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阶段应当读的3本心理学书籍

文 / 三刀心理
2019-08-05 02:06
"

关注三刀心理,每天更加了解自己。

比起高中,大学多了几分开放;比起社会,大学又多了几分封闭。大学阶段是一个人从校园走向社会的过渡,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拐点。大学生最常见的心理状态,就是站在象牙塔中窥视着社会。

在这样一个特殊环境下,人的心理也会发生剧烈的波动与变化,如果在这种时候接触了几本大有裨益的心理学书籍,其所产生的影响也将更为深刻和悠远。

大学阶段应当读的3本心理学书籍

需要明确的一点是,虽然我推荐的内容是“心理学书籍”,但我推荐的对象是“处于大学阶段的学生”。所以我不仅要考虑推荐书籍在心理领域的专业度,也要考虑其是否适合大学生阅读,是否能够给大学生带来有价值的内容。

大学阶段应当读的3本心理学书籍

比如,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引论》是心理学领域的经典巨著,但我不会在这里推荐它。因为其所涉及的泛性论、释梦以及各种极端神经症,都使其成为了一本专业领域巨著,而非大众化读物。它适合那些对心理学领域感兴趣的人,而这类人只是大学生群体中的一小部分。

话不多说,这里我从个人角度来推荐三本书,希望能够对大学生有所帮助:

《自卑与超越》

大学时期是一个树立人生目标、寻找人生意义的时期,而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的《自卑与超越》,就恰如其分的探讨了这些问题。

大学阶段应当读的3本心理学书籍

与心灵鸡汤般的书名所不同的是,这本书以探讨人生的意义为中心,涉及个体、家庭、学校、职业、爱情、社会等一系列实际而不可避免的话题,叙述通俗而角度新颖,既能给人以醍醐灌顶之感,又能在读者心中埋下深远的思考。

《自控力》

我大学时期最后悔的事情,就是直到大四才读了凯利.麦格尼格尔的《自控力》。

作为斯坦福大学最受欢迎的心理课程,“只需10周便能成功自控”的噱头丝毫不夸张。它把自控从单纯的心理状态中剥离出来,用一系列客观有力的实验解释了自控的方方面面,从而使得读者对自控机制有了全面的了解。在此基础之上,相关心理指导便显得有效了许多。

大学阶段应当读的3本心理学书籍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尽管这本书观点新颖,论据充足,但这并不代表你看了它就能成功自控。

讲到这里可能会有人说:“我懂你的意思,就是不能光看不吸收,对吧?”

很遗憾不止于此。这是一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书,它所倡导的实践并不仅仅是在每节后给你几个小练习,还包括在论述过程中不断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在本书所描述的“自控力”中,实践本身就是理论的一部分,而非理论的运用结果。

也就是说,读懂并吸收只是一个小小的开始,真正的自控是需要你随时带着的这本书,有需要便翻阅它。

《狂热分子》

说起群体以及大众心理学,更多人可能想到的是的古斯塔夫.勒庞(Gustave Le Bon)的《乌合之众》。诚然,从发现问题以及制定体系的角度来说,《乌合之众》有着不可磨灭的地位和价值,但就解释问题以及解决问题而言,显然其它作品能够做得更好。

大学阶段应当读的3本心理学书籍

这里我推荐另一本关于群体心理学的巨著,它就是埃里克.霍弗(Eric Hoffer)的《狂热分子》。这本书的优点恰恰就是乌合之众的痛点:通过浅显有力的句子来揭示某个道理,并用通俗的语言解释它,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当你做不好自己的事时,别人会耻笑你,但你帮助别人时,没人会耻笑你。”这本书用一句话便生动地点出了群体心理中的精髓,类似的警言妙句,在书中还有很多。

虽然涉及的问题不多,但本书有理有据,令人信服,这对于极具批判精神的大学生来说是相当具有感染力的。

大学阶段应当读的3本心理学书籍

以上便是我所认为的“大学阶段应当读的3本心理学书籍”。当然,不仅仅是大学生,任何人有需要都可以随时拿来阅读。

(分类:心理)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