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完美的人,在人际交往中反而不受欢迎!这是怎么回事?
小李是某家大型外资企业的职员,他能力超群,为公司赢得了很多的客户,获得了巨大的利润。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他在同事中并不受欢迎,很多人都有意无意地躲避他,甚至还有人私底下挖苦他,叫他“机器人”。他在公司里没有一个朋友,经常独来独往,很是寂寞,不明白别人为什么要这样对待他。
有一天晚上,苦闷的他独自到酒吧喝得酩酊大醉。第二天睡过了头,他急匆匆赶到公司时已经迟到了一个多小时。他以为老板会因此责怪他,同事们会瞧不起他,他甚至做好了辞职的准备。然而,令他惊奇的是,老板不但没有责备他,反而对他大加赞赏,同事们也从此开始对他笑脸相迎。他不知道,他的无心之过帮助了他,使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丰满起来,变成了有血有肉的人,而不再是“机器人”。
生活中也常常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一些在各方面都表现优秀、近似于完美无缺的人,往往在人际交往中不太讨人喜欢;相反那些虽然很优秀,却偶尔犯小错误的人深受人们的青睐。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犯错误效应”,也叫“白璧微瑕效应”,即小小的错误反而会使有才能者的人际吸引力提高,白璧微瑕比洁白无瑕更令人喜爱。
社会心理学家阿伦森设计了这样的实验:在一个竞争激烈的演讲会上,有四位选手,两位才能出众,几乎不相上下;另两位才能平庸。才能出众的选手中有一位不小心打翻了桌上的咖啡,而才能平庸的选手中也有一位打翻了咖啡。实验结果表明:才能出众而犯了小错误的人被视为最有吸引力;才能出众而未犯错误的人吸引力居第二位;才能平庸而犯同样错误的人最缺乏吸引力。
心理学上对犯错误效应提出了两种解释。通常,人们都喜欢结识一些品行能力都很优秀的人,但是如果他们表现得过于完美,没有一丝瑕疵,又会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人们对于这样的形象不是真正地接纳和喜欢,而是一种保持距离的敬而远之。
另一种解释是从人的自我价值保护的角度阐释的。通常情况下,人们都喜欢有才能的人,才能与被喜欢程度是成正比例关系的。但是,大多数人都不喜欢充当“绿叶”的角色,如果对方能力超群,所有的鲜花与掌声都是给他的,自己跟他站在一起,只能衬托他的“威仪”,显示自己的卑微。时间久了,换做谁都不会喜欢这样一个时刻提醒自己无能和低劣的对象。相反,一个犯小错误的能力出众者则降低了这种压力,缩小了双方的心理距离,保护他人的自尊,因而也赢得了更多人的喜爱。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完美的人并不招人喜欢,“断臂的维纳斯”则更富有魅力。如果你是一个强者,不要过于追求“锦上添花”,适当地“示弱”,适度地暴露些“瑕疵”反而会赢得更多的掌声。
有一位大龄未婚女性,学历高,容貌姣好,事业有成,在很多人眼中算得上是很完美的人了。当然她对自己的另一半的要求也很高,既要外形帅气、阔绰多金,又要家世优越、有品味,对方稍微有缺点癖好,就觉得不能接受。抱着这种宁缺毋滥的观点,眼见身边远远不如自己的女友都走上了婚姻的殿堂,自己转眼快到四十了,还是孑然一身。她感到很困惑,自己这样完美的女子,怎么就遇不上优秀的男人呢?其实,正是她的这种“完美”吓跑了一大批追求者。很多没有她优秀的男士,害怕她的光彩让自己黯然失色,只好望而却步,打消了念头。
当然,并不是说一个人犯的错误越多,越能增加魅力,“犯错误效应”的产生是有条件的。犯错误者应该是那些具有非凡才能的人,而且是偶然地犯一些无伤大雅的小错误;如果是能力平庸的人犯错误,反而会让人更加厌恶。另外,“犯错误效应”的产生也存在一定的性别差异。研究表明,男性更喜欢犯过错误但能力非凡的女性,女性往往喜欢没有犯过错误但能力非凡的人,而不考虑对方是男性还是女性。
犯错误效应在教育中也经常发生着作用。对于那些非常权威、从不犯错的教师,学生也许会非常尊敬并且崇拜他,但不会打心眼里喜欢和接纳他;而对于那些偶尔犯小错误的教师,学生会认为他们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反而会让人感到更加亲切和真实。
因此,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若想让别人喜欢自己,就不要苛求完美无缺。我们在修炼自身能力、努力成为一个强者的同时,偶尔犯下一些可以被人谅解的小错误,容易让身边人产生亲近之感,为你赢来好人缘。
以上文章来源于《改变生活的心理学法则》,如内容有误或侵权请联系作者。
有心理问题,找心理学说!心理学说:普及健康心理学,推动全民心理健康蓬勃发展。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