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西安一精神疾病患者杀害房客,精神病群体真的那么可怕吗?

文 / 康康君
2019-07-04 03:28

里屋突然传出碰撞物件

又像是有人倒地的声音

李芳和老公小马正在租住的屋里闲谈,房东的儿子吕某突然造访。商谈房屋租赁问题中,在并无任何口角的情况下,对方突然持刀刺向小马……吕某在案发后因精神状态异常、拒捕,被警方击伤身亡。

令李芳意外的是,在事后政府职能部门有关此事的自查文件中,她才知道凶手吕某曾是一名经过多次治疗的精神障碍患者。更为可怕的是,这名凶手生前还是一名中学老师。

独子突然故去,李芳的公公婆婆备受打击,几个月后,本就身体不好的婆婆病重去世。

用李芳的话讲,一个原本幸福的家支离破碎,但事发后,她和公婆却未得到来自凶手家属或者相关部门的任何补偿。

这么危险的精神障碍患者,

为什么会难以察觉地生活在人群中?

更离谱的是,事发前凶手竟还是一名在职中学老师,

万一在学校发病,将会造成怎样的可怕结局?

如果家属不隐瞒,有关部门能有效监控,这样的悲剧是否就可以避免?

我国落后的精神卫生服务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改变,精神类疾病的发病率日益增高,精神类疾病已经引起全世界的重视。经济学人智库曾发布了《精神健康和社会融入》报告,该报告评估了亚太地区15个国家在将精神疾病患者纳入社区的进程方面所取得的进展。

被忽视的精神疾病危害

大家都知道,现在患精神类疾病的人越来越多了,“抑郁”、“焦虑”等精神类疾病词语频繁出现在公众视野中,但是大部分人对于目前的精神卫生的严峻程度仍缺乏认识,对于精神类疾病的关注度远低于器质性疾病。

20 世纪 90 年代之前,相关卫生统计将死亡率作为衡量疾病严重情况的标准,依照这种简单粗暴的统计方法,精神类疾病确实称不上“严重”——根据 WHO 2013年的全球疾病负担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GBD) 调查数据,在该研究覆盖的 15 个国家中,精神疾病平均造成的死亡人数占年龄标准化死亡人数的不到 0.5%。

但是精神类疾病最大的危害的是对于人正常社会功能的侵蚀,这一表现在引入伤残调整生命年(YLDs)作为比较后尤为明显。由于大部分精神类疾病发病年龄早,故产生的总损失年数较高。

目前,社会各界对精神卫生问题仍缺乏充分认识,群众忽视自身精神卫生问题和岐视精神障碍患者的现象普遍存在,造成我国广大精神疾病患者长期以来饱受疾病痛苦和偏见歧视的双重折磨,合法权益和人格尊严得不到保障,侮辱、捆绑基至关锁精神障碍患者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境遇十分悲惨。

歧视是患者康复和回归社会的屏障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精神疾病,往往采取回避态度而非积极应对,处理方式常为隔离,特别是将一些严重的精神病患者永久隔离。有些患者因无家可归、没有依靠,只能长期住在医院。社会对精神疾病的歧视不仅影响了患者的康复,而且影响社会稳定和社会道德提升。全社会必须正视这一问题,并通过有针对性的科学的社会治理工作,逐步消除对精神疾病的歧视。

当前社会上对精神疾病存在歧视,究其原因,一是某些人囿于偏见,认为患者在道德方面有污点,从而在言行中自觉或不自觉地侵犯精神疾病患者的尊严。二是社会关心、关怀的氛围和机制还不健全,使大多精神疾病患者很难真正融入社会,一旦有人患精神疾病,其生活空间便急剧缩小至家庭和医院两点一线之间,患者即便康复依然面临教育、就业、婚姻等诸多困境。

西安脑康心理康复医院黄金贤主任呼吁为精神病人营造关注关爱的良好社会氛围

是病都会给人带来痛苦,精神病也一样,患者不但要忍受病痛的折磨,还要承受来自外界的偏见和歧视,病耻感在他们心头挥之不去,会影响治疗乃至加重病情。

“很多精神病患者及其家属之所以讳疾忌医,根本原因正是社会普遍存在的偏见和歧视,患者们担心自己的病情发作后,影响工作、生活、家庭和社交。”西安脑康心理医院精神科黄金贤主任说。

实际上,偏见和歧视给精神病患者及其家属造成的这种恐惧,还可以从很多方面得到印证。

“所以,对精神病患者,大家应该多一份理解、接纳和关心,为他们营造宽容、舒适的社会康复氛围。”黄金贤主任说,这样患者和家属才能正视疾病,接受治疗,回归社会。