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揭开记忆的秘密,原来人人都可以成为记忆大师
我一直都不知道自己读书的方法是低效落后的。我以为读完书记不住,是我记忆力的问题。而且,我发现身边的朋友基本上也都是这样的情况。大家说:读书之后都忘掉是正常的,我们把知识内化成能力了。
现在看来,这个结论多么荒谬:我记不住书中的每个字不要紧,可是我连书里说了什么也记不得啊!我连自己读了什么都不记得,还能内化成能力?
事实上,内化成能力的知识,是最忘不掉的。那么,为什么我们“经典”的读书方法是低效的呢?原因很简单:阅读+画线/摘抄的读书方法是把一本书拆分成了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在这种方法的引导下,我们读书的目的,就成了理解和记住这些孤立的知识点。而理解和记忆一个个孤立的信息,可不是我们大脑擅长的高效行为。
事实上,大脑的记忆,靠的是将信息与旧经验联系起来。英国的莱斯特大学曾做过一个实验来研究人们如何记住事情:他们让实验对象观看一些名人的照片,比如成龙、张信哲、刘德华,然后在这个时候监测他们大脑中哪些神经细胞受到了刺激,然后再把这些名人在不同地方的照片拿给测试者观看。
科学家发现,当实验对象看到同一个人出现在另一张照片里的时候,相同的神经细胞会受到刺激。也就是说,我们的大脑在看到新照片时,没有为它单独开辟空间,而是调用以前的回忆,形成新的记忆。换句话说,我们记住新知识更好的办法是和已有的知识进行联系。
将这一原理应用到极致的是记忆宫殿法。记忆宫殿法,可能是目前人类发明的最为强大的记忆方法。它的基本原理是,构想一个我们熟悉的场景,把需要记忆的事情放到已经熟悉的场景当中。比如,你想记住“B6”,最好的办法不是直接背“B6,而是动用生物本能,想象一位大胸(像B)、有6块腹肌的美女。
前一段时间播出的英剧《神探夏洛克》里,福尔摩斯就是靠记忆宫殿训练自己超强的记忆力。当然,读书并不等于背书。然而,大脑这种通过已有知识学习新知识的特性,除了能够帮助我们记忆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将新旧知识构建成知识网络。通过在新旧知识间建立联系网,我们便能够从不同角度和领域对同一个知识进行分析,从而加深我们的理解和认识。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原始的读书方法是:花很多时间去阅读一本新书,去记录新的名言警句,却从不花时间去加工这些信息,将其和已有的知识建立联系。我们看似节约了很多加工整合的时间和精力,以便能够读更多的新书,但却是买椟还珠,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把最有价值的工作放弃了。
如果你对心理学感兴趣,想深入学习心理学或报考心理咨询师,请私信留言".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