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不够有激情,越拖越不想行动”:拖延症害我每天少赚100元

文 / 怡安学姐
2019-07-18 18:06
"

文|怡安

字|2830字

作者:怡安,自由撰稿人、专栏作者,文章多次登上人民日报、新华社、人民网等平台,个人新书筹备中。喜欢读书和写作,专注分享职场提升干货。

一、人世间最大的痛苦,不是“我失败了”,而是“我本可以”。

在做完2019上半年的复盘总结后,我才发现自己最大的问题出现在哪里,“拖延症”显然已经成为了我生活与工作中最大的杀手。

1. 早起打卡计划失败。

2.年初提出要去健身房健身,但被一些事情搁置了,这个计划完成失败。

3.年初提出要学会化精致的妆,但由于太懒了,于是放弃。

4. 没能坚持一周看一本书、看一部优秀电影,导致输入量很差。

5.和身边写作的同龄人差距越来越大,自己仿佛一直在原地踏步。

不做复盘不知道,一做复盘吓一跳。而以上每一条“不足”,我都本可以把它做到,甚至做得更好。没想到却一次又一次用“明天再做”“下次再做”的借口来把现在该做的任务给拖延,直到我彻底放弃这个计划。

新浪微博之前发起过一项关于拖延症的话题,共有700多万网友参与讨论,而超出九成的用户投票表示“我有拖延症,而且很严重”的选项。如今,拖延症这一项也成为了许多人很苦恼的“心病”。

“工作不够有激情,越拖越不想行动”:拖延症害我每天少赚100元

二、人人都知道的“拖延症”,它到底有哪些具体表现?

所谓拖延症,就是很多人的典型表现在做事情的时候,很容易用“等会再做”“明天再做”的借口来让自己延迟行动,导致很多时候一件事情要花费很多时间才能够完成。

在上大学的时候,我的拖延症就超级严重,宿舍每次作业都是我最后一个完成。

出来工作后,天大地大不如“deadline”大,截止日期简直是我的上帝,如果这个世上没有截止日期这一说,我估计大学时候的作业早已忘得干干净净,更别谈做了。

心理学家发现,拖延具有特定的心理过程,拖延的人总是从一个美好的愿望开始。

比如我计划今天要花三个小时写满一篇5000字的故事,剩下的时间用来看书或者看电影,如果有时间的话顺便还能够写一个书评,如果发在今日头条说不定有很多读者会喜欢。

啊!多么美好的目标,真是想想都开心得不得了。但事实上随着情况的发展,我被手机、八卦等事物给吸引了注意力,而逐渐取消当时设下的一系列目标,而是去找各种借口拖延。

比如我通常是以下这样的情况:

“5000字太多了,质量要好而并不是字数多,3500字就可以了。”

“现在心情不是很好,我先放松放松,晚会再写。”

而当结果到来时,你会发现今天的这个计划就此泡汤,你又会产生以下的想法:

我可以完成这个目标--斗志

我可以不着急这个任务--转移

我应该早一点做--自责

我什么事都没有做--消极

我希望没人看到--掩盖

“工作不够有激情,越拖越不想行动”:拖延症害我每天少赚100元

美国心理学家弗洛姆提出期望理论(expectancy theory),表明期望也是一种动机,但过高的期望容易增加自己的挫败心理。

久而久之,我会陷入一种自我怀疑、焦虑的情绪之中,一旦看到朋友圈那些很正能量、很励志的动态就会觉得特别懊恼,但又巴不得天天看到那些励志的动态。

三、拖延症的心理是如何形成的呢?

①情绪。

每当人情绪不好时,总会产生一种“什么都不想干”的心理,自然而然会导致某些任务的拖延。

②环境。

环境的好坏,也会影响人的心情,继而导致拖延症的产生。事实证明,一个良好的环境不仅能够让你的工作效率更高,而拖延症的几率也小得多。

③习惯。

习惯了拖延,习惯了在拖延症的怪圈中来回徘徊,喜欢将任务拖延直到“截止日期”即将到来的时候再去完成。因为有明天,所以我今天就选择了拖延。

有位哲学家曾说:“毁灭人类的最好办法就是告诉他们还有明天,因为在告诉他们还有无数个明天之后,他们就不会在今天努力了。”

心理上说:“习惯会变成无意识的大脑运作过程。”如果拖延的时间一长,那么大脑就会长时间地保持并记住这个状态,渐渐地会将拖延变成一种习惯,当在面对需要及时解决的问题时,也会拖延不做。

真是一时拖延一时爽,一直拖延一直恼。不知道有多少人踏进了拖延症这个怪圈!

