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背后的故事:优秀的家庭教育会培养出优秀的人
1
今年夏天最火的电影,必然是《哪吒之魔童降世》,不仅一举摘得了国内上映动画票房第一名次,更一骑绝尘向上冲刺,眼见要创造更高的票房记录。
年初《流浪地球》让人看到中国科幻电影崛起的迹象,这个夏天又让人对中国动画有了更大惊喜和更高期待。
很多人也不由拿1979年经典动画《哪吒》相比,虽说都是依据神话改编,但这部2019年版“史上最丑哪吒”有了大幅度改动。
争议最大的在于剧情,特别是传统的哪吒割肉剔骨报答父母的情节全都不见。
要知道,那个场景惹了多少小朋友的泪啊。
但在《哪吒之魔童降世》中,李靖夫妇始终站在儿子这边,担心着他的安危,维护着他的任性,
甚至在天雷降临时李靖宁愿以命换命,以求保全哪吒,
即便他是魔丸降世,但也是自己的儿子啊!
实话说,这样的剧情设置,比起传统的与父母反目成仇,不够具有戏剧冲突和感染力,
但却更加感人和鼓舞。
作为这部电影的导演和编剧,名叫饺子,真名杨宇。
出自他手的哪吒家庭如此温馨,其实与他本人的成长经历密不可分。
2
杨宇出生于1980年四川泸州的一个普通家庭,父母都是普通医生。
从小学到高中,杨宇的学习成绩都很不错。
杨宇从小喜爱画画,但受家庭熏陶影响,高考填报志愿还是选了医科。
就这样他成为华西医科大学的学生。
如果按照规划的路线走,毕业后在医院工作,有着稳定的工作,一生的安稳都能预见。
可偏偏,他在大三那年,命运轨迹转到另一个方向。
那一年,他的一个同学突然从药学院转行,从事自己喜爱的软件开发。
这一举动点燃了杨宇内心长久埋藏的梦想,
“我也要去做以后不会后悔的事情,我要当一个——漫画家!”
他的念头遭到许多人反对,
“好好的医生不当,去做看不到前途的漫画家做什么?”
“你都大三了,为什么不踏踏实实毕业找工作呢?”
“你确定自己是画漫画的料吗?”
全是打击的说辞,而只有杨宇父母却这样说,
“既然喜欢,那就试试看。”
之后的大学生活,杨宇一头扎进漫画和动画制作的学习中,废寝忘食。
他在上学期间制作了一个小短片,被成都一家三维动画广告公司看中,
就这样,杨宇跨出了动画制作的第一步。
3
广告公司工作一年来,提高了他的水平和眼界,但杨宇想要的并不止这些。
他选择了辞职,想要去做真正的动画。
依旧有许多劝他的声音,但还是杨宇的父母站在他这一边,
“想辞职,那就辞吧。”
至此,杨宇在家一呆就是三年半。
这三年多时间,他足不出户,甚至把网线都拔掉,专心致志做自己想要的作品。
父母的一再支持,给了他充裕的创作环境。
很多人都在等着看杨宇的笑话,有时甚至杨宇自己都要撑不住了,只有父母在坚定支持他:“我们相信你。”
这期间,杨宇的父亲病故,每月只有1000多元退休工资的母亲,依然坚定地支持他:“我相信你可以。”
最终,在2008年,凭借一人、一电脑,他完成16分钟的动画短片《打,打个大西瓜》。
这一部充满政治隐喻的短片,震惊了整个动画业界,被网友誉为“华人最牛原创动画短片”。
在随后几年里,这部短片在国内国际夺得了30多个大奖,包括第26届德国柏林国际短片电影节国际竞赛单元最高奖项“评委会特别奖”。
有了这部短片的成功,才有后来杨宇工作室的成立,有了后面投资人的慧眼,
直至有了这部《哪吒之魔童降世》。
4
我们现在看这部电影,里面最动人的点,便是哪吒的父母始终包容他、保护他、爱着他。
他们不像老版《哪吒》,面对龙王的愤怒,面对百姓的抱怨,一起站在哪吒的对立面,要擒住“逆子”消除灾难。
这不仅是社会价值观的转变,更是一个人在受到家庭关爱后,在自己作品里呈现出的温情。
仔细想想,身为“魔丸”降世的哪吒,与当时执意追求梦想的杨宇,是不是有共同点?
都有悖于人们的传统观念,都和世俗舆论相对抗。
哪吒背后有父母的关爱,由“魔种”变为救世主。
杨宇背后有父母的支持,创造出中国动画电影的奇迹。
倘若当时父母一再坚持他去从医、反对他辞职,禁止他的“啃老”,还会有现在的杨宇,现在的《哪吒》吗?
之所以这么坚定,是因为父母相信儿子在做喜欢的事、正确的事,
至于他能否成功,这不重要。
杨宇曾经:“没有父母的鼎力支持,就没有我现在的一切。”
他回忆起当年时光:“在这三年多时间里,母亲跟我住在一起,在消费方面我们能省就省:经常去超市找特价,吃的基本以素食为主,穿上基本没买过新衣服……”
优秀的家庭教育,比起各种名师名校,更有可能让一个人变得更优秀。
5
有人问杨宇《哪吒之魔童降世》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杨宇回答说:“打破成见,做自己的英雄。”
我觉得背后还有另外一层含义:“用爱和包容去成就英雄。”
哪吒是我们的“小英雄”,父母则是我们的“大英雄”,
优秀的家庭教育会培养出优秀的人,更需要父母去变得优秀和开明,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去相信他、支持他、鼓励他,比起为他自作主张选择道路,
显然更加明智和正确。
也在很多新闻看到,父母将孩子视为私有财产,从学习、生活、恋爱各方面都要严格按照自己规划走,
这样培养的孩子必然是心智不健全,甚至是危险的,
近年来弑父弑母的惨剧让人痛心,走上不归路的本质还是家庭教育的畸形。
或许我们通过杨宇的例子能有所启发和感悟,
家长更应该去做孩子的师长和朋友,有引导和教育的职责,但没有操控和占有的权力,
路要自己走,才配成为英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