而这远比身体上的病痛来得更加可怕。

它可以摧毁一个人的情绪控制系统,一点点小困难就能让你感觉到天要塌了,总想着以自杀来早点结束这无边的绝望。

时代进步了,下一代却越来越难以快乐?摆脱抑郁,幸福能力很重要

新型的抑郁倾向:微笑抑郁症

这类人表面上看上去开朗爱笑,其实私底下独处时,常常情绪低落,感到压力大、疲惫不堪,甚至还会觉得呼吸困难,人生没有意思。

有一位女孩,在同学眼中聪明能干、乐观坚强、幽默搞笑、交友广泛。谁也没有想到这样一个开心果,却有着中度抑郁。

  • 一个人的时候,整天无精打采,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精神;
  • 每天都睡不够,起床非常困难,什么事都没做也会觉得很疲惫;
  • 在家人眼中,觉得她特别懒惰;
  • 而她也很容易自我否定,觉得自己没有价值、一无是处;
  • 心里面总觉得堵着一块大石头,有时连呼吸都觉得困难;
  • 总觉得活着没有意义,脑子里时不是闪出自杀的念头。
时代进步了,下一代却越来越难以快乐?摆脱抑郁,幸福能力很重要

有人说,抑郁是一种“好人病”,因为不想给大家带来不快乐,长期压抑自己的负面情绪,隐藏着自己的真实想法,攻击性无法向外释放,只好向内攻击。长期就形成了抑郁。

时代进步了,下一代却越来越难以快乐?摆脱抑郁,幸福能力很重要

从小培养孩子幸福的能力有多重要?

幸福,是一种感受,也是一种创造自我价值和快乐的能力。现代人幸福感太低,长期的沉闷不快压抑在心里,才会有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

先来说说快乐。童年的快乐是一生快乐的基础,但现在许多大人提起孩子的快乐,如临大敌。他们说“小时候快乐了,长大就等着吃苦”。这是一种对快乐的片面曲解。

首先,幸福里所拥有的快乐不是那种短暂的享乐,而是一种可持续的快乐。

简单地说,如果孩子觉得冰琪凌好吃,吃起来很快乐,他就一直吃,到后来他就不舒服了,拉肚子了,这种快乐过后就是痛苦。

但如果让孩子学会有所克制,只吃一支,就足以把它的醇香美好感觉留存,永恒地记住它的味道,这样的感觉就是幸福的味道。

  • 因此,幸福里含有克制的味道。
  • 还有,就是尊重规律,肚子不能一直接受冷的刺激,这就是规律。
  • 尊重规律的前提是,学习和了解规律。这里面,家长和孩子都需要学习。
  • 此外,还要懂得平衡,把握刚刚好的度。吃一根,就是刚刚好。

这样,才能在一种良性的可持续的均衡中循环。

时代进步了,下一代却越来越难以快乐?摆脱抑郁,幸福能力很重要

幸福的第二个含义是,快乐过后有沉淀,使人充实和得到提升

例如,孩子通过学习来获得成长,是一种幸福。现在许多大人一味强调学习的苦,用施压和逼迫的手段给孩子带来不好的学习体验,这是导致许多孩子厌学的一个重要原因。

为什么不能改变一种态度呢?学习中虽然有苦的成分,但如果遵循孩子的心理特征来引导他们主动学习,是完全能够感受到学习带来的成就感和快乐的。

第三,幸福可具体表达为人际关系中的主动权和话语权。

哲学上说,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个人都离不开关系,在关系中有存在感、满足感和价值感,还有自己的主动权和话语权,这就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人的尊严表达。

这里面就含有了被看见、被尊重、能够做自己。许多孩子从小生活在父母的意志下,失去主动权和话语权,不知道如何做自己,才有了到大学后不能适应,大学出来后迷茫,感受不到自己的价值感,而产生了抑郁。

另外一些孩子,因为被忽略感受,负面情绪不被家人接纳而无法做真实的自己,笑容成为他(她)们的防御机制。他们觉得悲伤是无法示人的,脆弱是可耻的,久而久之,就得了微笑抑郁症。

我们要学会看见孩子,学会尊重规律,学会和孩子一起创造快乐的能力,同时也学会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真正健康快乐地成长,成为一个有幸福能力的人。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