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社交恐惧症?有完美主义?本质都是自卑,今天就教你走出自卑
自卑,是许多人都有的体验,比如有社交恐惧症,一和别人打交道就会觉得紧张,更别提上台演讲了;再比如会嫉妒要好的朋友,常常嫉妒他们的成功和好运;还有自卑严重些的,会不分场合地吹嘘,希望别人高看自己一眼;又或者封闭自己,没有朋友也没有社交,还安慰自己说这是自得其乐。
其实这些体验不光我们普通人有,那些名人、明星,也一样被自卑困扰。央视主持人白岩松就说过,他很长一段时间里只要照相,都得戴上个大墨镜,以掩饰内心的自卑。天后王菲也在接受采访时直言:“我自卑过很多年,因为觉得自己没有个正经学历,也没有毅力,更不会讲话,很多时候我就会沉默,但媒体却说我这是耍大牌,我一着急,就更讲不出话来了,那时候我就觉得不管是谁都比我强。”
所以你看,自卑可是不挑拣对象也不分高低贵贱的。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这种让我们觉得自己不如人的感觉,从心理学上有哪些具体的特点和原因,然后看看有没有帮我们走出自卑的好办法。
自卑是什么自卑的感觉我们都知道,就是总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不如别人。而且,通常越自卑的人也越敏感,他人看似冒犯的不经意的一句话,自信的人听了会哈哈一笑,而自卑的人听了就会千肠百转,琢磨来琢磨去总觉得对方是针对自己。那这一切,有没有科学的依据来解释呢?还真有,心理学上有个术语叫“认知偏差”,其实自卑在本质上,就是许多种认知偏差的集合。
认知偏差1:完美主义
自卑的人通常都是完美主义者,做事情要求尽善尽美,还无法忍受自己的缺陷。这种完美主义,其实就是一种典型的认知偏差,用我们特别熟悉的一个词来解释就是:二元对立。也就是说,完美主义看待世界和自身的方式,用的是二元对立法。
他们觉得自己只有两种状态:要么完美无瑕,要么一无是处。然而真实的世界是这样的:没有完美无瑕的人,也没有一无是处的人,只有既有优点又有缺点的人。可惜完美主义的认知偏差让自卑的人只盯着自己的缺点看,所以他们就永远都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认知偏差2:不配得感
除了是完美主义者,自卑的人还有第二个认知偏差,不配得感。他们觉得自己配不上美好的事物、美好的人。比如我自己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就有强烈的不配得感:每次朋友请吃饭,就算提前说好了对方请客,最后我都会抢着去付账单。当时我以为这是自己天生有孟尝之风,后来学了心理学,才明白是我的潜意识里觉得自己不值得别人对我好。
有不配得感的人缺少自我评断的能力,所以需要从他人的夸奖中获取认同。像我每次都抢着付账,就是想让朋友们说我大方、够意思,这样我就会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这种自我偏差让我把自身的价值等同于别人的评判,开心与否都要别人说了算。
认知偏差3:目标混乱
目标混乱有两个涵义,一是没有界限感,二是焦虑迷茫。
没有界限感会让人产生依赖心理,总希望有人可以供自己依赖,帮自己打理生活实现目标,结果就是越来越丧失精神上独立的能力,而人生天然又是不断走向独立的过程,这两种矛盾就会让人看不起自己,越来越自卑。
焦虑迷茫则会让人缺乏自主的目标,感觉不到人生的价值和追求,产生的后果就是从众,把别人的目标当做自己的目标来实现。比如一个人看到邻居买了新车,就会去攀比,不顾自己的经济状况和实际需求,也去买新车;看到亲戚换了新房,自己也心急火燎地去买房。然而,因为从众而去跟随他人的目标,你就永远找不到你要到达的终点,在这个过程里,你会越来越怀疑自己,最后很难不自卑。
上面说的是自卑最主要的认知偏差。造成这些认知偏差的原因也有很多,比如有原生家庭里父母对你的冷落、责罚、甚至是虐待,也可能是从小的某些经历让你养成了觉得自己不行的习惯性思维。但不论是那种原因,自卑的人都容易走入两种错误的后果里。
自卑的后果后果1:永远逃避
永远逃避是最常见的。比如干脆封闭自己不出去社交,这样就不用面对自己的社交恐惧和觉得自己不如人的痛苦感受。逃避的本质是永远躲在舒适区。遗憾的是,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一个人想要不断地获得幸福,势必要不断地走出舒适区、进入挑战区。所以逃避从来不能让一个人变得自信,反而会加重你的自卑。就像你考完驾照后永远不上路,那你驾车的技术只会越来越生疏一样。
后果2:做无效或者低效的努力
自卑的人还总是做无效或者低效的努力。因为自卑,所以他们总追求完美,这就导致他们把过多的精力纠缠在了一些不重要的细枝末节上,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因为自卑,所以他们总是耻于向他人请教,所以宁可自己闷头去瞎琢磨,也不肯向其他人求助,效率的低效就可想而知了。
走出自卑只把脉而不开方子,是没有意义的。所以接下来我就说说走出自卑的3个步骤。
步骤1:接受自己
接受自己的意思是,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这是自信的基础。你要明白,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有句打破“完美病”的话是这样说的:林黛玉也要坐马桶。也就是说,书文中飘然若仙的林黛玉,也有不过是个吃五谷杂粮的普通人,那你还要求自己变得完美无瑕,这不是自欺欺人吗。所以,要先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就像《西游记》里经书撕破后悟空劝解三藏的那句话:天地本残缺,何况一本经书呢?
步骤2:走出舒适区
温水煮青蛙的故事你一定听说过,青蛙之所以最后无法跳出热水锅,是因为它在舒适区待得太久、太舒适了。人也一样,无论你对幸福的定义是什么,无论是金钱、名声、家庭、健康、环游世界、慈善公益等等,你要实现的方法都只有两个:走大运,或者跳出舒适区不断挑战新的起点。
走大运这件事可遇不可求,但走出舒适区这件事却是你能掌控的。不知道你想要选哪种?而要走出舒适区,也不是让你一下子从社交恐惧症变成演讲达人,但你至少可以先从参加一个同城的爱好小组开始,从在小组中认识一两个新朋友开始。
步骤3:科学地提升自己
接受自己的心态有了,走出舒适区的决定下 了,剩下的就是科学地提升自己了。因为脱离了科学方法的努力,都是低效甚至无效的。
就好像有些自卑的朋友特别信奉所谓的“1万小时定律”,于是天天宅在家里看美剧想提升英语技能,两年过去了,发现美剧看了几十部,但英语水平还是停留在两年前。那这是因为“1万小时定律”不对吗?非也,其实是因为你用的方法不对。“1万小时定律”的真正打开方法其实是进行系统的刻意练习。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提升自己想要有效,就要讲科学,你只要系统地去阅读一些方法论的书籍,就是最有效的提升。
当代脑神经科学已经证明,人的大脑是终身都可以重塑的。也就是说就算你八十岁了,你依然可以凭借自己的意愿重塑大脑的神经元链接。无论自信还是自卑,其实都是我们大脑的神经元在按照特定的方式链接而已,也就是说,走出自卑这件事,并非纯粹的走出一种感觉或者情绪,而是可以像解一道数学题一样通过科学的步骤来实现。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找到那个让自己满意的自我。
请关注我。
我是驴小祺,专注终身学习,愿和你一起成长。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