“工作不够有激情,越拖越不想行动”:拖延症害我每天少赚100元

四、网上那么多解决拖延症的办法,到底有没有解决拖延症的好办法?

在这个发达的21世纪,几乎人人都带有拖延症。为了解决拖延症,我看了很多拖延症相关的书籍,也去尝试了很多办法,但取得的成效几乎很显微。

直到我从《拖延心理学2》这本书中学到了这几个告别拖延症的好方法,尝试之后才发现真的能够让自己从拖延症的怪圈中走出来。

1.调整“期望”法。

积极的态度或许解决不了所有的问题,但是可以让更多的人变得更加努力。

  • ①寻找乐观的黄金点。

如果你对你成功的能力不够乐观、不够自信,那你的积极性也会随之降低。就比如我们在面临各种复杂的工作时,如果你总是抱着自己“做不到”的心态,那你在完成工作的整个状态里也一直在怀疑自己,完成的效率反而不好。

寻找乐观的黄金点,心理学家杰弗里·温哥华是动机领域的专家,他发现从某种意义上人们很吝啬自己的动机。作者告诉我们,不妨调整自己的“期望值”,积极乐观去面对每一项任务。

  • ②运用成功螺旋法。

如果我们为自己设定了一连串的挑战,而这些目标是能够达到的,于是我们就会充满了动力,以及完成后收获的成就感。选择一个你真正感兴趣的领域,然后努力尝试在原有的基础上进步一点点,在建立起自信后就可以尝试走出舒适区,去迎接更大的挑战。

  • ③运用感同身受胜利法。

我们可以从过一个故事中,或者是从自己身边的社交圈子里寻找刺激。如果你身边都是一些厉害、优秀的人,而且比较认同你的能力,那你很容易变得自信和主动,在完成任务前不会抵触。

“工作不够有激情,越拖越不想行动”:拖延症害我每天少赚100元

2、重新设定“价值”法。

  • ①将目标设计为游戏。

不管是谁,一旦觉得某件事情无聊了,就产生了拖延的想法以及行动。比如平日我在写稿子无聊的时候,就很想刷刷手机、看看抖音,结果又浪费了不少时间。

无聊对我们发出的信号就是“无关紧要”,如果你觉得这件事情无关紧要,那肯定会不太在意时间,精力更不会集中。

所以在工作前,将目标设计成游戏,给自己设立标准,提出反馈,并试着去打破自己的记录。

  • ②明确战拖第一线。

作者提出,不管你的生物节律如何,但都应该将报告安排在你正常醒来几个小时之后再进行,因为你的头脑在此时将进行长约4小时高效运转。

比如你在早上7点醒来,你最高效的时间可能会出现在上午10点到下午2点之间,如果这段时间你清空桌面、关掉手机和消息,你能完成的工作量就会高得惊人。

3.有成果的拖延。

什么是“有成果的拖延”?就是在截止日期渐渐逼近的时候,人们却用宝贵的时间来做一些小事,会陷入强迫性紊乱,觉得自己在浪费时间,于是在完成小任务的时候效率会特别高。

17世纪的哲学家、政治家弗朗西斯·培根爵士提倡尝试“以情制情,以毒攻毒”的方法来战胜拖延症。

有成果的拖延的行动要点:通过你推迟一项紧急工作后,成了刺激你完成另一项工作的诱因。

梵高曾说过这样一个心理小窍门:“如果你的大脑中有个声音告诉你:你不能画画。但是你尽一切办法去画,你脑中的声音就会渐渐安静下来。你的想法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你的行为,但如果你意识到脑中的想法,却仍然去行动,结果就会开始改变。”

当你有问题发生时,要立刻解决不要拖延,不然又会有新的问题发生,累积下去,真的很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